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圆板塑性极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轴对称弯曲圆板在塑性极限状态下应力和弯曲内力的分布研究,建立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下用弯矩表示的屈服条件,即广义双剪统一屈服条件。该广义双剪统一屈服条件是一条对称的外凸闭合折线,可应用于由各种拉压强度比及剪压强度比材料构成的圆板和环板的塑性极限分析。对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简(固)支圆板进行了塑性极限分析,得出了圆板的塑性极限荷载、塑性极限状态时的内力场和速度场,分析了拉压强度比α以及中间剪应力影响系数b对塑性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史庆轩  戎翀  张婷  任浩  赵冬 《工程力学》2016,33(8):77-83
斜交网格筒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由斜柱斜交而成的节点是确保此类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部位。基于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分析了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筒平面相贯节点的构造形式、受力性能和破坏形式。考虑相贯节点核心混凝土受到的约束作用,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出发,对圆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筒相贯节点区域内与节点区域外部的核心混凝土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圆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筒平面相贯节点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所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所提出公式的合理性。该文还分析了影响此类相贯节点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对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筒相贯节点的破坏形式及控制因素进行探讨。采用Von Mises屈服准则对椭圆连接板进行受力分析,提出了临界角度的计算公式。该文研究成果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该文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建立高强钢管混凝土柱的屈服准则。考虑到柱的水平侧移在截面上引起的附加弯矩作用,假设截面应力在屈服前呈线性分布。引入临界斜率k′的定义,以此斜率作为全截面受压的临界值。由平衡条件得到钢管混凝土柱内不同点处的应力状态,代入统一强度理论(UST)得到高强钢管混凝土柱的屈服函数,并采用相关联流动法则建立塑性势函数,以钢管混凝土柱内某点开始进入塑性作为其承载力极限,由此推导出相应的承载力设计值,并将求得的结果与相关规范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UST钢管混凝土柱屈服准则与相关规范求解一致,且对于压弯构件以及轴压构件等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用双剪强度理论解混凝土板冲切的轴对称问题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本文采用双剪强度理论,对混凝土板轴对称冲切破坏强度进行了计算。采用刚塑性模型,给出轴对称破坏机构,得到极限应力圆的包络线为二条直线,再利用虚功方程求得破坏荷载的上限。公式形式简单,与已有结果相比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5.
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轴心受压承载力已有的主要计算方法。在提出组合柱轴压承载力极限状态及组合柱轴压峰值应变的基础上,建立了组合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采用该文公式计算了34个组合柱试件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良好。为使轴心受压组合柱的峰值应变大于管外箍筋约束混凝土的轴压峰值应变、小于钢管混凝土的轴压峰值应变,提出了钢管混凝土截面面积在组合柱总面积中所占比例的上限值建议。  相似文献   

6.
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承载力的试验及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均海  顾强等 《工程力学》2001,(A02):273-276
进行了16个不同含钢率的钢管混凝土试件的偏心受压试验,得出了其荷载变形曲线及极限荷载。以双剪统一强度理论为基础,给出了钢管混凝土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与试验进行对比,其结果基本一致,为钢管混凝土的分析计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朱筱俊  卢建峰 《工程力学》1998,(A02):210-214
对12个钢管混凝土短柱进行了轴心受试验,探讨了开槽长度对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解决钢管混凝土柱的开槽方法及梁柱节点的构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剪统一屈服准则的混凝土矩形板极限荷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均海  张永强 《工程力学》1999,16(2):121-126
采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俞茂宏,1991)求出了矩形板的塑性极限荷载的统一解,得出了不同参数b值对极限荷载的影响曲线,从而得出了一系列从Tresca的单剪屈服准则解到双剪应力屈服准则(俞茂宏,1961)的矩形板极限荷载。文献中己有的Tresca解为本文的一个特例。将其用于混凝土矩形板的极限荷载计算,得出了满意的结果。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可以给出更符合于各种不同材料特性的合理解。  相似文献   

9.
李鹏 《中国科技博览》2011,(15):177-179
本文在对12根柱试件在弹性阶段的轴压复合刚度的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大量文献、规程,分别计算核心钢管混凝土和外围钢筋混凝土复合刚度,进行叠加得到钢管高强混凝土核心柱复合刚度,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致。  相似文献   

10.
赵同峰  欧阳伟  郝晓彬 《工程力学》2011,28(11):153-158,
进行了6根方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压弯剪试件的试验研究。试验参数为轴压比、剪跨比及配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轴压比范围内,随着轴压比及配骨指标的增长,承载力逐渐增加;随着剪跨比的减小,抗剪承载力迅速增加,构件明显呈现剪切破坏特征。通过有限元法建立的计算模型,其计算结果经回归分析,得出了纯剪、压弯剪、压弯构件的界限剪跨比限值及实用的压弯剪构件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罗霞  韦建刚  杨艳  陈宝春 《工程力学》2022,39(1):151-163
为了解高强材料组合结构的受力性能,开展了7根高强钢管超高强混凝土(UHSC)轴压柱的整体稳定性能试验,探讨了长径比对其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荷载-挠度曲线以及钢管应变等力学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径比对高强钢管UHSC柱整体稳定性能的影响机理与普通钢管混凝土柱类似,但前者组成材料弹性比例高,更易发生突然的失稳弯...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密肋复合墙体开裂荷载计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密肋复合墙体进行水平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介绍墙体的主要破坏过程和受力特点;采用考虑中间主应力σ2影响、拉压性能不同且适用于各种材料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双剪统一强度理论,推导出墙体初始开裂荷载的实用计算公式,并与采用最大拉应力理论所得到的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得到的开裂荷载值与采用最大拉应力理论的计算值相比更接近试验值,对于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经济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探索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截面核心用钢管砼增强的高强砼柱的抗剪承载力进行评估的可能性,利用该柱剪切性能试验的结果,其中的24组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另外的6组数据则作为测试样本,训练了一个三层BP网络,进行了柱抗剪承载力的预报,结果和试验值吻合良好。进而利用该网络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柱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表明采用钢管混凝土作核心对增强高强混凝土柱的抗剪承载力有很好的效果,分析还表明随着体积配箍率的增大,柱的抗剪承载力也相应地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生态复合墙体等效斜压杆宽度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前期框格和复合墙体的试验研究结果,分析生态填充砌块与框格的受力特性;采用考虑中间主应力σ2影响、拉压性能不同且适用于各种材料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双剪统一强度理论,推导简化计算模型中等效斜压杆的宽度表达式,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理论计算结果的精确性。此表达式可为复合墙体中填充不同生态块材计算等效宽度提供统一解;有限元数值结果和试验值吻合较好。该模型可用来分析生态复合墙体的动力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5.
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的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  卢亦焱  李杉 《工程力学》2011,(9):115-121
为了研究钢纤维对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对7根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短柱和3根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根据试验中测得的钢管横向应变和纵向应变结果,采用内力分解法分析了钢管与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应力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钢纤维对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的横向变形影响较大,掺入钢纤维能有效...  相似文献   

16.
结合3个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和11个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构件的单调加载静力试验,对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构件的破坏形态、破坏机理和受剪承载能力开展研究。通过分析破坏特征与荷载-跨中挠度曲线,重点对钢管尺寸、剪跨比和是否焊接栓钉对叠合构件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件发生剪切斜压和剪压两种破坏模式;试件的受剪承载力随钢管尺寸的增加而提高;随剪跨比的增大而降低;焊接栓钉可提高试件的承载能力,但作用有限。依据现有规范并结合试验结果,基于桁架-斜压场模型提出了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轻骨料混凝土在高压应力状态下具有平台流塑现象,并且其极限强度面与静水应力轴有两个交点,这与普通混凝土极限强度面为开口的结论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那些针对普通混凝土建立起来的强度准则直接应用于轻骨料混凝土是行不通的.采用俞茂宏教授提出的统一强度理论,考虑轻骨料混凝土高压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特性,建立了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多轴强度准则.通过几个特征试验点就能够得出强度准则的表达式,形式简单,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