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研究硅灰石的静态重力分级、逆流式重力分级和错流式重力分级。结果表明:静态重力分级把纤维状硅灰石的长径比分为2~5、6~17、18~28;球形硅灰石的粒径分为8~30、3 0~60、50~90μm;逆流式分级把纤维状硅灰石的长径比分为8~16、19~30,球形硅灰石的粒径分为16~22、70~100μm;错流式分级纤维状硅灰石随距进水口的距离的增加长径比先增大后减小,在70 cm处长径比达到最大32,球形硅灰石的粒径随距进水口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硅灰石的微粉碎与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硅灰石矿物粉末为对象,用自动玛瑙乳钵进行干式微粉碎,研究了微粉碎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效应,考察分析了硅灰石在微粉碎过程中粉体粒度(激光衍射法)、比表面积(BET吸附法)、结晶构造畸变(有效德拜瓦洛参数-Bef)的变化特征,阐述了硅灰石从三斜晶系向单斜晶系的多型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填充聚乙二醇包覆硅灰石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健  金永漱 《功能材料》1992,23(6):367-371
聚丙烯(PP)低劣的冲击和低温性能影响了这类通用塑料的工程化和功能化。本工作用聚乙二醇(PEG)包覆硅灰石,有效地提高了填充PP的缺口冲击强度和低温性能。同时讨论了PEG用量和分子量对填充PP的性能和断面形貌、PP的结晶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微波加热是向被加热物质内部辐射微波电磁场,推动其偶极子运动,使之相互碰撞、摩擦而生热.利用微波加热技术对矿石进行快速加热,使矿石在热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纹,可以改善矿石的易磨性,起到辅助粉碎效果.本文选用6种物料进行微波加热、并经自然和水淬冷却处理,通过Hardgrove磨的易磨性指数对比测试,表明微波加热后自然冷却的物料易磨性提高5~36%,而经水淬冷却的物料易磨性提高38~150%左右.  相似文献   

5.
闫成云  韩永生 《包装工程》2013,34(1):18-21,25
为增加保鲜膜透气和透湿性能,以LLDPE/LDPE(质量比75∶25)为基材,以硅灰石为填料,制备了不同处理方式和不同添加量的硅灰石保鲜膜。结果表明:随着硅灰石添加量的增加,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未经处理的硅灰石填充膜的透气和透湿量明显提高,经偶联剂和酸处理的硅灰石能很好地提高与树脂的相容性,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高于未处理填充膜,且透气系数和透湿系数与空白膜相比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退火方法使溅射的金属Ti膜与Si(111)衬底发生固相反应,直接生成低阻态的金属硅化物薄膜,XRD检测显示最终生成的C54相TiSi2在Si(111)衬底上有明显的织构,证明了微波等离子体退火应用于钛的硅化工艺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硅灰石制备多孔SiO_2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硅灰石、盐酸、PEG和水为基本原料制备多孔SiO2 粉体。经ST - 0 3A型表面孔径测定仪测定 ,该粉体比表面积可达 40 0~ 6 0 0m2 /g ,经NSKC - 1A颗粒分析仪测定 ,该粉体的中位径为 6~ 12 μm  相似文献   

8.
硅灰石形貌和尺寸因素对PTFE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种材质的硅灰石填料有着不同的形貌(纤维状和粒状)和尺寸(d=10μm~60μm;l=50μm~600μm)的特征,考察了填料的形貌和尺寸因素对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低载荷下,对于同样尺寸的填料,粒状填料比纤维状填料填充的PTFE复合材料有着更好的耐磨性;而对于纤维状填料,小尺寸填料填充的PTFE复合材料有着更加优越的耐磨性能。在高载荷下,情况则完全相反,此时大尺寸及纤维状填料填充的PT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9.
硅烷偶联剂KH550和KH570在乙醇溶剂中以酸水溶液为.催化剂进行水解后时硅灰石粉末进行湿法表面修饰改性。用称重法测定了粉体表面偶联包覆率,以此为指标确定了适宜的水解条件以及反应时间,对偶联效果进行了评价。用溶剂共沉淀法及热压工艺制备了聚乳酸/硅灰石(PDLLA/wollastonite)复合材料。经红外光谱(IR)分析,硅烷偶联剂与硅灰石表面发生化学键合,从而实现表面修饰改性。通过透射电镜(TEM)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发现改性硅灰石粒子在有机相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均得到了改善。对改性前后的复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对硅灰石进行表面改性后,力学性能均得到一定提高,拉伸强度大约提高了5%,弯曲强度大约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10.
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微通道脉管内部微观的制冷效应,讨论了微通道脉管几何因素对制冷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矩形截面微通道脉管模型,模拟微通道脉管内工质He气体的充放气过程,获得通道内部轴向压力、速度、温度的分布。分析了脉管固有尺寸对微通道脉管冷热端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模型1B-2L中随着过程进行,压力梯度逐步减小,最终达到平衡,同时会出现略微的逆向梯度现象;原子轴向速度在200 ps时最大为434 m/s,随后轴向速度峰值向管内移动并递减。维持模型宽度恒定增加长度或者维持模型长度恒定增加宽度,热端温度均有所上升,冷端温度有所下降。长度宽度的增加对微通道脉管性能都有一定促进作用;保持长径比,同比例放大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脉管的工作性能,存在一个最优脉管容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微波加热在陶瓷烧结、木材干燥、食品膨化、超细粉体干燥等过程中对物料微结构的影响。指出,微波加热具有抑制微结构垮塌、膨化食品微结构、抑制纳米粒子团聚等作用。认为微波加热可为纳米粉体干燥和纳米材料制备提供一种潜在处理方法。应当充分研究微细粒子传热传质特性和物料微细粒子介电行为,从而深入认识微波加热对物料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微波高温加热技术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彭虎  李俊 《材料导报》2005,19(10):100-103
微波高温加热技术被认为是本世纪最有可能取代传统外部加热技术而应用于材料制备的先进技术之一.总结了近年来微波高温加热技术在理论与模拟、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波高温技术在产业化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马林  杨丽珍  李福芸 《纳米科技》2011,(6):41-43,59
以硫酸锌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锌,比较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的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反应时间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均为六方晶系的纤锌矿结构,颗粒大小平均为52.14nm,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及焙烧温度对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反应时间1.5h、硫酸锌的浓度0.25mol/L、焙烧温度450℃时,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15.
微波加热在有序介孔材料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进行化学合成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简单、快捷、高效的合成方法.综述了微波在有序介孔材料合成、模板剂脱除和在介孔材料负载活性组分中的应用,介绍了一些典型的有序介孔材料的微波合成新进展,指出了该方法在有序介孔材料合成中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硝酸铈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纳米CeO2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表征,考察纳米催化剂在太阳光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微波功率为450 W,微波加热时间为60 s时,制备的样品为萤石型立方结构的纳米CeO2粒子,平均粒径为19.62 nm;以纳米CeO2为光催化剂对次甲基蓝溶液进行降解实验,当催化剂添加质量浓度为0.6 g/L时,日光照射120 min后次甲基蓝的脱色率为82%,较研磨法提高了21%。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微波加热技术由于独特的加热机理及加热快速均匀、节能高效、易于控制等特点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微波加热在层状、尖晶石型及橄榄石型正极材料合成中的应用,认为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合成正极材料,在合成效率、电极材料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上,与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都有一定的改善,并对微波加热技术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这对于推动正极材料的商业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