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纳米石墨薄片及聚合物/石墨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与功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与总结了聚合物/石墨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还根据制备纳米功能复合材料所需的纳米微观结构和功能特征介绍了石墨和膨胀石墨微观结构、膨胀石墨的物化性能,并对纳米石墨薄片制备和修饰进行研究,最后提出聚合物/石墨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3.
纳米复合材料--可膨胀石墨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可膨胀石墨是一种新颖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机械、航天等领域.介绍了可膨胀石墨的合成及其在密封、吸附、防火、电磁屏蔽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纳米石墨为导电填料,通过双辊混炼制备了具有良好压敏特性的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石墨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及压敏性能,讨论了纳米石墨含量以及加压次数对导电复合材料压敏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原位聚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插入膨胀石墨层间,制备出以石墨层片为纳米分散相的导电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复合材料的合成,并讨论了石墨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12):148-1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电性聚酰胺佰墨纳米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30—200目的天然鳞片石墨加入到质量比为4:1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经水洗、干燥处理后,在马弗炉中加热处理,温度为900—1100℃,得到膨胀倍数在200倍以上的膨胀石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烯丙基缩合多核芳香烃(GOPNA)树脂与双马来酰亚胺(BMI)共聚制备BMI树脂,通过溶液插层的方法制备BMI树脂/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研宛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为刺离型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6):25-2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电性聚酰胺佰墨纳米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30~200目的天然鳞片石墨加入到质量比为4:1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经水洗、干燥处理后,在马弗炉中加热处理,温度为900-110012,得到膨胀倍数在200倍以上的膨胀石墨;将聚酰胺树脂90-99质量份加入到一定量的溶剂中,待聚酰胺树脂完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上述膨胀石墨1~10质量份, 相似文献
9.
10.
聚合物/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介了石墨的结构特征;阐述了聚合物/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意义;综合评述了聚合物/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特别详细叙述了插层复合技术;介绍了若干知名学者在聚合物/无机粒子/石墨纳米复合材料方面所做的工作,并指出,作者在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研发出的“反胶束模板—原位聚合纳米复合技术”,能使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优异的综合性能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材料刚柔并济,并将其性能提高到空前的高度。最后,作者展望了本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石墨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简要介绍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着重对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以聚乙二醇(PEG)作为相变组分,以高导热的膨胀石墨(EG)和富合羟基的剑麻纤维素(CSF)作为相变支撑组分,分别利用自制的超声辅助真空设备进行动态灌注或机械搅拌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PEG用量的定形相变储能材料(PCM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光学相机、差示扫描量热仪、Hot disk-导热仪、热重分析仪等技术测试了PEG基复合PCMs的微观形貌、定形性、储热性能、导热率及稳定性.结果表明,新颖的动态灌注法制备的PEG基复合相变材料呈现出更致密的微观形态,更好的储热性能和更高的导热率及热稳定性.同时,实验发现由于CSF大量的极性羟基和多孔隙结构,当CSF质量分数为30%,EG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极好的定形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聚苯胺/石墨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石墨的层状结构,以可膨胀石墨(KP)或膨胀石墨(EP)为模板,应用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备了聚苯胺(PANi)石墨导电复合材料。通过FT-IR、XRD、SEM和电导率测量等手段表征了其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PANi/EP的电导率与单一组分相比,都有大幅度提高,而PANi/KP的电导率介于两组分之间,PANi/EP的电导率高于PANi/KP复合材料4-5倍。XRD证明,膨胀石墨与聚苯胺复合大大提高了聚苯胺的结晶度,改善了聚苯胺的结构缺陷。FT-IR表明聚苯胺的特征吸收峰发生了位移,表明KP或EP的表面官能团与聚苯胺之间发生了氢键或共轭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原位插层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膨胀石墨纳米导电复合材料,其室温导电渗滤阈值约为3%(质量分数),当膨胀石墨的质量分数为8%时,室温电导率可高达60 S/cm。通过TEM、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用DSC测定其热力学性能并探讨了不同外加电压对PMM A/膨胀石墨纳米导电复合材料体积电导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石墨纳米片(GNP)/聚乙烯(PE)复合物的结构、力学和气体输运性质进行计算研究,分析其随模拟温度和GNP填充量的变化规律,探讨纳米界面形成、复合机制及结构与特性的关系。GNP/PE复合物呈现二维结构,GNP趋向于平面取向排列并通过范德华力和纳米石墨片层表面上的碳氢-π键使周围几个原子尺度内的PE分子固化为有序原子层,而PE基体仍然为各向同性的无定形结构。GNP/PE界面上纳米复合作用使体系能量降低,与PE体系相比,GNP/PE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分别显著增高和降低。GNP平面取向导致GNP/PE的力学特性表现出二维各向异性的弹性常数张量,在石墨纳米片层平面方向上的杨氏模量明显增高,并且随温度的降低和GNP填充量的提高而增大,填充GNP有效改善了GNP/PE的力学性质。GNP/PE复合物的气体输运性质明显受到填充GNP的气体阻隔和取向的影响并且对3种气体渗透没有明显的选择性。GNP与基体的纳米复合导致N2、O2和CO2的分子输运呈现二维各向异性,随着石墨纳米颗粒填充量的增加,取向GNP层面方向的扩散系数比垂直方向高5~8倍,可用于气体分子屏障与渗流控制。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波辐照法制备了膨胀石墨(EG),利用EG、氯化聚乙烯(CPE)和聚氯乙烯(PVC)的固相剪切碾磨(S3M)制备了EG-CPE-PVC复合粉体,复合粉体进一步与PVC、热稳定剂和增塑剂混匀,经塑化和模压成型得到类石墨烯/CPE-PVC复合材料。用粒度分析、XRD、AFM、SEM和TEM等手段表征了复合粉体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 S3M实现了体系的粉碎、分散,EG片层的剥离及与CPE-PVC的纳米复合。CPE的加入实现了EG的进一步剥层,使EG片层的厚度达到1~3层,达到了EG的石墨烯化目标。当EG质量分数为3%时,类石墨烯/CPE-PVC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呈指数上升,与PVC相比提高了8个数量级;当EG质量分数超过4%时,电导率再次激增,出现逾渗现象;在EG质量分数为5%时,电导率达到0.01 S/m,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