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任军  毕树生 《振动与冲击》2014,33(14):108-112
针对激振器激励方式在模态测试中因力传感器附加质量影响会使测量频响函数不准确、附加质量大小难以准确获知等问题,提出基于测量的频响函数辨识力传感器附加质量方法,为消除该附加质量影响提供依据。分析附加质量对结构频响函数的修改,并推导用测量频响函数表达附加质量的通用公式;通过数值仿真验证方法的可行性;采用激振器+激光测振仪方案对简支梁进行模态实验,用简支梁两点的驱动点及跨点频响函数(共四组数据)辨识力传感器附加质量大小。该方法辨识精度取决于频响函数测量精度,而实验中因噪声影响常使测量的频响函数在某些频段质量较低。因该方法计算不依赖全频段数据,故实践中可针对性选取四组频响函数中均具有较高质量的公共频段数据参与计算,以提高辨识精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态参数的海洋平台损伤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将基于不同模态特性参錾的损伤检测方法应用于海洋平台,研究适用于海洋平台裂纹损伤的模态参数检测方法。通过对海洋平台进行结构模态分析,针对在平台不同位置有损伤和在同一位置有不同程度损伤的情况,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平台结构的前十阶固有频率与振型,研究不同的结掏模态特性参数对损伤、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的敏感性,并分析了利用顶部构件的局部振型对平台底部的裂纹损伤进行损伤俭测的可行性,为平台的现场检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斌颖  王艳 《声学技术》2019,38(2):232-236
为了测量和验证Ⅲ型弯张换能器在工作状态时辐射面的振动情况,采用多普勒激光测振仪对Ⅲ型弯张换能器的振动模态进行了测量,并与有限元软件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测量得到换能器壳体的一阶振动模态的谐振频率为1729 Hz,换能器一阶振动模态的谐振频率为2 065 Hz,与有限元模态仿真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多普勒激光测振仪能较好地对换能器的振动模态进行测量,可用于换能器的辅助设计。  相似文献   

4.
根据隐框玻璃幕墙面板单元结构密封胶损伤位于面板单元边界的特点,提出基于边界模态构建平均边界模态保证准则、平均边界曲率模态差变化率和平均边界模态应变能变化率3个新的损伤指标进行损伤识别。然后,进行一个长2.06 m、宽1.46 m的隐框面板单元的模态试验,研究边界模态损伤指标及固有频率、传统模态保障准则随损伤程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结构密封胶损伤程度小于5%时,前6阶固有频率和传统模态保证准则难以进行结构密封胶的局部损伤识别;当结构密封胶损伤1%时,所提三个基于边界模态的损伤指标均大于9%,且随着损伤的增大而增大,均能有效识别损伤,其中平均边界曲率模态差变化率在损伤边的变化大于未损伤边,可进一步用于损伤边的识别。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发动机整机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在各子结构--机体、曲轴、缸盖和曲轴箱正确的三维实体模型的基础上,组装成整机模型.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此整机的振动模态进行了研究.由于部件间结合面的刚度与阻尼特性难于理论分析和实验提取,采用了虚拟材料来模拟结合面特性,通过反复修正虚拟材料的特性常数,使得整机有限元振动模态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从而说明所建立的整机的有限元模型是正确可靠的,为整机结构进一步的动态仿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模态试验在梁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针对位移模态参数对结构损伤欠敏感,应用应变模态试验技术诊断结构损伤位置和程度。根据模型梁试验,重点比较研究损伤对位移模态、应变模态影响规律及其灵敏程度。得出应变模态对非节点损伤非常敏感,在损伤处附近发生突变,应变值分布也有较明显改变,尤其是跨中损伤第一阶、四分之一跨损伤第三和第二阶。  相似文献   

7.
戴诗亮  张如一 《工程力学》1990,7(1):128-135
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模型的随机激振实验和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给出了前8阶模态参数。在7T17S 信号处理器荧光屏上显示出三维主振型的动画图象,并一一拷贝印出。本文还对如何确保模态参数识别精度进行了分析讨论。实验所得模态参数可用于动态计算方法的验证以及用于楼房原型动响应计算和设计。  相似文献   

8.
结构损伤识别中模态跃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友宝  冯健  孟少平 《工程力学》2006,23(6):35-40,76
损伤会引起结构参数的变化,由此将可能导致损伤前后模态不再按相同阶数一一对应。通过理论推导与分析,得出损伤前后模态可能会跃迁的结论。基于相关原理,通过计算损伤前与损伤后模态的相关系数,可以判定跃迁后模态的对应关系。数值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实验模态综合法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攀  董兴建  孟光 《振动与冲击》2011,30(9):174-177
提出了子结构可补偿高阶截断模态且易与实验模态相结合的剩余动柔度概念,然后采用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技术,实现子结构综合。通过部分忽略高阶截断模态的动态效应给出了剩余质量和剩余刚度的近似表达式,简化了子结构的实验建模;基于谐波集中力系的等效原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转角动柔度间接测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验模态综合中的界面对接信息不足问题。克服了将实验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模态综合中的技术难题,数值计算和实验验证表明所提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为快速检测评估不同损伤状态现役混凝土桥梁的承载能力,以某实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拆除的16 m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单片简支空心板梁为研究对象,将模态测试技术和静力加卸载试验相结合,探讨实测模态挠度和模态刚度在实际工程中评估现役桥梁承载力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设计简支试验梁14个不同损伤程度的静载试验加卸载工况和环境激励模态测试工况,实测简支试验梁的静载挠度和各损伤程度梁体的试验模态参数,预测简支梁在逐级静力荷载下的模态挠度,对比分析不同损伤工况试验梁的荷载-位移曲线切线刚度和模态刚度。结果表明,开裂前试验梁的实测加卸载静挠度与荷载大致成线性关系,开裂后随着梁体损伤程度加重,荷载-位移曲线的线弹性阶段逐渐缩小,非线性阶段逐渐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刚度退化趋势。当试验梁处于开裂前较轻损伤状态和开裂后初始加载阶段的较大损伤状态时,实测前两阶振型预测的模态挠度与静载挠度的相对误差基本上不超过10%,模态刚度与静载试验荷载-位移曲线初始刚度的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损伤程度低于较大损伤的试验梁模态刚度近似等于梁体的初始切线刚度。开裂前较轻损伤简支梁的模态刚度与设计弯矩切线刚度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说明...  相似文献   

11.
网壳结构损伤识别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维成  刘伟 《工程力学》2006,23(10):111-117
网壳结构工程事故频繁发生,对其进行损伤识别及健康监测已迫在眉睫。针对网壳结构特点,推导了剩余模态力理论和最小秩摄动理论的基本公式,研究二者在大型网壳结构损伤识别应用中的有效性。依据相似理论,设计制作单层短程线网壳结构模型,对其进行模态试验研究,获取了损伤识别所必需的实测结构模态参数。利用Guyan静态缩聚技术进行有限元模型缩聚,采用最小秩摄动理论进行有限元模型修正,对比研究了基于数值模拟数据和试验实测数据的损伤位置判定及程度评估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基于剩余模态力和最小秩摄动理论的两阶段损伤识别算法不仅可以识别结构单损伤位置和多损伤位置,还可以定量评估损伤程度,对网壳结构的健康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框架结构损伤检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林  朱宏平  洪可柱 《振动与冲击》2006,25(1):107-109,121
首先建立了三层试验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未损伤状态的动态测量数据,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分步对原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然后,依据修正的有限元模型,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对各种实际损伤状况进行了损伤诊断。比较了仅以三阶频率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向量和三阶频率及一阶振型组合作为网络输入向量对网络训练和损伤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越充分,网络训练的收敛速度越快;利用三阶固有频率能够对该模型结构的各种损伤进行诊断,获得满意层问刚度识别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限元与块体元法的地下洞室变形及稳定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把有限元与块体无法结合起来,用来分析地下洞室围岩的变形及稳定性。此法在洞室附近使用块体元模型,以反映节理岩体变形的不连续性,而在远处使用连续的有限元模型,以减少计算工作量。文中推导了有限元与块体元法统一力学模型的支配方程,所编制的数值分析程序应用于某一实际工程问题,说明此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唐义军  罗建辉 《工程力学》2013,30(3):46-52,57
通过基于完整位移模式与基于常规位移模式伽辽金方程的比较,导出了伽辽金方程精确成立的条件。论证了位移模式与泡函数的相关性。提出了一次元与泡函数结合的单元方案。利用精确成立的条件,通过量级分析,保留泡函数主要的影响项,避免了求解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该文的结果达到了h4阶的收敛精度,与收敛精度为h2阶的常规一次元相比,计算量并没有本质上的增加。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该文单元是一个比高次元性能优的单元。  相似文献   

15.
为了预防有轨电车扣件系统中弹条断裂病害的发生,对现代有轨电车钢轨-扣件系统进行有限元模型建立,并在考虑弹条正常安装状态预应力的基础上,对不同轨下垫板刚度的扣件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列车速度、波磨波长、弹条模态及轨下垫板刚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弹条小圆弧处断裂与其中高阶模态有关,大圆弧处断裂与其中低阶模态有关,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列车通过频率主要分布于500 Hz以下频段;随着轨下垫板刚度增加,弹条模态固有频率提高,受轨下垫板刚度影响较大的弹条模态固有频率的频段为196.64 Hz~258.31 Hz、630.16 Hz~673.51 Hz;在列车车速(30 km/h~70 km/h)和钢轨波磨波长(25 mm~80 mm)等概率分布的条件下,3种典型弹条断裂形式出现的概率分别为3.5%、36.3%、25.9%,改变车速及波长范围即可进行指定线路的弹条断裂形式概率分析,从而有针对地进行养护维修、伤损检测计划的安排。  相似文献   

16.
减振设计是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优化设计可在设计阶段通过对设计模型的定量修改获得理想的减振效果。基于有限元直接法计算振动板的频率响应,以板局部厚度为设计变量,计算了振动速度对局部板厚度的灵敏度;以振动板各节点振动速度的平方和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减小振动板振动速度的减振优化数学模型,用可行方向法实现了优化。以一两端固支矩形板的振动为研究算例,对其在1Hz~200Hz的振动实施了优化;优化后振动板各节点在研究频率内的振动速度都得到了降低,降低最大值达0.311m/s。实例结果表明,优化设计通过对结构重量的重新分布可在结构重量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在一较宽频段内均得到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一类十字叠层梁的冲击损伤机理与演化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按实际叠层结构计算应力分布,根据破坏理论预测了损伤的萌生、位置与模式,并用“损伤材料刚度衰减原理”模拟损伤演化。结果表明,早期损伤以层间剪切为主导,而后将与90°层基体开裂发生互耦作用,最危险的位置是三点弯曲加载点和支撑点。计算了因损伤造成的弯曲刚度下降,与试验结果相符。此外,还定性地分析了损伤的稳态扩展与失稳扩展。  相似文献   

18.
拉索模型模态参数识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速摄影成像技术,利用改进的数字时间序列图像相关方法,测定了自由振动状态下拉索模型的模态参数。该方法具有实验装置简单、全场非接触、无附加质量、无附加阻尼、测量频率和位移范围可调等优点。采用高速CMOS摄像机及其计算机处理系统,实时获取拉索的振动图像,基于VC编制时间序列图像相关软件自动对序列图像进行相关运算,获得其位移-时程曲线;利用小波分析的方法确定拉索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得较好。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为拉索模型的模态参数识别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车激响应和灵敏度分析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利用桥梁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在线响应评估结构性损伤的方法。以单元弯曲刚度的变化量为识别指标,基于车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计算车激桥梁响应以及响应对损伤指数的灵敏度,以结构不同状态下的响应残差为约束条件,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灵敏度方程得到各单元的损伤指数,然后通过有限元更新技术和反复迭代,最终实现对桥梁损伤的定位和定...  相似文献   

20.
梁裂缝损伤检测的模态应变能法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构裂缝存在将使其局部刚度减少,而局部刚度下降与其固有频率变化紧密相关。应变能对局部损伤较固有频率更为敏感。把结构遭受裂缝损伤的应变能变化量作为损伤指标,提出一种全新的无损裂缝识别方法。并把影响损伤指标因素与假设检验相结合,利用参数假设检验进行识别结果验证。用简支梁模型进行模态试验,将梁损伤前、后的模态参数提取,并用该方法进行裂缝位置及裂缝深度参数的识别。结果表明,该损伤检测方法识别结果精度较高,将其用于裂缝损伤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