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位聚合法分子复合材料的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述原位聚合法分子复合材料的概念基础上,对近20年来国内外原位聚合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按照不同的复合体系分成三类,即,功能性原位聚合分子复合材料,以弹性体为基体的原位聚合分子复合材料和以尼龙-6为基体的原位聚合分子复合材料,在对这三类原位聚合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等论述的基础上,对原位聚合法分子复合材料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HL-1M装置运行的7年中,系统地研究了器壁原位清洗、原位硼化、硅化、锂化和锂-硅复合处理以及涂层的原位清除技术。由于原位硅化具有稳定、良好的杂质和再循环控制能力,使其成为HL-1M装置进行改善等离子体约束实验必不可少的壁处理手段。锂-硅复合壁具有锂壁的低杂质、低氢再循环和低辐射能量,又具有硅化壁长寿命的特点,是目前最佳的壁处理手段。He-GDC取代了H2-TDC,在器壁原位清洗、器壁原位处理和涂层原位清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计测技术》2009,29(3)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彤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SF1组研制出的原位透射电镜测量装置,实现了纳米管/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单元在透射电镜中的原位表征。在确定器件材料结构的同时,原位测量电输运性质。  相似文献   

4.
原位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与原位反应体系热力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原位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原位镁基复合材料的可能的原位反应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原位生长法(in—situ growth method),也叫做原位化学还原法(in-situ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属于湿法化学合成(wet chemical synthesis)的一种方法。本实验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金滤膜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来检测电极。  相似文献   

6.
材料的原位合成技术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各种原位合成技术的方法特征作了简要介绍,这些原位合成技术包括:原位热压技术、XD技术、CVD技术、DIMOX技术、熔体浸渍技术,反应结合技术及SHS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原位生成法设计了SiC-TiB2/B4C和Al2O3-TiB2/B4C两种新型多元颗粒增强B4C复合材料。根据原位反应生成TiB2增强相的组织设计思路,通过计算反应生成焓△H和自由能△G的热力学数据,证明了原位反应制备所设计材料的可行性。经研究原位反应过程,发现原位反应经过若干不稳定中间相的过程,最终形成预期设计的多元增强成分。理论计算和实验对比验证可为采用科学合理的制备工艺制备复合材料提供必要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纳米科技》2009,6(1):51-51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SFI组研制出新的原位透射电镜测量装置,实现了纳米管/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单元在透射电镜中的原位表征。在确定器件材料结构的同时,原位测量电输运性质。他们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双壁碳纳米管研究上,在实验上直接获得了双壁碳纳米管电输运性质与手性指数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系统探讨了液晶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热历史、增容剂等对聚砜和液晶聚合物原位复合体系相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晶聚合物与聚砜分子结构相似时,二者相容性较好;测试时升温速率越高,所得DSC曲线的峰幅越大。第二次加热有利于测试玻璃化转变温度;加入增容剂,原位复合材料中二组分间相互作用增强。最后,研究了原位复合材料的热机械性能,纯聚合物的温度-形变曲线上只有一个转折点,而原位复合材料有两个分别对应于纯组分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自动铺丝手段,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可实现原位成型效果,即铺贴同时完成零件制造。该技术可降低复合材料成本达到50%以上,由于其高效低耗的技术特点,该技术被认为在航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调研了热塑性复合材料原位成型技术在国内外航空领域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结合典型的技术开发案例,重点分析了目前原位成型技术在应用材料、装备及工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水平现状,并阐述了原位成型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HTPB的可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水性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聚丙二醇(PP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 I)、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2,2-二羟甲基丙酸(DM PA)为主要原料进行聚合,经三乙胺(TEA)中和,以去离子水为溶剂乳化后,制得一种稳定的可紫外光固化的新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体系。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和固化情况进行了表征。研究了HTPB与PPG相对含量变化对乳液稳定性、固化膜的耐水和耐乙醇性、热稳定性、软硬段相容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IPDI/HEMA/PEG大单体的合成及其聚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异佛尔酮一二异氰酸酯(IPDI)、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聚乙二醇(PEG)合成了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类大分子单体,并将其固化交联得到一种新型透明材料。研究了预聚温度、预聚反应时间、催化剂等对大单体合成的影响,并就聚乙二醇含量对聚合物的力学性能、透明性能、维卡软化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该类透明高分子材料与有代表性的透明材料PMMA相比,在透光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其软化温度是PMMA的2.3倍左右,硬度提高48%左右,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可用于高温、高冲击的光学领域。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丙烯酸乙酯(EA)和丙烯酸丁酯(BA)在环氧树脂中原位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酯改性的缩水甘油醚双酚A(DGEBA)-甲基四氢苯酐(MeTHPA)环氧树脂体系。原位聚合形成的聚丙烯酸酯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形成"海-岛"结构。与纯环氧树脂基体相比,当丙烯酸酯质量分数为10%时,经PEA和PBA改性的聚丙烯酸酯/双酚A-MeTHPA体系的拉伸强度分别降低9.51%和4.00%,而拉伸弹性模量分别降低14.81%和9.52%;玻璃化温度变化不大;而冲击强度分别增加了26.5%和31.0%,断裂延伸率分别增加22.03%和30.07%,增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硅丙共聚物涂料的生产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涂料的品种,性能,主要应用市场和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苯乙烯与丙烯酸酯在微乳液中的共聚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以γ射线和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St/丙烯酸丁酯(BA)在微乳液中共聚合,微乳液共聚合与本体共聚合相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种引发剂之间也不相同,在微乳液共聚合的聚合初期,BPO引发时,共聚合场所为大聚合物粒子的内核;而γ射线引发时,为单体溶胀胶束的乳化剂层。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年来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不同树脂、有机硅、有机氟及纳米二氧化硅对核壳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方法,并展望了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酸酯及其衍生物作为主单体,丙烯酸和丙烯酸羟乙酯等为功能性单体,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了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乳化剂对单体转化率、乳液粒径以及其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单体的转化速率,但会使得乳液的粒径减少,从而使得乳液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同时随着乳化剂含量的提高,其180°C剥离强度和初粘力先提高后减少,其压敏胶的内聚强度却稍微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了合成的新型聚醚丙烯酸酯ANE和有机硅丙烯酸酯ANS的感光性、活性稀释剂HEA用量对ANS、ANE的感光性能及ANS、ANE光固化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经感光特性曲线的研究,发现ANE、ANE都具有很高 感光性,ANS体系的感度是15.50mj/cm^2,ANE体系的感光度是6.94mj/cm^2,其紫外响应峰分别在334nm和334.4cm处,活性衡释剂HEA可以调节光固化材料综合性能,它的加入提高了ANS、ANE光固化材料的透光率、硬度及耐温性;其透光率均在95%以上,硬度都高于HB,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4℃和198℃。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预合成的聚丙烯酸与锌配位化合物直接接枝合成聚丙烯酸锌树脂,并以红外分析及DSC分析研究合成的可行性及树脂的玻璃转变温度,另外以动态磨蚀速率研究不同单体比例和不同链段长度对防污漆自抛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赵维  陈佑宁 《化工新型材料》2012,40(8):67-68,72
采用微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带活性有机硅预聚体为单体,K2S2O8作为引发剂,OP-10和SDS作为复合乳化剂,合成了有机硅-丙烯酸酯微乳液,结果表明,有机硅单体参与了有效聚合;当反应温度为80℃时,乳化剂浓度为2%,引发剂浓度为0.2%,搅拌速率为70~100r/min,反应3h,单体转化率可达到70%以上,得到稳定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其平均粒径为46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