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仲氢转化制冷技术,针对液氢无损储存过程,建立液氢储罐中仲氢转化的物理模型,进行液氢储存的流场温度场仿真,研究仲氢转化对液氢储存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储罐内的液氢经过仲氢转化器后,温度降低,密度增大,有助于罐内液氢自然对流循环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在仲氢绝热转化制冷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仲氢到正氢的连续转化过程数学物理模型,仿真计算分析了连续转化制冷量数据,并提出了仲氢转化制冷技术用于液氢高效储存的技术途径,分析了用于液氢储存时仲氢转化制冷过程中的温度和焓值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仲氢的连续转化的确可以产生很大的制冷量,可以设计成液氢储罐的冷屏,用于吸收环境对于储罐的漏热,从而可以减少液氢储存的蒸发损失。  相似文献   

3.
氢的高效、安全储存和输运是氢能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针对液氢储存中存在的蒸发损失问题,介绍了液氢无损储存的概念,并从被动技术和主动技术两方面分类综述了液氢无损储存系统的研究现状.借鉴其它低温液体的无损储存方案,提出利用低温制冷机对大型液氢储槽内蒸发气体进行集中再冷凝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搭建了液氢无损储存技术小型试验系统,对试验系统进行了实际运行。基于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所建立的关于试验系统的氢工质数学模型,参照实际运行条件进行了数值仿真并与实际运行结果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与实际运行结果在压力变化趋势方面是一致的,但在变化速率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系统运行结果显示,液氢可以在系统内实现长时间无放空储存,证实了液氢无损储存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以K-site小型液氢储罐为研究对象,讨论了饱和均质模型和俄罗斯模型对小型液氢无损储存自增压过程压力演化预测的适用性,比较结果表明:与饱和均质模型相比,俄罗斯模型在实验工况下增压预测的平均偏差小于20%,在小型液氢储罐内压力增长预测上具备较好的准确性。基于俄罗斯模型分析了漏热、初始充满率和终止条件对维持时间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佳初始充满率使储存时间最长,最佳充满率取值与漏热和终止条件无关;安全阀整定压力限制了储罐初始充满率的取值,最大初始充满率随整定压力的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仲氢的制备方法,用最佳条件制备出50~99%浓度的仲氢。研究了储存条件对正-仲氢转换的影响,确定了仲氢储存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低温技术研究室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钱学森先生亲自倡导和支持建立的,具有40多年氢气、液氢的研究、生产经历。现拥有两套制氢设备,产品纯度可达99.9999%,经膜压机后最高压力可达100MPa;拥有世界一流的氢液化设备,采用氦制冷循环,两级透平膨胀,仲氢含量98%以上。  相似文献   

8.
《低温工程》2007,(5):F0003-F0003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低温技术研究室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钱学森先生亲自倡导和支持建立的,具有40多年氢气、液氢的研究、生产经历。现拥有两套制氢设备,产品纯度可达99.9999%,经膜压机后最高压力可达100MPa:拥有世界一流的氢液化设备,采用氦制冷循环,两级透平膨胀,仲氢含量98%以上。  相似文献   

9.
描述产量为22升/时液态正常氢或14升/时液态仲氢的氢液化器。选择与介绍正——仲氢转化的催化剂并给出计算所需要的催化剂数量的方法。液态正常氢(75%正氢和25%仲氢)的长期储存伴随着大量损失,这种损失并不决定于容器的绝热性能。这可以解释  相似文献   

10.
液氢储能密度大,应用前景广泛,实现零蒸发储存是液氢储存的目标。介绍了过热蒸气模型、两相流三维理论模型和三区模型等五种典型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总结了模型的发展方向主要为大型液氢储罐热分层和自增压现象的理论研究。分析了目前液氢零蒸发储存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被动热防护技术、主动热防护技术和压力控制技术三个方面,指出了绝热材料性能、20 K温区制冷机效率和蒸气冷屏(VCS)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对国内外液氢零蒸发储存系统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的概述,分析了不同液氢零蒸发储存系统的实验结果,以及特点和不足。最后针对液氢零蒸发储存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低温贮罐内贮存液氢、液氧、液氮,液住的精确测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了差压式液位测量方法,经实践应用证明,其结果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2.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浓度的关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液体表面张力与液体浓度的关系,利用压阻式力敏传感器,采用拉脱法,测试室温下水及不同浓度的蔗糖水、盐水、酒精、肥皂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蔗糖水和盐水的表面张力系数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而酒精、肥皂水的表面张力系数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We analyze the electron-boson interaction using many-body method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marginal Fermi liquid theory.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approximations necessary to obtain a marginal behavior. We show that the effective coupling constant between electrons is attractive on the entire energy scale. The renormalization of the bosonic spectrum due to the Coulomb interaction is also analyzed.  相似文献   

14.
液膜分离过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简要回顾了液膜分离过程的发展史,并在分析乳化液膜和支撑液膜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近10 年来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型的液膜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15.
液体炸弹以其爆炸威力大、制作简易、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常被恐怖分子利用.文章从液体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其对机场安全的威胁,并就液体炸弹的防范问题从安检技术、识别、恐怖分子动向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首次提出了非水液膜的要领概念。从分析现有液膜体系的构成和局限性出发,提出了建立非水液膜体系的可能途径,并得到初步成功,考究了非水液膜对有机物的传输效率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Despite the widespread use of supported liquid phase catalysts (SLPC) in industrial practice, the basic phenomenon of liquid dispersion which affects the diffusion rates of reaching components and gas-liquid interfacial area, is not well understood.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associated problems and formulates a model for the pore structure of real catalysts based on intersecting cylinder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apillary forces. The formation of liquid clusters of dimensions larger than the pore dimensions and their subsequent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SLPC can be studied using this model. The model provides a basis for manipulating parameters that can reduce such cluster formation. This paper is dedicated to Dr L K Doraiswamy on his sixtieth birthday.  相似文献   

18.
一类新的液晶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含液晶基元的单体4-「4-(对正丁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和苯乙烯,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反应,首次合成了一旬含液昌本和非液晶单体两种结构的共聚物,聚合物的液晶行为用DSC、偏光显微镜和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发现单体有热致液生;所有的共聚物均为向列型热致液晶高分子和具有较宽的液晶太温度范围,随共聚物中液晶性单体含量增加,共聚物分子量、相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