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苯甲酸对纳米氧化锌进行表面改性,用亲油化度和吸水率表征改性效果,确定其最佳改性工艺为:苯甲酸质量分数为15%,改性温度为100~105℃,改性时间为2 h。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沉降实验和接触角测试,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苯甲酸对纳米氧化锌的改性属于化学改性,苯甲酸的羧基与纳米氧化锌表面的羟基发生键合反应,从而改变了纳米氧化锌的性能;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锌样品结晶度高,分散性好,疏水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改性法将水杨酸(SA)与精氨酸(Arg)修饰到纳米TiO_2颗粒表面,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分析仪、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热重分析以及接触角测定仪对改性粒子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改性颗粒为介孔混晶结构的片状纳米粒子,颗粒较未改性前表面亲水性减弱且在水中团聚减轻。研究了乳化时间、水相pH值与电解质、固体粒子用量、油相体积分数、静置温度对改性粒子稳定的硝基苯/水型Pickering乳液的静置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相pH=3~5时和Na Cl浓度为0.05~0.2 mol/L时,乳液静置稳定性最佳;乳液乳化系数与固体粒子用量呈成正比关系;观测到乳液在油相体积分数为40%发生转相。测定了固体颗粒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发现改性颗粒具有类似双亲性高分子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王炳山  袁建军  韩文华  刘建华  吴翠 《材料导报》2015,29(20):47-50, 69
采用水热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得两种氧化锌/偏锡酸锌(ZnO/ZnSnO3)复合氧化物。通过XRD、SEM、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分别对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60℃水热条件制得了氧化锌/片状偏锡酸锌纳米复合氧化物,而180℃条件下制得了颗粒状ZnO/ZnSnO3纳米复合物,平均粒径16nm。采用传统旁热式结构对上述两复合氧化物进行HCHO敏感性能研究,结果发现两种复合氧化物对甲醛都表现出良好的气敏特性,其中氧化锌/片状偏锡酸锌复合氧化物的甲醛气敏特性尤为突出,工作温度110℃时对0.5×10-6甲醛有很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聚乳酸与二聚水杨酸内酯发生接枝反应生成改性聚乳酸,纳米级氧化锌、改性聚乳酸、少量碳纳米纤维以一定配比,采用接枝共聚—共混法制得纳米级氧化锌/改性聚乳酸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纳米级氧化锌/改性聚乳酸复合材料分子量分布均匀,性能优良;拉伸强度比未改性聚乳酸明显提高,拉伸强度最高可达到36.64MPa;吸附时间在8h时,吸附率最大达到22%。纳米级氧化锌/改性聚乳酸复合材料在医疗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制备掺杂镓(Ga)的氧化锌(ZnO)导电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X)等,对材料的组织结构、形貌、粒度等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ZnO纳米导电粉体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结晶完好,颗粒呈棒状、球状或片状,平均粒径20.04nm,具有导电性,在160℃水热反应3h,Ga用量为1.8%(wt,质量分数)条件下,ZnO纳米导电粉体的电阻率最低,为2.18×10~6Ω·cm。  相似文献   

6.
纳米碳酸钙改性分散及其在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无机纳米材料在钻井液中的应用现状,利用自然沉降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优化了分散剂对纳米碳酸钙的分散改性条件,讨论了分散剂种类、分散剂用量、分散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纳米碳酸钙分散效果及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得的分散体系润湿性和分散性有很大改善;添加改性和未改性纳米碳酸钙基浆均具有一定的降滤失性,二者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和动切力均表现为降低趋势;泥浆流变性能得到一定改善,改性纳米碳酸钙较未改性纳米碳酸钙颗粒的封堵效应更好.  相似文献   

7.
纳米氧化锌具有良好的电化学、荧光以及抗菌性能,但较高的细胞毒性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为降低其细胞毒性,用丝素蛋白对纳米氧化锌进行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研究丝素蛋白改性前后纳米氧化锌的结构和形貌;使用抑菌环法检测改性前后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性能;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改性前后纳米氧化锌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改性后,丝素蛋白改变了纳米氧化锌结晶过程,晶体结构明显弱化,呈无定型结构,形貌结构由球状晶体演化为片状、针状构成的花瓣状晶体。改性后纳米氧化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纳米氧化锌细胞毒性降低,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8.
纳米氧化锌-煅烧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煅烧高岭土和纳米氧化锌为主要原料,用水解沉淀法在煅烧高岭土表面包覆纳米氧化锌,制备一种无机复合型抗紫外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在波长325、350、375、400nm紫外光下复合材料的紫外光吸光度。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氧化锌包覆量、改性时间、改性剂滴加速度、矿浆浓度、煅烧温度等对纳米氧化锌-煅烧高岭土复合粉体材料的紫外光吸收性能有重要影响。在制备条件为:氧化锌包覆量为8%、反应温度为90℃、改性时间为10min、改性剂滴加速度为3mL/min、矿浆中m(水)∶m(煅烧高岭土)=10∶1、煅烧温度为400℃时,所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煅烧高岭土复合粉体材料的紫外光吸收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迟聪聪  夏亮  王曌  张萌  任超男  袁亮  张素风 《包装工程》2020,41(13):131-138
目的基于纳米铜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的缺点,制备单分散纳米铜颗粒,并研究改性对其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丙三醇-水二元溶剂热法用抗坏血酸还原Cu~(2+)制备纳米铜颗粒。研究丙三醇/水体积比、抗坏血酸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对纳米铜粒径及分散性的影响,并采用柠檬酸和油酸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结果研究发现,当丙三醇和水的体积比为3∶2,抗坏血酸浓度为0.004mol/L,PVP浓度为0.006 mol/L时,能够得到粒径均一((80±10) nm)且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铜。真空环境下保存的纳米铜只有纯铜晶相,但在空气中保存30d后部分被氧化为氧化铜或氧化亚铜。采用柠檬酸改性纳米铜在室温到243℃范围内能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结论采用丙三醇-水二元溶剂热法制备出了粒径均一、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铜。柠檬酸与油酸改性能够显著提高纳米铜的抗氧化与热稳定性能,其改性后在空气中保存30 d仍不被氧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得3种不同形貌的纳米偏锡酸锌(ZnSnO3)。通过XRD、SEM等分别对偏锡酸锌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60℃、15h水热条件下制得了全立方形纳米偏锡酸锌;180℃、15h水热条件下制得的纳米偏锡酸锌为立方-松枝混合形貌;而180℃、24h水热条件下得到偏锡酸锌全为片状,片厚约15nm。采用传统旁热式结构对上述3种纳米偏锡酸锌进行HCHO的敏感性能研究,结果发现3种形貌的偏锡酸锌对甲醛都表现出良好的气敏特性,其中片状偏锡酸锌的甲醛气敏特性最优异,工作温度300℃时对1×10-6甲醛有较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
马林  杨丽珍  李福芸 《纳米科技》2011,(6):41-43,59
以硫酸锌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锌,比较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的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反应时间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均为六方晶系的纤锌矿结构,颗粒大小平均为52.14nm,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及焙烧温度对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反应时间1.5h、硫酸锌的浓度0.25mol/L、焙烧温度450℃时,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纳米CaCO_3的制备、表面改性及表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主要进行了超重力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及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工作 ,并应用TEM、BET、XPS和接触角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纳米碳酸钙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未改性纳米碳酸钙的粒径约为 30nm ,而改性之后粒子的粒径约在 35~40nm之间 ;未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比表面积为 2 9.8m2 / g ,改性碳酸钙的比表面积 38.4m2 /g ,有较大程度的增大 ;改性碳酸钙的XPS能谱图中Ca2 + 的结合能改变了 0 .35eV ,表明改性剂以化学键结合于碳酸钙表面 ;改性剂加入量在 6 % (质量分数 )时改性CaCO3 与极性溶剂的接触角发生反转 ,说明改性剂适宜加入量应在 6 %左右  相似文献   

13.
纳米CaCO3改性及其在环氧改性丙烯酸底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复合改性剂对纳米CaCO3进行改性,探讨了改性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纳米CaCO3改性的影响,并优化了最佳操作工艺条件:改性剂用量为4.83%(质量分数)纳米CaCO3、乳化温度为80℃、乳化时间为40min和保温时间为60min.测定了改性和未改性纳米CaCO3的活化指数、吸油量、沉降体积及其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中的糊粘度,并用红外光谱对改性和未改性纳米CaCO3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纳米CaCO3的亲油性显著提高.制备了纳米CaCO3复合环氧改性丙烯酸底漆,与传统底漆相比其耐水性、耐盐水性和耐盐雾性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粉体技术》2016,(2):18-21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枸橼酸喷托维林纳米颗粒,分析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和储存过程对药物颗粒形貌与粒径的影响,通过喷雾干燥制得微粉。结果表明:最优高压均质条件是均质压力为75 MPa、循环5次,制得的纳米颗粒是粒径为100~200 nm的片状结晶,储存稳定;枸橼酸喷托维林纳米颗粒悬浊液喷雾干燥微粉颗粒呈粒径小于1μm的球形,由保持原微观形貌与结构的纳米片状结晶聚集而成。  相似文献   

15.
纳米氧化锌的气流粉碎改性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流粉碎改性工艺,以硬脂酸为改性剂,对纳米氧化锌进行解团聚和表面改性,并借助SEM、XRD、FT-IR和激光粒度分析等对改性产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改性纳米氧化锌在天然橡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改性前相比,改性纳米氧化锌的解团聚效果明显;颗粒表面亲油疏水,在有机溶剂中有较好的分散性;并且能较好地提高天然橡胶的硫化性能和力学性能。证明该工艺对纳米氧化锌进行表面改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载银氧化锌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庹度 《包装学报》2010,2(2):14-17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并以它为前驱物,采用高温分解法对纳米氧化锌进行了裁银改性处理,制备了栽银氧化锌复合纳米粒子,考察了载银前后纳米粒子的粒径与结构。研究发现,采用沉淀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尺寸较为均匀,粒径约为170nm,分散性也较好;载银后的复合纳米粒子粒径略有增加,这来源于银在纳米氧化锌粒子外的成功包覆。  相似文献   

17.
以硫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并用硫酸铝水解生成的三氧化铝对钠米氧化锌进行了表面改性,并采用IR、TEM、SEM、XRD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粉体进行表征研究.TEM和SEM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粉体颗粒的粒径小、团聚现象减轻.此外,进行了粉体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ZnO粉体的光催化活性明显下降,这进一步证明了纳米氧化锌颗粒表面存在三氧化二铝的包覆层.  相似文献   

18.
以硫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并用硫酸铝水解生成的三氧化铝对钠米氧化锌进行了表面改性,并采用IR、TEM、SEM、XRD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粉体进行表征研究.TEM和SEM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粉体颗粒的粒径小、团聚现象减轻.此外,进行了粉体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ZnO粉体的光催化活性明显下降,这进一步证明了纳米氧化锌颗粒表面存在三氧化二铝的包覆层.  相似文献   

19.
利用乙酸乙酯作为改性剂,通过气相法对纳米氧化锌进行改性研究,用亲油化度考察改性效果;优化其改性工艺为:改性时间2h,改性温度120℃,改性剂的添加量为3.25%。通过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接触角和沉降实验表明,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锌颗粒均匀、团聚明显减弱、疏水性和分散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纳米颗粒在人类支气管中沉降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借助欧拉和拉格朗日方法数值模拟了纳米颗粒在人类支气管中的输运和沉降.在采用有限体积法以及k-w湍流模型求解流场的基础上,通过单向耦合的拉格朗日方法得出了水动力、热泳力和布朗力等综合作用下的纳米颗粒的运动轨迹.研究发现,纳米颗粒的沉降率随粒径的增加而降低;非常小的纳米颗粒(≈1 nm)在支气管的沉积非常高,可以达到50%;粒径为5~10 nm的纳米颗粒的沉积是14%~20%;粒径为10~50 nm的纳米颗粒的沉积曲线变化非常小,只有13%左右.上述结果对于支气管中纳米药物和呼吸道疾病治疗设备的研制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