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TA对碳钢在溴化锂溶液中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蒋伏广  蔡张理 《制冷》1999,18(4):29-31
本文通过静态挂片法研究了BTA 对碳钢在溴化锂溶液中缓蚀的作用, 并通过极化曲线法探讨其缓蚀作用的机理。实验表明BTA对碳钢在溴化锂溶液中有一定的缓蚀作用, 其中添加O.20 m ol/dm 3 BTA 和O.15 m ol/dm 3 的氢氧化锂可显著降低溴化锂溶液对碳钢的腐蚀, 其可能是在碳钢表面形成一层BTA- Fe (Ⅱ) 吸附膜, 阻滞阳极反应从而起到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2.
氧化性杀生剂对铜缓蚀剂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晓蔚  何蓉  周柏青 《材料保护》2000,32(7):1-2,46
研究了在某电厂循环水的模拟水中,铜缓蚀剂BTA、MBT的抗氯稳定性,并介绍了BTA在其他氧化性杀生剂中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MBT与活性氯不能共存;BTA抗活性氯氧化的性能较好,在模拟现场条件下,基本上不分解,但温度和光照对其抗氯性影响较大,尤其是当照;pH值为8.5时,投加Cl2、ClO2的冷却水系统中,BTA基本上不会受到影响,但溴类氧化剂BCDMH、Br2与BTA之间反应十分迅速,几乎在1  相似文献   

3.
双水内冷发电机空芯铜导线的腐蚀和缓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化学阻抗谱和溶液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双水内冷发电机空芯铜导线冷却水的缓蚀剂BTA比MBT具有更多的优点;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低电导介质中铜电极的腐蚀和缓蚀机理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化学测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TD)在硫-乙醇溶液中对金属银、铜的缓蚀性能,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对DMTD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行为和缓蚀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DMTD在50mg/L的硫-乙醇溶液中,对金属银、铜均起到较好的缓蚀作用。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当缓蚀剂DMTD浓度达到50mg/L时,缓蚀效率可以达到92.3%。表面分析技术表明,缓蚀剂的加入在金属表面形成吸附膜,明显抑制了腐蚀速率。量化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缓蚀剂分子的活性位点和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形态。  相似文献   

5.
用光电流法评价铜缓蚀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永丰  邵华 《材料保护》1995,28(10):9-10,44
铜电极在Na2HPO4-NaOH缓冲溶液(pH=12)中光电流响应呈P-型,当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BTA或BT250时,电位正向扫描过程中电极显示出阳极光电流,即光响应从P-型转变为n-型,n-型光响应的大小对应于缓蚀作用的大小。因此,可以用光电流法评价缓蚀剂的效果。交流阻抗法测得的结果与光电流法相符。  相似文献   

6.
苯骈三氮唑,2—巯基苯骈噻唑协同缓蚀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旷亚非  陈曙 《材料保护》1994,27(8):11-15
采用ESCA和电化学学测量技术研究了苯骈三氮唑,2-巯基苯骈噻唑以及相应复配体系中铜表面膜结构,组成和界面微分电容。结果表明,当BTA与MBT共存同一体系时,能相互促进界面吸附和成膜能力,并形成多层结构的防护膜,有效地阻止铜的腐蚀。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5-氨基-1,3,4-噻二唑-2-硫醇(AMT)对金属的络合性和巯基活性基团的双重特性,以氯乙酸作为桥接物,首先对勃姆石表面进行化学接枝改性,成功制备出具有缓蚀作用的纳米防锈填料,然后以在线红外表征作为缓蚀剂释放的研究手段,明确了制备的缓蚀勃姆石防锈填料的释放条件及释放规律,最后将缓蚀勃姆石与环氧树脂掺杂制得环氧涂层,用交流阻抗的电化学方法对其缓蚀性能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该缓蚀勃姆石在碱性条件下可成功释放出具有缓蚀作用的AMT,有效提高涂层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改性后的十八胺(MODA)在1mol/L盐酸中对20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MODA的缓蚀作用机理系几何覆盖效应,它在金属表面吸附成膜后,提高了腐蚀反应的活化能,其吸附规律符合Flory-Huggins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9.
适用于多种不锈钢和碳钢的盐酸酸洗缓蚀剂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运用失重法评定苯并咪唑类化合物(BMAT)在5%HCl中对316L、18-8、1Cr13、2Cr13和20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BMAT可广泛应用于抑制多种不锈钢和碳钢的腐蚀。通过对BMAT加入浓度与缓蚀率关系的研究,找到了其在316L、18-8、2Cr13上的吸附等温式;通过温度对缓蚀率影响的研究。计算出三者溶解表观活能及BMAT在不锈上的吸附热效应,从而揭示了BMAT在不锈钢上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增重法和金相显微技术研究了含硫油样对铜片的腐蚀行为,以及噻二唑类缓蚀剂(用A表示)在含硫量为50μg/g的模拟油样中对铜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缓蚀剂A对铜片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且随着浓度的增加,缓蚀效率提高。当缓蚀剂浓度为25.0μg/g时,缓蚀效率达到86.45%。经吸附等温线拟合可知,缓蚀剂A在铜片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属于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