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金属橡胶材料吸声降噪性能,并为该材料吸声结构设计提供依据,实验研究了金属橡胶材料的吸声特性。分析了金属橡胶材料厚度、孔隙率、金属丝直径和平均孔隙直径等特征参数对吸声性能的影响;推导并验证了金属橡胶材料吸声系数第一共振频率的理论计算公式;研究了具有相同平均孔隙直径金属橡胶材料的吸声特性。结果表明:金属橡胶材料可作为均匀、各向同性的多孔吸声材料进行研究,其吸声性能具有可设计性,并且相同平均孔隙直径的金属橡胶材料具有相同的吸声特性。  相似文献   

2.
金属橡胶滤材过滤精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橡胶是一种均质弹性的多孔功能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诸多特性使其特别适合于作为滤材。过滤精度是滤材的一项关键性能,是滤材分级和使用的依据,因此有必要对金属橡胶滤材过滤精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金属橡胶孔隙结构一定合理的简化基础上,引入毛细管束模型,推导出金属橡胶滤材水力直径公式,利用多次通过试验法建立金属橡胶过滤精度与其水力直径的关系,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建立金属橡胶滤材过滤精度公式。结果表明该表达式准确地反映出金属橡胶滤材过滤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设计金属橡胶过滤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微流量控制器在霍尔电推进系统中的应用状况。微小流量的精确控制是霍尔电推进系统协调工作的基础。根据内部节流元件的不同,目前国际上电推进系统中使用的微流量控制器主要有金属毛细管式、金属多孔材料式和节流孔板式等几种形式。俄罗斯研制的微流量控制器多为金属毛细管式和节流孔板式;美国和欧洲电推进系统上使用较多的是金属多孔材料式微流量控制器。此外,近年来国外新发展了一种磁致伸缩材料的流量比例控制阀,也可用于电推进系统的微流量控制。国内研制的整体式结构金属多孔材料微流量控制芯体,可以取代目前正在使用的普通过滤多孔材料,使其无论是性能、寿命,还是可靠性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理想的液固相过滤材料应该是由多种不同过滤特性的材料组合而成,这种滤材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滤材截留悬浮颗粒的能力,延长过滤材料的使用寿命。金属橡胶作为一种新型弹性多孔功能材料,自身诸多的性能优点使其适合制备各种过滤器。采用国际标准ISO16889-1999评定滤芯过滤性能的多次通过方法,详细研究和对比不同结构参数的金属橡胶组合滤材与整体式金属橡胶滤材的过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由不同结构参数构成的金属橡胶组合滤材具有更加优异的过滤特性,在过滤效率相同的情况下,组合金属橡胶滤材过滤压降较低,流体的通过性能更好,在达到极限压降前能够容纳更多的污染物,滤材使用寿命大为延长,过滤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子元器件对多孔复合隔声薄板的高效隔声应用要求,以316L不锈钢纤维为原料通过真空烧结法制备出不同孔隙结构的多孔材料,并与穿孔板制成复合结构,重点研究了多孔材料孔隙结构参数及复合形式对吸声性能的影响,以达到提高复合吸声材料吸声性能的目的。结果表明:将优化的穿孔板与多孔材料复合构成吸声结构,有效地提高了中低频率吸声性能(<3000Hz),吸声系数最大提高至0.8。  相似文献   

6.
金属橡胶是一种具有多孔状结构的新型减振材料,本文从对金属橡胶的拉伸和压缩实验入手,通过分析材料变形过程中的微细观结构变化,研究了金属橡胶的变形性能,最后用高阶多项式累加的方法,简单而有效的建立了反映其变形规律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出微米孔径且孔隙率较高的多孔钛免疫隔离材料,分析了压制压力、烧结温度等因素对多孔金属钛孔径及孔隙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制压力的提高,钛粉末烧结后平均孔径尺寸和孔隙率逐渐减小,孔隙分布和孔径尺寸较均一。烧结温度对多孔金属钛影响显著,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平均孔径尺寸逐渐增大,孔隙率先略有上升后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多孔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孔材料因具有特殊的性能而在某些领域得到深入研究与应用。国内外对多孔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于多孔材料的摩擦磨损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着重介绍了陶瓷、金属及聚合物多孔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相关研究,指出因材料制备的原因,多孔材料孔隙的均匀性难以得到保障,进而影响多孔材料的自润滑性能;此外对影响多孔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其它因素,如多孔材料的孔隙率、孔径及润滑剂种类等方面的研究极为缺乏。最后展望了多孔材料在摩擦学研究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增材制造的多孔金属生物材料广泛应用于植入物骨骼等生物医用工业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对多孔金属生物材料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多孔生物材料的设计、制造与表面处理等方面。对比了不同增材制造技术的特点,并说明了粉床熔融技术最适合多孔金属生物材料的制造。同时,讨论了不同金属生物材料(生物惰性材料与降解材料)制造多孔生物材料的利弊,包括束基单元设计、面基单元设计和梯度设计,并简要说明了孔隙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合适的热处理与表面改性技术会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未来的研究中,TPMS结构与分级设计将会作为研究的重点。生物降解材料也需要大量研发。为了达到增强多孔金属生物材料力学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的要求,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研发新型合金体系与设计表面改性方法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金属橡胶静刚度特性呈现较大的非线性,其刚度大小与金属丝丝径、螺旋卷直径、相对密度等工艺参数紧密相关。针对当前常用的小曲梁模型、多孔材料模型、微元弹簧模型等3种静刚度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各个模型的适用范围。通过实验验证微元弹簧模型,并将其与小曲梁模型、多孔材料模型进行实验比较,发现微元弹簧理论模型与实验数据的误差最小。所以微元弹簧理论模型可以较全面地反映金属橡胶静刚度特性,为金属橡胶减振器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金刚石线锯切割大直径SiC单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金刚石线切割大直径的SiC单晶,研究了金刚石线锯的切割机理和切割参数,给出切割SiC单晶的实验结果.研究了金刚石线的寿命及各切割参数对线径减少量、翘曲度、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磨损的金刚石线和切割表面.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毛细管与短管节流气态流量特性的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两者的气态流量特性,得出节流短管气态流量与孔径的函数关系,证明节流短管内制冷剂的流量函数与N2的流量函数类似,短管节流与毛细管节流具有相似的气态流量特性,可以将节流短管当作长度较短的毛细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发一种能实现多股导线与微细丝稳定、可靠连接的新方法及相关装置。方法选用直径为0.2mm、材料为镍丝的铂电阻引线与直径约0.5 mm、材料为铜丝的多股导线进行实验,分别用常规电阻钎焊方法和本研究提出的精密电阻钎焊方法进行焊接。开展焊接工艺实验,研究工艺参数对焊接成形的影响,并获得优化工艺参数;用精密拉伸实验机对采用不同方法和不同工艺参数获得的焊接接头进行拉剪力测试,研究焊接方法和工艺条件对接头拉剪力的影响规律,对不同条件下获得的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其与工艺的相关性。结果采用常规焊接方法得到的焊接接头,平均抗拉力为21 N,强度系数为84%,但缺陷过多,成形差。采用精密电阻钎焊方法得到的焊接接头,平均抗拉力为23 N,强度系数为92%,表面成形及性能均达到要求。结论提出的精密电阻钎焊方法,操作简单,焊接质量稳定,焊接效率高,实现了铂电阻引线和多股导线的良好连接。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高强不锈钢绞线网在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中的黏结锚固性能,考虑了横向钢绞线间距、相对锚固长度和钢绞线直径三个影响因素,对设计制作的17组51个试件进行了单边拉拔试验。结果表明:横向钢绞线的设置使黏结破坏具有明显的延性破坏特征;横向钢绞线间距对黏结强度影响不大,但延性强化段长度(延性)随横向钢绞线间距的减小而增大;钢绞线网与ECC的峰值平均黏结应力与锚固长度及钢绞线直径均呈负相关,其延性随钢绞线直径的增大而提高,但随锚固长度的增大而降低。试验结果及分析验证了钢绞线网在ECC中的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可采用单根钢绞线的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studies of the transverse magnetoresistance (MR) of single-crystal Bi nanowires with diameter d<80 nm. The single-crystal nanowire 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Taylor-Ulitovsky technique. Due to the semimetal-to-semiconductor transformation and high density of surface states with strong spin-orbit interactions, the charge carriers are confined to the conducting tube made of surface states. The non monotonic changes of transverse MR that are equidistant in a direct magnetic field were observed at low temperatures in a wide range of magnetic fields up to 14 T. The period of oscillations depends on the wire diameter d as for the case of longitudinal MR. An interpretation of transverse MR oscillation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像质计是测检测工业射线照片的射线照相灵敏度的标准器件,像质计线径是像质计的重要几何参数,线径值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工业射线光机灵敏度。因此需要对像质计线径做出准确检测,通过分析给出2种像质计线径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开发用于微细直径丝材与不等直径异质多股线精密连接的装置,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方法 采用直径为0.2 mm的镍丝与不等直径铜质多股线为焊材,采用石墨电极,设计了以上电极为凸台、下电极为凹槽的方案,但考虑到凸台电极容易发生损耗,将上电极优化为平行电极,并结合装置特点设计了专用工装夹具。在此基础上进行焊接试验;分别选用直接微电阻钎焊工艺与平行电极微电阻钎焊工艺对镍丝与铜质多股线进行焊接试验,对比研究了先上电极优化后微电阻钎焊、先压方后微电阻钎焊、直接微电阻钎焊、平行电极微电阻钎焊工艺所得焊接接头的成形情况,探究不同工艺与焊接参数对接头质量的影响机制,并获得最优工艺方案;对不同工艺及焊接参数下所得的焊接接头进行拉剪力测试与微观组织分析,对不同条件下接头的拉剪力与微观组织进行分析比较,并对拉剪性能较好的平行电极微电阻钎焊接头进行振动测试,研究其抗振性能。结果 采用先上电极优化后微电阻钎焊工艺得到的焊接接头的平均拉剪力为21.04 N;采用先压方后微电阻钎焊工艺得到的焊接接头的平均拉剪力为15.04 N;采用直接微电阻钎焊工艺得到的焊接接头的最大拉剪力为22.3 N,其钎料并未完全包裹高温导线,成形差;采用平行电极微电阻钎焊工艺得到的焊接接头的平均拉剪力为24.8 N,其接头连接稳定,最大直径均不超过0.8 mm,且抗振性能良好。结论 设计并优化得到的平行上电极能够有效减少电极损耗,通过比较各工艺接头可知,先压方后平行电极微电阻钎焊为最佳的焊接方案,焊点直径稳定,接头质量良好,可以实现传感器引脚线与多股高温导线的高质量、精密、可靠焊接。  相似文献   

18.
In gas metal arc welding, arc igni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arc stability, droplet transfer, and the quality of welded joints. Cable-type welding wire (CWW) CO2 welding is an innovative welding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rc ignition procedure for this type of welding based on experiments with three different wire end conditions: an unsmooth wire end, a smooth wire end, and a preheated smooth wire end. Smaller contact areas between the CWW and the workpiece led to higher arc ignition currents, and higher wire tip temperatures led to shorter arc ignition times (AITs) with the same chemical composition, diameter, and extens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lding wire end structures and the contact resistance between the CWW and workpiece, a suitabl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AIT was developed.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using experimental arc ignition images. The AITs for the unsmooth smooth and preheated smooth wire ends were 14, 20, and 11?ms, respectively, essenti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model calculations.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Since the discovery of amorphous materials theirmagnetic prOPerti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due to a great deal of laterest for fundamental investigations and their enormous potelltial in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in sensors, transducers, magnetic screens). Co-rich amorphous wires ar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a variety of sensor applications.It is knownlll thst some importal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for technical applications (for example,low field magnetoresistance, mag…  相似文献   

20.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studies of the magnetoresistance (MR) and electric field effect (EFE) of single-crystal Bi nanowires with diameter d<80 nm at low temperatures. Single-crystal nanowire 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Taylor-Ulitovsky technique; they were cylindrical single crystals with the $(10\bar{1}1)$ orientation along the wire axis where the C 3 axis was inclined at an angle of 70° to the wire axis. According to theory of S. Murakami, bismuth bilayers can exhibit the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 A Bi crystal can be viewed as a stacking of bilayers with a honeycomblike lattice structure along the [111] direc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transverse MR oscillations with using this theory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