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机械合金化Mg—20wt%Ni的贮氢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合成Mg-20wt%Ni贮氢材料,并测度了该材料在不同球磨时间下的贮氢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的增加,Mg/20wt%Ni的贮氢量增大 ,吸放氢速度增加,但吸放氢平台压变化不大,而平台斜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研究探讨Mm合金化对难活化的AB2型Zr-Mn-Ni系贮氢合金的晶体结构,电化学容量及贮氢电极活化等特性的影响作用。Mm合金化加入可从根本上改善Zr系贮氢合金电极的活化性能。这与Mm合金化对贮氢电极合颗粒表面化学改性作用以及合金颗粒体内微结构改变等因素有关,XRD分析表明Mm合金化后同氢后金晶体结构仍为C15相,且其中的C14型Laves相含量明显增加,同时,也发现Mm合金化恶化了贮氢合金电化 相似文献
4.
简要叙述了机械合金法的过程及其特点,阐述了机械合金法制备的Mg2Ni系,FeTi系,LaNi5系,TiMn2系等贮氢材料的特点,并与用传统方法制备的上述材料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Mg76-xTi12Ni12Mnx(x=2,4,6,8)合金,并研究了Mn添加量对合金贮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g76-xTi12Ni12Mnx(x=2,4,6,8)合金中合金相主要由Mg2Ni和Ti2Ni相组成,合金最大贮氢量分别为3.47%、3.32%、3.60%和3.11%(质量分数,下同),合金氢化物的分解热依次为-79.2kJ/mol、-78.0kJ/mol、-73.7kJ/mol和-73.6kJ/mol,添加Mn可降低合金氢化物的稳定性,改善其热力学性能,非晶化不利于提高合金的贮氢性能。 相似文献
6.
MgNi-TiNi0.56M0.44(M=Al、Fe)贮氢合金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出MgNi及MgNi-TiNi0.56M0.44(M=Al、Fe)复合合金,并研究该系列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XRD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几种合金均为非晶态;充放电结果表明:MgNi-TiNi0.56M0.44(M=Al、Fe)复合合金的初始容量比纯MgNi合金低,但循环寿命有较大的改善,其中MgNi-TiNi0.56Al0.44合金放电容量最大,达380.64mAh/g,经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是48.97%;动电位扫描结果表明复合后合金电极的抗腐蚀能力增强;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后降低了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电阻和H原子的扩散阻抗,增强了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出MgNi及MgNi-TiNi0.56M0.44(M=Al、Fe)复合合金,并研究该系列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XRD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几种合金均为非晶态;充放电结果表明:MgNi-TiNi0.56M0.44(M=Al、Fe)复合合金的初始容量比纯MgNi合金低,但循环寿命有较大的改善,其中MgNi-TiNi0.56Al0.44合金放电容量最大,达380.64mAh/g,经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是48.97%;动电位扫描结果表明复合后合金电极的抗腐蚀能力增强;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后降低了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电阻和H原子的扩散阻抗,增强了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用化学镀法和酸性镀法在LaNi4.75Al0.25材料颗粒表面镀覆铜膜,然后压制成块。处理后材料的放氢速度、导热性能、抗粉化效果有显著提高,其中酸性镀得到的颗粒与化学镀得以的颗粒在元素分布、成分、吸氢量、抗粉化效果等上有较大差别,因此压块的放氢动力学和抗粉化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Mg76-xVxTi12Ni12 (x=4、8、12、16)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压强-成分-温度(PCT)等分析方法对合金粉末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合金相主要由Mg2Ni相和Ti2Ni相组成,Mg76-xVxTi12Ni12 (x=4、8、12、16)合金贮氢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3.71%、3.12%、2.85%和2.33%,随着V含量的增加,合金的贮氢量下降,合金氢化物释氢率分别为95.1%、97.1%、84.9%和94.4%,适量的V能提高合金氢化物的释氢率.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La-Mg-Ni-Co系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总结了储氢合金的研发、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研究,重点介绍了La—Mg—Ni-Co系AB3型和A2B7型储氢合金。La-Mg—Ni-Co型储氢合金具有电化学容量高、易活化、动力学性能优异等特点,极有可能替代目前广泛使用AB5型稀土储氢合金。扼要地综述了AB3型和A287型储氢合金在元素替代、制备工艺、合金结构调控和性能改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和指出了La-Mg—Ni—Co系储氢合金研究和应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贮氢材料工作原理,氢化物形成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总结了目前三大系列,15种适用的贮氢合金的成分,性能和 P-T-C 曲线。文章介绍了贮氢材料在贮氢、输送氢,氢气纯化,热泵,空调,氢压缩机,燃氢汽车等方面的多种用途。本文不仅概括了许多最新资料,而且总结了作者多年来从事贮氢材料研究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16.
测试了MmxNi3.8Co0.6Mn0.55Ti0.05合金的充放电特性及循环寿命。当x=1.05时,合金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其循环寿命略微降低,这主要归因于稀土元素有较好的吸氢特性且易在晶界处偏析,形成MmNi相。当x=0.95时,合金的放电容量及循环寿命显著降低,这是由于合金中的Mn向晶界处偏析,且极易溶于6mol/LKOH中,破坏了合金的表面,降低了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7.
非化学计量比贮氢合金及其电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贮氢合金M1Ni3.55 xCo0.75Al0.3Mn0.4(0≤x≤0.6)的结构、组织、电化学性能和P-C-T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x=0.6的合金外,随着x的增大合金的点阵常数a值减小、c值增大,c/a值和单胞体积也随之增大,而x=0.6时合金体积反而减小。同时随着x的增大,合金中Ni并没有出现明显偏析,而是促进了B侧其它合金元素尤其是Mn和Al的偏析。x的增大,放电容量降低,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只略有下降,但活化性能却明显改善,P-C-T曲线平台压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