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在精细地层对比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认识油水井间连通性及油砂体分布规律,通过了解井间的连通性可以研究储集体的空间分布准确求得油藏的储量,编制出合理的开发方案,使油藏采收率得到提高。文章提出的系列判断井间连通性的方法,以指导科学挖潜。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在精细地层对比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认识油水井间连通性及油砂体分布规律,通过了解井间的连通性可以研究储集体的空间分布,准确求得油藏的储量,编制出合理的开发方案,使油藏采收率得到提高。文章提出地层对比、构造刻画以及判断井间连通性的方法,以指导科学挖潜。  相似文献   

3.
唐荣林 《硅谷》2013,(12):154-154,147
随着百色油田开发的深入,形成了富有油田特色的开发配套系列技术,有力支持了油田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在精细地层对比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认识油水井间连通性及油砂体分布规律,通过了解井间的连通性可以研究储集体的空间分布,准确求得油藏的储量,编制出合理的开发方案,使油藏采收率得到提高。文章提出的系列判断井间连通性的方法,以指导科学挖潜。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区整装油田主体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产量稳定对于胜利油区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油藏数值模拟作为研究剩余油分布状况手段之一,关键是生产动态历史拟合。整装油田地质和开发特征导致剩余油分布复杂,历史拟合难度进一步加大。本文根据整装油藏特点和研究实践,建立了整装油藏计算速度优化技术、边界井产量动态劈分方法、井间连通性分析辅助历史拟合等典型方法,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李静 《中国科技博览》2012,(24):635-635
干扰试井作为油田研究的一项先进技术,可以确认井间地层的连通性,A井区X河组油藏为刚开发井区,为了详细了解该井区202井组邻井储层之间的连通关系,开展了干扰试井测试,为区块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金瑞 《中国科技博览》2012,(26):264-264
曙光油田杜255块边部出砂、主体部位纵向动用不均、地层压力低,直井开采方式已不适应油藏开发形势的需要,提出利用水平井进行区块二次开发。本文通过精细油藏特征再研究,结合油藏开发特点分析该块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井间、区块边部和局部低动用区,优化部署水平井、完井工艺设计、注采参数设计,使濒临报废的区块一跃成为日产油120吨的主力区块。  相似文献   

7.
1引言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潜山油藏的认识,了解油藏流体流动状况及油藏物性参数,探明边界变化情况,判断水驱效果及井间连通情况,钻采院对兴古7块开展了监测工作,动态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为该区块增油上产、井位部署、油藏精细描述、开发方案及措施方案的制定与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曙光油田杜84块边部出砂、主体部位纵向动用不均、地层压力低,直井开采方式已不适应油藏开发形势的需要,提出利用水平井进行区块二次开发。本文通过精细油藏特征再研究,结合油藏开发特点分析该块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井间、区块边部和局部低动用区,优化部署水平井、完井工艺设计、注采参数设计,使濒临报废的区块一跃成为日产油120吨的主力区块。  相似文献   

9.
井间示踪测试是为了跟踪已注入的流体,向注入井中注入能够与注入的流体相溶、且溶解了示踪剂的携带流体,然后再用流体躯替这个示踪剂段塞,从而标记已注人流体的运动规律,同时在生产井检测示踪剂的开采动态。本文通过对井间示踪剂的选择,参数确定及施工工艺的探讨,着重介绍了在非均质油藏中的应用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曙光油田稠油油藏主力区块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后期,后备资源不足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优选曙1-38—32块大凌河油藏开展水平井部署研究,实施水平井与直井组合式井网开发。通过油藏地质精细描述,落实储层的展布规律,结合动态和静态资料及数值模拟结果对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认识,并对水平井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现场应用表明,曙1-3832块为块状非均质油藏,实施水平井与直井组合式井网整体开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测试》2016,(Z2):97-100
砾岩油藏由于非均质性较强,渗流能量变化较快,造成水驱采收率较低。聚合物驱是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方式,但是由于砾岩油藏长期注水开发会更加加剧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聚合物驱油过程中出现聚合物沿高渗条带窜流,从而影响聚驱效果。该文在窜聚特征曲线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聚驱油藏的井间窜聚解释模型,并且形成井间窜聚解释的半解析方法,对窜聚通道进行定量描述,同时得到聚合物在砾岩储层中流动、吸附及扩散参数。可指导后续窜流通道的治理,并对同类油藏聚合物驱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曙三区是曙光油田最大的稀油开发区块,油层出砂严重,注采井网不完善,区块开发处于低速开发状态。优选杜28块杜家台油藏开展水平井部署研究,实施水平井与直井组合式井网开发。通过油藏地质精细描述,落实储层的展布规律,结合动态和静态资料及数值模拟结果对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认识,并对水平井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现场应用表明,杜28块为典型的互层状稀油砂岩油藏,实施水平井与直井组合式井网整体开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薄互层稠油油藏在进入开发后期后,普遍存在着纵向动用不均的矛盾,这些矛盾在蒸汽驱、热水驱等实验中都存在,受油藏及井况限制,平面、纵向均有剩余油无法采出,制约了开发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二次开发之前,我们首先要通过精细油藏描述,精确认识油藏现阶段特点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创新部署井间挖潜水平井方式,提高水平井产能,同时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通过注汽管柱、注汽量、采油管柱的优化及汽窜的防治,保证了水平井投产效果。实践证明,薄互层稠油油藏吞吐后期以水平井井间加密方式进行二次开发从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实验区油田分布范围小、平面连通性差,受岩性控制,其整体是以构造控制为主的岩性构造油藏,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4.6%,平均渗透率为5.40mD,为中低孔隙度、中低渗透率砂岩油藏,并且非均质性强,开发效果不是很理想。针对其油气产量递减快,地层伤害严重这一特点,利用储层岩样,模拟油藏条件,进行了储层岩石敏感性实验研究,从而确定出该地区潜在的伤害因素、类型和程度,为油田的后期的开发保护油气层和改善开发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年来投注聚的二类油藏油层发育状况差,非均质性严重,断裂系统复杂,原油粘度高的特点,攻关形成了二类油藏聚合物驱精细注采管理配套技术:通过深化储层连通性认识,努力提高二类油藏注采对应率;优化注聚参数技术,提高聚合物对二类油藏适应性;较大幅度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实现了孤岛油田聚合物增油的接替。  相似文献   

16.
曙光油田超稠油油藏采取蒸汽吞吐开发方式,井间汽窜干扰严重。通过分析汽窜发生的原因,采取了以优化生产注汽运行为主,同时抓好工艺措施的规模性和配套性汽窜综合治理方法,并研发了小直径封隔器、深部复合封堵调剖、水平井双管注汽等新工艺,有效的降低了汽窜干扰,提高了超稠油油藏开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屈斌学 《硅谷》2011,(8):151-152
以子长油区7410注水井组为例,通过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来认识油藏的非均质特征和评价二、三次采油方法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时有效分析油藏层系间的串通关系,掌握注水导流方向和注入水的地下运动规律,为提高水驱效率,开展多项综合治理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为油田的调整挖潜,提高油田管理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乐安西区草13块沙三段油藏属构造岩性普通稠油层状油藏,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草桥--纯化镇断鼻带东部,为南界被石村断层切割与遮挡的继承性反向屋脊构造,地层倾角3—4°,于1986年进行试油试采,2002年全面投入开发,到目前进入综合治理阶段,断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油稠、天然能量较差,冷采开发能量持续下降影响产能;井况问题和部分井间无井控制,储量失控严重。本方案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充分论证了水平井开发、热采开发的可行性,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130 t/h循环流化床注汽锅炉的投用,开启了克拉玛依油田九1-九5区稠油油藏后期开发过热蒸汽驱探索实践。过热蒸汽对提高蒸汽波及体积和油藏有效动用程度方面明显优于湿饱和蒸汽,但同时也容易发生井间蒸汽窜扰。实现井组精准注汽,减少实际注入水平与配注水平偏差是确保过热蒸汽驱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关键。通过开展SZWG弯管流量计及迷宫阀组合技术应用研究,完成现场工艺安装改造,实现过热蒸汽的精准计量和调控技术,提高井组注汽水平。  相似文献   

20.
孙乾 《中国科技博览》2014,(45):355-355
平方王油田礁灰岩油藏经过多年开采,油水关系及剩余油分布复杂,通过开展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总结出控制平方王油田礁灰岩油藏剩余油分布因素,明确了剩余油相对富集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