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油田采油进入高含水期,针对潜油电泵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及减少其故障导致的停产和维修等经济损失的需要,全面地分析了历年来潜油电泵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着重从目前研究所未涉及的系统模糊故障树分析方面入手。其次,对潜油电泵系统故障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类及分析,可以更好的掌握导致系统故障的主要因素,并为今后技术改进和加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并使潜油电泵的安全评价在采油生产方面有普遍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克 《中国科技博览》2012,(25):627-627
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的油田,电泵采油技术逐渐暴露出机组结构设计单一、工艺管柱结构固定以及机组工作能耗偏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电泵采油技术的发展。为了缓解这些问题,研究应用了潜油电泵施工优化、自动补偿控制柜技术、永磁同步电机技术、变频调速技术以及大流道抽聚电泵等技术后的电泵井节能效果,并强化电泵井管理中配合节能降耗的措施。本文在高含水期潜油电泵井方面的节能降耗分析方案不仅适用于现阶段电泵井的生产需要,也适应于油田的后续开发阶段潜油电泵井的生产需要,对于降低电泵井工作能耗、实现电泵整体节能需要给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综合含水逐步上升,无杆采油的潜油电泵井成为采油厂有效增油的重要手段,潜油电泵井有着地面设备简单、排量大,易管理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造价昂贵、维护作业成本费用高的缺点。本文主要对潜油电泵井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停井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技术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合理进行潜油电泵选型是实现电泵井高效生产的前提二本文探讨了电泵生产井的产能预测与分析问题、机组选型优化与机组部件配套、油井高温腐蚀问题、油井含砂磨损以及含气影响等问题、机组变频调速以及潜油电泵系统效率问题,指出潜油电泵选型工作是确保潜油电泵抽油井高效生产,机组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张俊娜 《硅谷》2010,(18):89-89
海上油田采油方式主要以电泵井生产为主,电泵井占油井总数的95.3%。但是目前在选井、选泵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经常出现泵偏离高效区、不能在理想工况点下工作的情况。即使泵的排量效率很高,机组的系统效率仍然很低,能耗大。因此,根据油井的产能情况,合理准确地选配机组,对生产和节能降耗意义重大。根据已知数据和公式,计算潜油电泵的泵效、系统效率等参数,对潜油电泵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实际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针对井筒斜度较大(45.03°左右)的高产井文38—46下电泵生产可行性的分析,探讨大斜度井应用潜油电泵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不稳定试井理论为基础,运用二流量试井分析方法,结合在抽油井范围内的现场试验与应用情况,分析了运用二流量试井技术求取抽油机井地层压力资料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对二流量试井技术的应用范围作了初步探讨。通过二流量测试现场试验资料与井下关井实测资料对比,及两者经济效益评价,论证二流量测试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潜油电泵在出砂油井中运行时,常常因磨损严重造成离心泵损坏,致使离心泵的工作寿命较短。通过对出砂油井中电泵机组的解剖分析,认为砂粒对离心泵的磨损是造成机组破坏的主要原因。文中描述和分析了磨损对潜油电泵机组的破坏特征,并根据油井的先期防砂和出砂情况,对潜油电泵的防砂技术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欣 《中国科技博览》2014,(15):275-275
电泵采油井是一种在油田已广泛应用的大排量强化采油方式,尤其是油田进入聚驱开采以后,井口产液量需要根据井下供液状况及时进行调整。目前电泵井产液量调整还主要依靠更换固定油咀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电泵井停机后进行操作。频繁更换油咀在操作上重复次数多,不但直接影响产量,而且频繁的启停电泵井容易使机组损坏,造成检泵周期缩短。电泵井可调油咀是一种电泵井在不停机状态下就可以任意调节井口产液量的装置,该可调油咀装置用一个油咀代替过去的所有固定油咀系列并实现了不停机连续可调的目的。本文从水聚两个区块对安装可调油咀后的适应性情况,从产液、电流、回压变化几个角度分析了可调式油咀在现场的适应性情况,经初步分析认为电泵井可调式油咀对单翼流程的水聚驱井、双翼流程的水驱井适应,而对见聚浓度高、掺水管线较长的聚驱井不适应性,分析认为可调式油咀适应于在单翼流程水聚驱井、双翼流程水驱电泵井及后续水驱电泵井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很多油田多进入二次三次阶段,新开发区块新井逐年减少,而长期停产井和低产井较多。如何使老油田持续稳产?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对长期停产井和低产井进行挖潜增产。通过对长期停产井和低产井进行重新认识和分析这些油井的静动态资料,找出停产、低产的原因,采用已有的和新的采油工艺、技术,结合开发地质的研究与分析,利用调补层、老区注气注水补充地层能量,酸化压裂改造储层、大修、侧钻等工艺地质措施充分挖掘长期停产井和低产井的潜力,提高老井利用率,挖潜剩余油。  相似文献   

11.
潜油电泵采油是当前诸多大型油田的重要采油手段,由于检泵的整个周期比较短暂,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对影响现代油田潜油电泵检泵周期的一些可能性因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技术措施与对策。考虑到电泵井检泵周期的扩大工作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多个方面配合好,只有把优化选井选泵、提高机组质量、强化生产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检泵周期的合理延长,保证电泵井高效采油。  相似文献   

12.
杨峰 《中国科技博览》2012,(17):574-574
计量站投产后,随着周围井数的增加,超过了原有计量站设计井式,就需要进行扩阀组施工,增加计量站阀组井式。埕东油田随着地面井网的加密,计量站扩阀组施工较多,个别站扩阀组达到了3次。按照施工惯例,扩阀组需关停计量站所有油井,一般需停产2小时以上,对生产的影响大。通过对扩阀组施工工艺的优化,可实现计量站的不停井扩阀组施工,施工过程中,油井不停产,这样可避免施工造成的油井生停井,避免出砂油井躺井,同时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3.
提高电泵井效益,就是要合理的选井、选泵,以电泵井的优化设计为重点,一方面开展优化电泵井工艺配套技术,延长电泵检泵周期,另一方面开展电泵优化配套技术,优化机、泵配置,降低电泵井能耗。就目前而言:影响电泵应用效益的主要因素一是在产量压力、成本紧张的情况下,造成选井不合理、大量的投入修复机组,无法保证修复机组质量,导致短期电泵井。二是油井产能预测偏差大,过于保守,导致机、泵配置不合理,从而造成电泵井低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油井逐渐的老化,油田的开发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故障,井下作业变得更加复杂,使得油井生产不能正常进行,有的甚至面临停产的境地,因此油井作业中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想要实现高效的开发目的就对油田井下作业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大修井工艺技术、存在问题及弯曲变形井及活性错断井修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螺杆泵举升工艺是机械采油的一种举升方式,是继抽油机和电泵后在全油田推广应用的。目前某矿螺杆泵井的清防蜡方式主要采取热力清蜡。如何确定合理的热洗周期,是确保螺杆泵井的高产稳产,降低螺杆泵井作业检泵率和返工率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油井结蜡过程及热洗周期时变结构系统变化的阐述,提出应用标定和跟踪螺杆泵井的采出液中含蜡萱参数确定热洗周期的方法,为合理制定螺杆泵井及其它油井的热洗周期提供可借鉴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正常井预防和处理技术是保证油井正常生产,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年来面临最大的矛盾是预防不到位,发现不及时,诊断不确切,处理不得当,致使不正常井制约油井的正常生产。本文结合新木油田近年来不正常井现状,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预防、发现、诊断、处理技术为依托,使油劳免修期逐步提高,截止2011年底,新木油田油井免修期585天,达到新木油田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油田采油工程中,电潜泵是应用较多的采油设备之一,电潜泵配电装置设计合理与否,对油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潜油电泵参数设计过程进行分析,结合配电设计要求,阐述潜油电泵配电设备电气参数的计算原则,探讨配电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董霞 《中国科技博览》2012,(23):252-253
随着大庆油田稳产难度的加大,聚合物驱油已成为油田重要的增产措施,现已大量推广应用。为此,本文对注聚前后的试井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聚驱条件下油层的油井含水、产液量等动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同时用实例说明了提高油井产油量,降低含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洋石油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老龄油气井面临废弃处置,这些废弃的油气井如果未予以有效封堵,油气有可能在海底泄漏,而且严重威胁船舶在该海域的航行安全。根据在国家法规的规定,为了合理安排油藏开发,保证油田生产合理、高效进行,封隔油、气、水层,防止层间串流,保护临井的开发生产和保护环境,防止油气泄露污染,需要对废弃油气井采取永久弃井作业措施。本文针对大港油田某油井永久弃井作业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为滩海油井永久弃井作业得出一套安全可行的技术方法,并对永久弃井作业工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与控制,具有较好的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井解释就是根据试井中所测得的资料,包括产量和压力变化等,结合其他资料,来判断油(气)藏类型、测试井类型和井底完善程度,并计算油(气)层及测试井的特性参数,如渗透率、表皮系数、储量、地层压力等,以及判断测试井附近的边界情况、井间连通情况等。在本文中,笔者对现代试井解释模型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