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耀明 《硅谷》2008,(21):38-38
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综述我国光纤通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光缆运用的拓宽,它在我国通讯领域已有20多年的运用历史,在这20年期间光纤光缆和光通讯技术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光纤通信与其它通讯方式相比,具有较大传输容量和传输速率,另外体积小、损耗低、重量轻、传输频带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这些都是使得光纤通信迅速发展的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光纤通信及其关键技术来了解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同时探讨光纤通信技术在今后的几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信光缆的维护及熔接是光缆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缆的维护及熔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光纤通信质量。通信光缆在维护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通信光缆施工标准来施工,从而增强通信光缆的使用寿命。光纤的熔接及盘纤方式的正确对光纤的通信及使用寿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工作中光纤熔接及光缆的维护的实际经验,在论文中论述了光纤熔接及光缆维护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全球范围内IP业务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给传统电信业务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为电信网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目前,光纤光缆已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石油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主要综述我国光纤通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重点对光纤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光纤通信技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莹  齐亚芝 《硅谷》2011,(9):33-33,37
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各种行业的青睐,发展相当迅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石油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黄辉 《硅谷》2013,(14):104-104,103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光纤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有成为通信传输主要方式之势。本文通过对光纤通信工程的原理简单介绍,详细介绍分析了应用于电力系统之中主要的三种特殊的光纤光缆,旨在为电力系统光纤通信工程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7.
邓娟  韩智广 《硅谷》2012,(12):42-42,52
光纤通信又叫光导纤维通信,其原理是利用光导纤维进行信号的传输,它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简单来说,光纤通信就是以光导纤维作为信号传输的媒介的"有线"光通信。事实上关于光纤通信系统,其使用的不是一根光纤,而是很多光纤联合在一起形成的光缆。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在通信的主线路、信号控制系统或是工业检测、控制方面等的应用。基于此,首先介绍光纤通信技术,然后具体研究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最后基于其技术的特点及原理探讨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各方面的应用,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晶 《硅谷》2014,(15):12-12
通信行业采用光纤技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光纤通信以寿命长、容量大、安全性高、质量好等优点,可以充分适应通信行业发展的需求。目前光纤通信技术主要由光纤光缆技术、光复用技术、光交换技术和光放大技术构成,在光纤通信技术方兴未艾的趋势下,我国通信行业应该抓住光纤通信技术研发和普及的机遇,通过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性研究追赶世界的先进水平。文章对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构成进行了描述,说明了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9.
光导纤维通信就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以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光导纤维通信简称光纤通信。可以把光纤通信看成是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介的"有线"光通信。实际土光纤通信系统使用的不是单根的光纤,而是许多光纤聚集在一起的组成的光缆。光纤通信不仅可以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还可以应用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进行工业监测、控制,而且在军事领域的用途也越来越为广泛。本文探讨了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特征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石秋英 《硅谷》2014,(2):6-6,5
在我国20世纪中期,光纤通信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发展,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现阶段,光纤通信设备已经在国内的网络建设当中是不可或缺的系统了,它不仅可以满足服务需要,也可以在国际通信网络占有一席之位,并且成为高科技领域的重点工程,与国际水平相比,具有很小的差距。在一些业内人士当中,很多人都关心光纤通信技术现如今处于何种级别,是否还存在发展空间,对此,文章主要针对我国的光纤技术在城域网以及核心网等网络当中应用和技术,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进行研究,与此同时,要特别提出,由于光纤通信技术具有一定的未来发展,所以必须要根据现状,从光纤通信的各个方面着手,把光纤和光缆技术作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自1970年康宁公司的科学家首先研制出第一根低损耗、可商用的光纤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展光纤研制和光纤通信的研究,形成了如今的通信革命的伟大局面。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光纤光缆应用场所经历了从核心网到城域网、接入网的发展过程,未来将继续向着家庭桌面延伸或者说现在正经历着由室外向室内的发展。光纤光缆的发展无论是从材料选择、结构优化、制造工艺,还是从应用环境、铺设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光纤接续损耗是光纤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参数,损耗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光传输系统的整体质量,在光缆施工和维护测试中,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提高整个光缆接续施工质量和维护工作极为重要,尤其是进一步研究光通信中长波长的单模光纤的通信性能、传输衰耗、测量精度和检查维修等方面有一定得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光纤通信传输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近年来光纤通信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对于现代化临濮输油管道的通信、生产数据传输、OA信息平台都是采用光纤通信传输。通过对临濮线光纤通信传输的维护实践,分析光纤通信阻断现象,初步探索出一套光缆线路的维护方法,为保证光纤通信系统的畅通提供了较为实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刘一超 《硅谷》2011,(23):32-32,19
光纤接续是光纤通信中线路接续的核心技术,也是通信维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由于生产和运输等制约因素,光缆本身的制造长度一般是2km,所以对光缆通信工程来说,光纤的接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将通信线路连接成为整体的基本手段。1光纤接续的操作1.1接续前的准备光纤接续之前应该先准备好整个接续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所有材料和工器具。  相似文献   

15.
潘远翠 《硅谷》2010,(21):20-20,27
随着社会的发展,光纤通信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优点是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它不仅可以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还可以应用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进行工业监测、控制,而且在军事领域的用途也越来越为广泛。光纤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经济好转、通信市场复苏及我国西部开发等有利条件下。我们应积极了解光纤与光缆技术的发展特点及其产业的发展前景。抓住机遇。促进光纤光缆技术与产业向更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已经有20年的发展历史,在这20年中,光纤通讯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由于光纤通信技术有着重量轻、容量大、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受到了电力系统的青睐,在电力通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系统通信需求越来越大,加强对电力通信中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篇文章针对当前电力通信中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光纤通信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是通信网络的优良传输介质,光纤通信是以很高频率(1014Hz数量级)的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光纤通信的问世使高速率、大容量的通信成为可能,目前它已成为最主要的信息传输技术。介绍我国光纤通信的技术特点,并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外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通信技术也随之步人快速发展阶段,当前的网络通信正逐渐从宽带转向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技术是推动通信网络发展的基本力量之一,是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光纤通信的现状,包括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光纤接人技术以及波分复用系统,然后对光纤通信的发展前景以及相关的技术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纳米技术与光纤通信、光交换、无源光网络技术(PON)、光孤子通信。  相似文献   

20.
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是通信网络的优良传输介质,光纤通信是以很高频率(1014Hz数量级)的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光纤通信的问世使高速率、大容量的通信成为可能,目前它已成为最主要的信息传输技术。介绍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总结光纤通信技术的几种关键技术,并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