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弹性连杆机构振动主动控制中作动器与传感器的位置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机构振动主动控制中作动器和传感器位置的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对连杆机构受控子系统能控度、能观度和剩余子系统能控度、能观度的分析,确定了能够综合反映主动控制器作动和检测能力及避免“溢出”的性能指标函数,建立了相应的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约束尺度法对该优化问题进行了求解。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振动主动控制中传感器与作动器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文献[5]中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梁式结构振动主动控制中同时优化系统极点和传感器/作动器位置的联合优化设计法,指出传感器/作动器最优位置不仅与受控结构的模态频率和振型有关,还与系统的极点位置有关.对于最低阶模态频率较低(小于1.0 rad/s)的受控结构的主动控制系统不宜采用加速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应用改进模拟退火算法对柔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中传感/作动元件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它能有效地、方便地解决全局最优配置问题,从而有效地进行振动控制。并以一悬臂梁为例,通过单点并置问题和多点并置问题分别给出了最优配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压电智能桁架作动器的数目和位置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离散型智能桁架结构的固有特性和作动器的优化配置是高度耦合的,即结构的固有特性影响着作动器的优化配置,相应地,作动器配置的数目和位置反过来影响结构的固有特性,很难预先给定一个作动器数目的确定准则.利用优化的方法来讨论压电类结构中作动器数目和位置的优化配置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基于结构耦合模态的最优控制,建立了考虑作动器数目和位置优化配置以及控制器参数的优化模型.针对设计变量,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策略.数值算例的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方法来确定作动器的优化配置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作动器/传感器配置优化的遗传算法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空间柔性结构,研究了振动主动控制中作动器/传感器的配置和控制器增益的全局优化问题。首先采用空间柔性结构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了以最大耗能准则为基础的目标函数,将优化问题归结为一个有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然后根据其特点,采用了一种十进制浮点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并融合、设计了一些简单且优良的遗传操作,使得优化过程不依赖于初值,而且可以快速可靠地求得全局最优解。通过一个悬臂梁单点同位配置算例,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电磁式作动器控制转子振动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研制电磁式作动器及其振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电磁式作动器的力学模型,对具有不平衡转子的振动进行了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磁式作动器具有较好的可控刚度和阻尼特性;在共振频率外,转子振动幅值减少了50% ̄80%。  相似文献   

7.
直升机结构响应主动控制作动器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子结构综合法建立考虑作动器动特性与其相互影响的直升机机身/多作动器耦合系统频域数学模型,研究了直升机结构响应主动控制中采用作动器位置序号进行编码的遗传算法对多作动器位置进行优选,以及与电磁式惯性型作动器参数优化的综合优化问题,进行了结构响应主动控制试验研究,验证了多作动器减振的有效性和所提出的作动器位置优选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有源控制解耦中压电作动器位置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声辐射模态理论进行有源控制解耦中压电作动器的位置优化问题。以往的研究得出:只要四组作动器满足某种对称形式布置,就可以实现声辐射模态的有源控制解耦,但是满足对称性布置的四组作动器位置有无数个。在主动控制中,压电作动器的位置如何布置一直是个难题。论文以输入控制功率最小化为目标,对四组压电作动器的位置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9.
在周期振动的自适应控制中,压电作动器的非线性特性会产生高次谐波,激发高阶模态振动。为抑制压电作动器的高次谐波激励,同时结合自适应振动控制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作动器非线性补偿方法。该方法将作动器的非线性与结构的动态特性部分融合,用正交多项式从输入输出信号中拟合静态非线性及其逆变换,计算过程简单,数值稳定性高。在控制通道中,通过逆变换对控制信号进行预处理,使得补偿后的输入输出具有线性系统的特征,而输入输出之间的相位差完全由自适应算法进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所给出的补偿方法能够抑制高次谐波,并改善了振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开发了一种采用电磁作动器的SPWM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简单介绍了电磁作动器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与试验分析了解了作动器的作动特性。阐述了SPWM的调制原理与频谱分析。对某中型货车发动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进行了控制规律研究,并应用单片机技术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减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振动衰减明显,该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一种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FEM方法对结构系统进行模态分析,从中提取与振动源相关的主要模态,然后通过对模态特征向量和特征频率进行重组,得到只包含待控模态的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再建立系统振动能量最大的优化目标函数,最后通过固定外载荷力对目标函数进行计算得到作动器分布的最佳位置.算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结合FEM方法方便地获得作动器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进遗传算法的结构主动控制器优化布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改进遗传算法研究了主动控制机构在建筑结构上的优化布置问题,先利用瞬时最优方法确定目标函数,在进行遗传操作时,为避免因采用普通遗传算法中的交叉和基本变异操作而产生违反约束条件的个体,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交叉方法,即利用识别码进行判断交叉,并采用了双基因座变异,以满足约束条件,数值算例和结果表明了本文所提方法行之有效,优化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被动减振装置的优化设计问题。对经受稳态激励的振动系统提出了一个两步减振优化设计方法,以确定减振装置的最优安装位置和参数。该方法直接以对系统的振动量级要求为设计目标函数,避免对原始结构和附加减振结构组成的复杂系统进行重复的动态性能分析,因而可用于工程中复杂结构的减振设计。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带压电分流阻尼系统的四边固支正方形弹性薄板振动控制的实验模型。针对其前五阶模态振动响应的抑制问题,以压电元件存储的电能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对采用多个压电元件的压电分流阻尼系统进行了布局优化分析。将压电元件布局优化后的压电分流阻尼系统应用于弹性薄板的多阶模态振动响应的抑制实验,分别研究了不同压电元件数量和布局对抑振效果的影响。在压电分流阻尼抑振实验中,与分流电路开路时相比,电路闭路后弹性薄板的频响函数在对应的模态频率处的幅值分别降低了11.90dB、16.94dB、16.94dB、19.91dB和16.77dB,说明经过布局优化后的压电分流阻尼系统使弹性薄板的前五阶稳态响应都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同时也进行了非优化布局的压电分流阻尼抑振实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对压电元件进行布局优化可以明显提高压电分流阻尼系统的抑振效果。  相似文献   

15.
提出对隔震结构实施灰色预测即时控制,采用GM(1,1)模型,推导结构状态向量的灰色预测方程,结合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LQR),设计了隔震结构的即时预测控制方案,并研究了其振动控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隔震结构再实施主动控制具有控制力小且控制效果好;采用灰色预测控制能有效减小结构振动控制的时滞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具有刚性运动基的柔性板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包含压电机敏元件的、具有刚性转动体与二维柔性板的、刚柔耦合系统的振动数学模型;获得了系统的状态方程、传感方程与反馈控制方程,根据输出反馈控制原理,求得了反馈增益矩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研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智能空间桁架结构独立模态控制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现代模态滤波器(MF)技术和最优控制理论研究智能空间桁架结构的独立模态空间控制方法(IMSC)。仿真结果表明,按提出的控制策略,解决了传统IMSC控制中的状态解耦问题,使IMSC方法不再局限于简单、低自由度数的结构动力控制,对于智能空间结构,实施IMSC方法也是可行并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复合材料层合壳体在航空、航天、工程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结合复合材料层合浅球壳的结构特点,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采用层合壳单元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几种壳体参数对浅球壳自振频率的影响,并采用函数逼近法和梯度寻优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壳体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给出了壳体参数的最优组合,使壳体的一阶自振频率为最大,改善了壳体的动态特性,为复合材料层合浅球壳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