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单辊熔体急冷法制备出Fe52Co34Zr7B6Cu1非晶合金薄带。利用中频脉冲磁场对淬态非晶合金进行磁脉冲处理,并利用自制的磁致伸缩系数测量系统和穆斯堡尔谱对脉冲磁场处理前后的非晶样品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脉冲磁场处理后的样品发生了纳米晶化现象,晶化相主要为α-FeCo。随着脉冲磁场的增大,磁致伸缩系数出现了先减后增的变化,说明处理后的双相合金的磁学性能对于脉冲磁场的处理具有选择性。穆斯堡尔谱仪测试表明,试样经过脉冲磁场处理后整体上仍表现出明显的非晶态特征,随着脉冲磁场的增强,晶化量的百分比分别为9.9%,17.2%和28.3%。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长期稳定性,喷涂后的热处理晶化是常用手段之一,但关于晶化过程中组织与性能的变化仍存在一些争议.从晶化处理对涂层的相变、显微组织变化、结合强度变化和生物学性能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晶化处理中仍存在界面结合强度的减弱及优化涂层表面组织的问题,这将是延伸并完善晶化工艺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铝镍钴永磁材料的稳定性,内容包括零位冲击法实验装置以及温度、外磁场、机械振动与冲击对磁钢性能的影响。在-70℃到 90℃范围内平均磁通随着温度变化为0.022%/℃,在50赫兹50奥斯特交变磁场作用后磁通下降1.6%,冲击与振动引起的磁损失不超过2.16%。试样是本院工厂生产的各向异性铝镍钴五类磁钢,未经磁稳定化处理,工作点在最大磁能积(B×H)最大附近。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纳米晶态下Fe73.5Cu1Nb3Si13.5 B9多层膜的巨磁阻抗(GMI)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巨磁阻抗(LMI)效应在3MHz时取得最大值为44%,横向巨磁阻抗(TMI)效应在6MHz时取得最大值为46%。LMI与TMI随外磁场有不同的变化行为,TMI曲线具有阁值行为,超过阈值磁场后出现明显的磁阻抗效应。晶化后出现最大值阻抗效应所对应的频率下降,由非晶态下的13MHz下降为晶化后的3MHz。薄膜样品的磁阻抗效应与样品中磁矩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磁矩垂直面向分布时。磁阻抗效应下降为5%  相似文献   

5.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法制备了不同硼烷掺杂比例的微晶硅薄膜.随后在不同温度、不同气氛下,对沉积得到的P型微晶硅薄膜进行了退火处理.研究发现,对初始晶化率较高的薄膜,退火后其晶化率发生下降;初始晶化率较低的薄膜,退火后其晶化率则有所提高;并且,在高真空中退火更有利于薄膜的晶化.退火后,薄膜表面...  相似文献   

6.
对Co60.15Fe4.35Si12.5B15非晶合金薄带进行了低频脉冲磁场处理,M ssbauer谱分析及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样品发生了纳米晶化,处理过程样品温升ΔT≤5℃,在直流磁场Hex为0.296kA/m、交变驱动电流频率为2MHz时,磁阻抗比值达255%。实验表明,材料的巨磁阻抗效应与低频脉冲磁场的频率、强度有关,同时低频脉冲磁场处理致非晶合金纳米晶化创新了一种获得巨磁阻抗效应新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非晶和纳米晶Fe85Zr3.5Nb3.5B7Cu1软磁材料的抗腐蚀的能力以及腐蚀对纳米晶软磁材料性能的影响.非晶材料晶化后抗腐蚀能力降低,主要是由于纳米晶晶界的抗腐蚀性较差的原因.材料腐蚀后将会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层,从而导致软磁性能的降低,磁谱测量发现,腐蚀后的样品在较大磁场下磁化时具有两个弛豫过程,在低磁下只表现为一个弛豫过程.  相似文献   

8.
超细γ-MnO2的物理性质及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化学沉淀法成功地制备了超细γ MnO2,并对样品进行了不同温度的晶化处理,采用热分析 ( TG/DSC )、粒径分布 ( PDS )、X 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循环伏安、恒电流放电、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对样品的热稳定性、颗粒大小、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晶化处理温度对样品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有较大影响,200℃晶化处理过的样品电化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熔体快淬制备了Gd59Co41、Gd56Co44非晶条带,并对Gd56Co44非晶条带进行588K、10min的晶化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合金的结构,通过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研究了合金的磁性及磁热效应。结果表明,Gd59Co41和Gd56Co44非晶条带的初始晶化温度分别为523和544K;Gd56Co44非晶条带晶化处理后获得了Ho4Co3型六方单相。非晶态和晶态合金在居里温度附近都发生铁磁到顺磁的二级相变。随着Gd/Co比例的降低,Gd59Co41和Gd56Co44非晶合金的居里温度(TC)从198K提高到217K;晶化处理后Gd56Co44合金的居里温度为218K,与非晶态合金相比变化甚微。在ΔH=5T时,Gd59Co41和Gd56Co44非晶合金的最大磁熵变(-ΔSM)和制冷能力(RC)分别为7.7J/kg·K、525J/kg和6.6J/kg·K、544J/kg;而Gd56Co44晶态合金的最大磁熵变(-ΔSM)和制冷能力(RC)分别为5.6J/kg·K和528J/kg。大的磁熵变和制冷能力,几乎可以忽略的矫顽力和热滞/磁滞效应,表明Gd-Co二元非晶和晶态系列合金是200K温区附近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磁制冷工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扫描式差热(DSC)分析、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梯度样品磁强计(AGM)和磁力显微镜(MFM),研究磁控溅射制备的Co0.8Nb14Zr5.2磁性薄膜,在485℃~550℃间的等温晶化行为以及快速纳米晶化30s后的薄膜结构和磁性。结果表明,非晶薄膜的晶化温度在420℃~450℃,Avrami指数在1.17~1.39,晶化行为以一维形核长大为主。纳米晶Co-Nb-Zr薄膜的磁性能受晶粒大小和晶粒对非晶基体形成应力以及磁晶各向异性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