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网上购物环境中消费者相关因素对认知风险的影响,通过问卷法调查了298名被试,探讨了网上购物环境中认知风险的维度构成、对总体认知风险有显著影响的消费者相关因素以及消费者相关因素对每个风险维度的作用。结果表明:网上购物环境中消费者相关因素通过7个风险维度对总体认知风险起作用,这些相关因素对每个风险维度的影响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大学生网上购物认知风险因素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6名在校大学生采用情景问卷的准实验法,比较了网上购物和传统购物认知风险差异和网上购物时价格对风险认知的影响,以及两类不同网上经验(购物经验,上网时间)对认知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购物方式和价格对购物认知风险均有显著的影响,网上经验对购物认知风险有调节作用:购物经验对购物方式和商品价格都有调整作用,上网时间只对购物方式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视角的网上购物感知风险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网上调查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证实消费者网上购物时的感知风险与网上购物交易主体自身的特征有关.性别对于经济、功能、隐私、身体、服务、心理风险有显著影响,并且女性对于这些风险的感知显著高于男性.网络使用经历对社会和身体风险有显著影响,并呈负相关;网上购物经历对经济、功能、隐私风险有显著影响,并呈负相关;卷入程度对经济、功能、心理风险有显著影响,并呈正相关.网上消费者类型对于经济、功能、社会、时间和服务风险有显著影响,并且网上浏览者对于这些风险的感知显著高于网上购物者.  相似文献   

4.
陈益全 《硅谷》2010,(18):81-81,103
伴随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网上购物系统渐渐走入人们视野。通过对网上购物系统的基本流程及功能进行说明,并提出该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网上购物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模型(TAM)框架下引入任务技术匹配(TTF)和感知风险(PR),构建了消费者网上购物的概念模型TAM/TTF/PR,并在中国背景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网上购物的意向最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际行为,而其最主要的驱动要素则是感知有用性;TTF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来对实际行为产生很大的正影响,并可以降低对实际行为有较大抑制作用的PR;而感知易用性间接地对实际行为产生正影响的力度十分微弱.证明了TAM/TTF/PR模型优于TAM/PR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关于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刘青 《硅谷》2015,(2):266+278
网上购物系统在商务活动全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改变传统购物流程,还能在更广、更大、更深范围内以更高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对于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设计一个安全可靠的网上购物系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宏明 《人类工效学》2009,15(3):22-25,71
整合了以往的计划行为模型、技术接受模型、交易成本分析,提出了网上购物扩展的计划行为模型(ETPB),并对该模型用结构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开放性人格通过网上购物行为控制正向影响网上购物意向,信任倾向分别通过网上购物交易成本、主观参照正向影响网上购物意向。对于大学生来说,开放性人格对网上购物意向有间接正向影响,而信任倾向、网上购物风险对网上购物意向没有显著的影响;对在职人员来说,信任倾向通过网上购物交易成本间接正向影响网上购物意向,网上购物风险对网上购物意向有直接正向影响,而开放性人格对网上购物意向不存在显著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据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10月份消费者投诉公示显示:网上购物商品质量无保证,责任难认定。 10月份,北京相关部门共受理网上购物问题的咨询66 件,投诉1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66.7%。网上购物中出现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兴并且迅速发展的购物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足不出户的购物乐趣。然而,网上购物模式自身的特点及特殊的交易方式决定了消费者在享受购物快捷、便利的同时也承担着网络交易的特定风险。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网络消费者的保护还很薄弱。对于在网络消费当中出现的问题,消费者往往无所适从。要切实保护网上购物消费者权益,必须根据网上购物消费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本文在分析网上购物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网上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阐述我国关于网上购物消费者的立法保护,对网上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网上购物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国防伪报道》2010,(10):50-51
时下,在线购物已然成为互联网上的流行趋势,而一些不法份子也打起了这方面的歪主意。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其受理的投诉有超过10%以上与网络交易有关。而在各大C2C购物网站,如淘宝、百度"有啊"、eBay等,虽然平台一直在严厉打击违规、欺诈等行为,但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就以百度"有啊"为例,教大家几招实用技巧,可轻松识别网络购物中的五类典型诈骗。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网上购买行为感知风险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感知风险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解释作用越来越重要。消费者网上购物过程中的感知风险不同于传统环境中的感知风险。本研究在探讨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的含义、纬度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网上购买行为感知风险的动态模型,模型中包括了影响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因素、细化的消费者感知风险纬度以及可接受风险水平对消费者总体感知风险和减少风险行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长万 《包装工程》2021,42(12):242-247
目的 鉴于移动网购用户日趋增加,针对移动网购的现状与特点进行探究,以研究结果来思考能够被借鉴于家居产品设计的信息,提出移动网购对于产品设计的影响.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通过移动网购模式的购物场景、展示方式、购物时间、消费群体和到货模式5个方面,论述该模式所带来的新式购物体验,思考在该模式影响下的产品创新设计之道.结论 移动网购模式发展前景乐观,产品设计为了顺应移动网购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可以先吸收移动网购模式的经验,而后研究适合自身的方案.此外,探讨移动网购模式对产品设计的作用,可以从改变表达方式、提高用户满意度、改良开发周期和增强体验感这些要点上,挖掘有意义的切入点进行创新设计,以此来激发产品设计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郁世萍 《包装工程》2019,40(12):309-312
目的 探析网购时代下的产品包装设计现状及策略。方法 从网络购物的发展速度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现实变化开始,分析网络之于包装设计的巨大影响,接着深入解读网购平台中产品包装设计的具体概念及其重要性,同时结合识别效果、包装程度、保护作用、情感渗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探究网购产品包装设计的问题,然后以这些问题为依据,深入包装设计的内部,提出实用、安全、环保、规范、人性等方面的改革方向,并进行相应的论述与探讨。结论 包装设计在网络时代中的发展与革新是形势已然,这样做符合市场的变化规律,满足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更在一定意义上给企业带来了更加多样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其市场占有率,给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14.
网络购物成为最重要的消费方式之一,网购商品质量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引入消费者反馈机制,构建了协同视角下政府部门、第三方电商平台、消费者三方共同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各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基于Lyapunov第一法则研究了演化稳定点存在的条件,运用Matlab 2020b仿真分析了各要素对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大消费者反馈给第三方电商平台带来的声誉价值溢价或声誉损失,将使其选择强化审查策略;提高协同收益和政府部门对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处罚额,均将使政府部门选择严格监管、第三方电商平台选择强化审查;反馈成本的降低,不仅会提高消费者反馈的积极性,还会促进政府部门严格监管和第三方电商平台强化审查。最后,结合模型求解和仿真分析,为实践中如何提高网购商品质量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实验方式探讨真实情境和经验情境中品牌标识对产品外形感知的影响。方法以高档、中档和低档汽车外形为案例,用问卷调查获取经验情境中的品牌感知结果,并用脑电技术获取真实情境中的识别结果。结果在有、无品牌标识条件下,经验情境中高档、中档和低档品牌感知差异分别为1.518、0.758和?0.775分,真实情境中3者的差异分别为0.19、0.043和0.006分。有品牌标识产品外形引起的脑电波幅分别为7.2、6.7和6.3微伏,无品牌标识产品外形引起的脑电波幅分别为5.3、5.1和4.8微伏。结论品牌标识有助于降低产品外形感知的工作强度;产品外形的档次越高,用户的兴趣越大;经验情境中消费者基于抽象品牌概念感知产品外形,真实情境中消费者以具体产品外形为判断基础。对于高档、中档品牌而言,设计师需要借助产品DNA元素引导消费者联想产品品牌,而低档品牌则需要设计师借助产品外形快速吸引消费者,并弱化品牌标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口碑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口碑活动作为一种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信息交流渠道,它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并不受到商家的直接干预。通过研究消费者对抱怨的态度,对互联网商家的态度、感知风险,以及对口碑信息的主动搜寻,探讨这些因素与口碑影响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对口碑信息的主动搜寻是各变量对口碑影响力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