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电子器件向小型化和轻便化方向发展,柔性衬底的透明导电薄膜将成为硬质衬底透明导电薄膜的更新换代产品,因此其研究备受关注.综述了柔性透明导电膜的主要制备技术及其优缺点,阐述了当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并讨论了工业应用对柔性透明导电膜的性能要求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  陶杰  董祥 《材料导报》2007,21(3):119-122,129
在柔性衬底上制作的器件具有重量轻、柔软等优点,所以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柔性衬底存在不耐高温的缺点,从而限制了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性能.总结了近年来对柔性衬底材料处理的方法,并介绍了柔性透明导电ITO薄膜和ZAO薄膜,分析了它们的研究现状,同时讨论了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最后对柔性透明TCO领域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黄红梁 《硅谷》2012,(12):103-104
电子器件柔性化、超薄化对柔性ITO透明导电膜需求越来越为迫切,但是由于ITO薄膜本身性质局限和柔性衬底问题,使得ITO透明导电膜的光电性能极容易受到影响。以PET柔性基材制备ITO膜为例,从ITO透明导电膜膜系结构出发,研究就ITO透明导电膜的制备工艺,对提高ITO透明导电膜的光电性能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1])(Flexi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FOLED)是一项基于柔性衬底的自有光源显示屏技术,所述柔性衬底可以是柔性聚合物膜,金属薄片或者超薄玻璃。FOLED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如下步骤:在柔性衬底上涂覆作为阳极的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透明导电膜,然后将有机发光和载流子传输材料以薄膜的  相似文献   

5.
宋慧瑾  鄢强  朱晓东 《材料导报》2012,26(9):138-141
综述了近年来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的发展状况,结合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用作柔性衬底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各种器件结构的优缺点,并介绍了柔性衬底材料的选择及柔性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柔性衬底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和评述了柔性衬底氧化物透明导电膜(包括锡掺杂的三氧化二铟ITO薄膜、铝掺杂的氧化锌AZO薄膜等)的研究进展情况。报道了在柔性衬底上制备的ITO膜、ZnO膜的光电性质对衬底种类、制备工芑及制备参数的依赖关系,给出了在此领域内应进一步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用于液晶显示的透明导电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低衬底温度射频溅射的方法制得了低电阻率、高透过率的透明导电膜,沉积时的氧分压、衬底温度等对透明导电膜有很大的影响.衬底温度为室温时,制出了4.5×10-4Ω·cm的透明导电膜.在彩色滤色膜或保护膜上沉积透明导电膜时,只能在低于它们的耐热温度以下,并注意排除有机膜吸附的气体.  相似文献   

8.
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珣  王振国 《功能材料》2004,35(Z1):76-82
本文简述了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发展现况和趋势,特别是对目前研究比较活跃的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及金属基复合多层透明导电膜的研究动态.材料设计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就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研发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特别是对目前研究比较活跃的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及金属基复合多层透明导电膜的研究动态,材料设计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就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年,Preston发明了Nesa透明导电玻璃,开创了研制透明导电膜的历史。Nesa导电膜是掺杂的二氧化锡,是用四氯化锡热解产生的。1968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的Vosse等人研制成功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简称ITO膜,具有电阻率低、透光率高的优点。因此,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范围有: (1)光电器件:用作光导视象管和微光管的信号输出电极; (2)显示器件:用作液晶、电致发光、等离子体显示和电致变色等新型显示器件的电极; (3)用作光学镜头和飞机窗玻璃的防雾层; (4)用于太阳能收集和变换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