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球的结构组成、表面形貌、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系统地研究了单体、引发剂、铜离子用量及其加入时间对单体转化率、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初期引入Cu2+会导致PMMA微球粒径分布变宽,粒径大小不均匀。而聚合反应进行2h后加入Cu2+能够得到粒径约为300nm,球形度好,表面光滑,大小均匀的单分散PMMA微球。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备的基础上,以羧甲基纤维素(CMC)和羟基磷灰石(HA)分别作为成孔剂和生物活性填料,制备多孔PMMA和多孔PMMA/HA复合材料,并用热电偶、显微CT、MTS材料试验系统和扫描电镜等比较改良后的PMMA合成物与传统PMMA最高聚合温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体外矿化能力等。结果显示:CMC水凝胶能显著降低传统PMMA聚合时的产热,也能使致密PMMA形成相互联通的孔径结构从而使其力学特性与人松质骨更匹配。HA颗粒的载入不会影响多孔PMMA支架的力学性能,但却能显著提高所形成复合材料的体外矿化能力。改良后的多孔PMMA/HA复合材料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首先合成一系列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共价修饰的功能化石墨烯(GO-PEG),并利用溶剂共混技术,按照质量分数为1%的掺杂量,分别填充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体中构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GO-PEG可以显著提高PMMA的热稳定性能,其中掺杂GO-PEG1000或GO-PEG2000纳米填料的复合材料薄膜在热稳定性提高的同时,维持了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94%),该材料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有机硅材料的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DMC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复合粘液。研究了PDMS和MMA的质量比、引发剂AIBN的用量、MMA的聚合温度对复合粘液的影响。采用乌氏黏度计测量出双组分聚合物复合粘液的黏度,并考察了水的用量对硅油黏度的影响及MMA聚合前后共混物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PDMS和MMA的质量比为6∶1、引发剂AIBN的用量为0.5%、MMA的聚合温度为90℃时,所得复合粘液最稳定;水的用量越大,硅油的黏度越小;水的用量越小,硅油的黏度越大;DMC的聚合时间也能影响硅油的黏度,聚合时间越长,硅油黏度越大;MMA聚合后硅油黏度变大。  相似文献   

5.
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CaCO3表面进行改性处理,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CaCO3纳米复合材料,用溶解实验、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纳米CaCO3粒子和PMMA基体之间的界面相容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CaCO3在基体中可能起到...  相似文献   

6.
颅骨修复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碳纤维 (CF)和玻璃纤维 (GF)混杂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羟基磷灰石 (HA)复合材料人工颅骨的制备方法及其力学性能。通过实验 ,证实了此复合材料具有比单纯GF增强PMMA/HA复合材料人工颅骨更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是目前制作人工颅骨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取了分子量在100万~150万范围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研究了温度、引发剂浓度、转化率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情况,用粘度法测量了PMMA的分子量.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引发剂用量增加使得聚合物分子量降低;随反应的进行和单体转化率提高,聚合物分子量增大并趋于定值.在单体:水相=1:5(质量比),过氧类引发剂浓度1%,反应温度60~70℃,反应时间5h左右的实验条件下,制备得到了高分子量PMMA.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PVDF(聚偏氟乙烯)/PVC(聚氯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混中空纤维膜,讨论了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PVDF/PVC/PMMA体系中,聚合物总浓度是影响膜的水通量的主要因素;PVDF浓度对膜强度影响最大;PMMA对膜的亲水性有较大的贡献.得到优化的制膜条件为:铸膜液中PVDF∶PVC∶PMMA=7∶1.2∶1.8(质量比),聚合物溶质的总质量分数为17%;添加剂吐温-80的质量分数为6%.  相似文献   

9.
以二氧化钛(TiO2)为填料,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通过熔融共混制备PVDF/PMMA/TiO2复合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其各种性能。研究表明,PVDF与PMMA有良好的相容性,TiO2可以均匀的分散在基体中;TiO2的加入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剥离实验对PVDF/PMMA/TiO2复合薄膜的粘结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导电PMMA/AT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掺锑二氧化锡(ATO)粉为导电填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导电PMMA/ATO纳米复合材料;分析了ATO粉的预处理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球磨时间,可大幅度降低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ATO纳米粒子的加入使PMMA主分解温度范围变窄,残余量增大,热稳定性提高;随着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提高,玻璃化温度降低。第二分相促使ATO颗粒在基体中形成明显的导电网络结构,使导电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型聚丙烯酰胺/碳纤维/石墨导电水凝胶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群委  孙慧  林建明  林琳  敖海勇  吴季怀 《功能材料》2007,38(10):1614-1617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烯酰胺为单体,碳纤维与石墨为导电填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酰胺/碳纤维/石墨高吸水性复合材料,吸水后形成导电水凝胶.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吸水倍率及导电填料用量对凝胶电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交联剂用量为0.06%(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为1.0%(质量分数),单体浓度为50%(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80℃,导电填料为35%(质量分数)时,水凝胶的电导率最高可达4.32mS/cm.并采用FTIR及SEM对样品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2.
以阳极氧化法制作的多孔阳极氧化铝(PAA)膜为模板,采用旋涂法在PAA膜上浇注不同浓度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制作出了表面具有纳米柱结构的PMMA膜。实验结果显示采用磷酸溶液制备的PAA膜的孔径在300 nm左右且排列规整,采用质量分数为10%和20%的PMMA/DMF溶液制作的PMMA膜表面的纳米柱的粘连现象较严重,而采用质量分数为15%的PMMA/DMF溶液能够得到表面纳米柱间隔均匀的膜。具有表面纳米柱矩阵结构的高聚物的制作方法能够为仿壁虎脚材料和大比表面积材料的制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链转移剂叔十二烷基硫醇(TDDM)对高温连续本体聚合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热稳定性及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过程中,链转移剂的加入能够提高PMMA的热稳定性和热氧化稳定性,且二者随链转移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稳定机理不同。链转移剂对PMMA热稳定性的改善是通过减少具有不饱和末端分子链的相对比例实现的,提高的是PMMA的低温稳定性;而对PMMA热氧化稳定性的改善是通过转移剂末端基团的稳定作用实现的,提高的是PMMA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纤维素纳米纤丝(CNF)和氧化石墨烯(GO)共稳定的含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Pickering乳液法,并经抽滤、还原、热压等工艺制备高性能的纤维素纳米纤丝-还原氧化石墨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NF-rGO/PMMA)电磁屏蔽复合材料。通过调节油相中聚合物的质量浓度、水油体积比,从而调控GO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分数。研究GO还原方式、质量分数及热压过程对所制备的CNF-rGO/PMMA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与性能的影响。CNF-rGO/PMMA电磁屏蔽复合材料中GO经水合肼处理后有效还原为rGO,热压工艺使包裹在PMMA颗粒外的CNF-rGO片层与PMMA颗粒紧密堆积并形成交联的三维导电网络从而具有优异的导电率,在X波段不同频率(8.2~12.4 GHz)下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能及稳定性,电磁屏蔽效能可达20 dB以上,可用于民用电磁屏蔽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出以笼型聚倍半硅氧烷(POSS)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核壳型POSS/PMMA复合粒子。通过FT-IR红外光谱仪和XPS光电子能谱证实复合粒子的合成,激光粒度仪测量复合粒子粒径(大小在50nm左右)及其分布,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复合粒子的形态,其单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种简单、环保的方法原位制备了纳米Zn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nano ZnO/PMMA)复合材料,并对其抗紫外性质、透明性、光致发光性质和抗菌性进行了研究。以乙醇为溶剂在30℃溶解单体、引发剂、前驱体和催化剂;升温到80℃使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与ZnO的合成同时进行;蒸发去除溶剂即可获得nano ZnO/PMMA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TEM和UV-Vis对nano ZnO/PMMA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已成功制备nano ZnO/PMMA复合材料;所制备的nano ZnO/PMMA复合材料能够吸收200~400 nm的紫外辐射,且在可见光区域具有高的透明度;光致发光测试表明,nano ZnO/PMMA复合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发出明亮的蓝绿光;抗菌测试表明,nano ZnO/PMMA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其抗菌率大于99%。多功能nano ZnO/PMMA复合材料在紫外屏蔽涂层、抗紫外有机玻璃、荧光材料、抗菌塑料制品等诸多领域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合成PANI/PMMA复合物.该复合物是以PMMA为核,以PANI为表层的新型聚合物,检测表明在室温下对氨气有较好的灵敏度.通过控制变量法,考察了不同制备因素对PANI/PMMA乳液稳定性及其复合材料气敏性能的影响,初步确定了试验中各反应物的用量范围和实验条件:n(DKSA)/n(AN)=1.5,n(APS)/n(AN)=1.2,w(PMMA)/w(AN)=4;聚合时间为18h.  相似文献   

18.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L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透明共混材料.DSC测试结果表明,共混材料只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说明PLLA/PMMA共混材料在宏观上不发生相分离.力学性能研究发现,PLLA/PMMA共混材料的弯曲强度、抗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优于纯PLLA及纯PM-MA.Avrami指数表明,PM...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聚合PMMA的粒径及分布、分子量的影响.DLS分析结果表明,PMMA的粒径为25~60nm,M-w 为1×106~5×106.随单体用量增大,PMMA粒径变大;随引发剂用量增大,PMMA粒径变小;PMMA粒径分布随单体和引发剂用量提高而变宽.在8%~12%(质量分数)范围内,随乳化剂用量增大PMMA粒径增大,分布变窄,然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进一步增加,PMMA粒径减小.引发剂用量减少和乳化剂用量增加均使PMMA分子量提高.FT-IR和DSC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PMMA是以间规立构为主,PMMA分子链的局部有序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反复机械拉伸法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均匀分散且定向排列的SWCN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将半干状态的SWCNT/PMMA复合体沿同一方向反复拉伸100次,每次的拉伸比为50,每次拉伸完以后,将聚合物沿拉伸的方向反复重叠.SEM,偏振拉曼光谱分析均表明SWCNTs沿拉伸方向排列.电学与力学测试结果表明:与PMMA相比,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弹性模最、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均得到明显提高,并表现出显著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滑拉伸方向的电学和力学性能显著高于其垂直于碳纳米管排列方向的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