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i(C,N)基金属陶瓷中添加成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了Ti(C,N)基金属陶瓷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重点阐述了各种添加成分的加入方法和加入量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Sanicro25耐热钢中析出相的热力学计算与平衡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热力学软件Thermal-Calc计算了Sanicro25耐热钢中的平衡态析出相,分析讨论了关键元素含量变化对析出相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钢中W、C含量可以升高M23C6的回溶温度以及增加M23C6的析出量,Cr、Co含量对M23C6的析出量没有明显影响;Cr含量越低,W含量越高,Laves相的回溶温度越高,析出量越大;Cr、N含量越低,Nb含量越高,MX相的析出量越高;Nb含量越高,N含量越少,Z相的析出量越大;W、Cr含量越高,σ相析出量越大,回溶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TiCl4水解条件对相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静  高濂 《无机材料学报》2003,18(2):505-508
以TiCl4为原料控制反应温度为70℃可以制备出金红石相氧化钛粉体。沉淀物不经分离通过改变体系的pH值可以部分或全部转变成锐钛矿相氧化钛粉体,这种锐钛矿相粉体经700℃燃烧2h,可以全部转变成金红石相粉体。对氧化钛制备过程中的相转变进行了结构方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乐治向斜位于扬子板块黔北隆起遵义断拱的西南部,由于基底刚性大,晚二叠世中褶皱宽缓且延伸距离短,呈短轴式褶皱,走向为北东向。根据沉积环境及地质成因的不同将本区龙潭组划分为三个段:三段以标三下至标四为界,为潮坪相一台地相组合;二段以标四至标九为界,为潮坪相;一段以标九至凝灰岩顶为界,为三角洲相组合。  相似文献   

5.
GB 4234.1-2017规定不锈钢显微组织中不应存在δ铁素体相、χ相和σ相,但未给出相关检测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背散射像技术与X射线能谱仪相结合分析的方法,分辨出UNS S32750不锈钢中的有害析出相。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满足GB 4234.1-2017的技术要求,可作为管控外科植入用不锈钢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锰掺杂对PZN-PFN-PFW系陶瓷相组成的影响,用XRD和SEM法探讨了PZN-PFN-PFW系中PZN含量与焦录石相形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该三元系中添加0.15wt%MnCO_3就能获得完全无焦录石的钙钛矿型结构的陶瓷。  相似文献   

7.
TiCl4水解条件对相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iCl4为原料控制反应温度为70℃可以制备出金红石相氧化钛粉体.沉淀物不经分离通过改变体系的pH值可以部分或全部转变成锐钛矿相氧化钛粉体,这种锐钛矿相粉体经700℃煅烧2h,可以全部转变成金红石相粉体.对氧化钛制备过程中的相转变进行了结构方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WC—Co硬质合金中η相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WC-Co硬质合金生产中的质检工作,采用JCXA-733型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和3014型X射线衍射仪,对硬质合金中的η相做了较详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其断口形貌和背散射电子成分图像(BEI)具有独特的形态,并发现合金中存在k相、θ相等η相类型,这分析研究对提高质检水平,对提高产品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两相厌氧工艺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实验结果表明:产酸相进水COD多在14000~20000mg/L之间(平均为17883mg/L),容积负荷在30~42kgCOD/m3·d之间,pH值为4.8~5.2,COD去除率为32%~52%,挥发酸含量从4.12%提高到22.54%,为产甲烷相的进一步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产酸相后,UASB进水COD浓度在10000mg/L左右,COD平均去除率为86.7%,出水COD浓度为1240~1550mg/L,平均容积负荷为4.5kgCOD/(m3·d),产甲烷相出水pH值在6.5~7.0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合金固态相变初期新相形成机制,尤其是D022相变孪晶形成机制,利用三元微观相场模型对Ni75Al7.5V17.5合金于1 273 K下等温时效沉淀过程的前3个阶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L12结构的Ni3Al有序相首先沿惯析面(100)从母相中共格形核,而后D022结构的Ni3V有序相在先析出的L12相和母相的相界形核.由于{100}的反相畴界上形成较大的共格失配,导致能量较高且不稳定,反相畴界在两相生长中遭到破坏,而晶面{110}的界面能比{100}的反相畴界能低,生长过程中D022的3种变体互相正交排列形成阶梯状结构的{110}孪晶面.  相似文献   

11.
气液两相流在制冷机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相流对制冷系统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先对两相流做了概述,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两相流的流型;然后详细介绍了蒸发器,冷凝器,电子膨胀阀,毛细管等制冷部件中的两相流,具体分析了各个部件中两相流的流型和两相区的数学模型及换热计算.  相似文献   

12.
Ni-Cr-3%Al-0.2%Ce合金0.3mm细丝经500-600℃时效处理,用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形貌,用化学定量提取法和测定微区成分的方法确定相Ni、Cr、Al的含量,用程控图像仪测定富Cr(α)相析出颗粒大小和分布,查明了γ相沿基体9100)面共格析出并细小颗粒状,在γ相周围析出的过饱和富Cr(α)相弥散分布在合金基体中,据此认为该合金是由γ相和富Cr(α)相复合析出强化合金基体的。  相似文献   

13.
机械合金化非平衡产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机械合金化是一种非晶平衡态材料制备的新兴技术 ,利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已制备出各种非平衡态材料 :如非晶、纳米晶、金属间化合物等。文中简要叙述了机械合金化非平衡过程的特点 ,着重介绍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弥散强化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非晶、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等非平衡相的形成及其特点 ,提出该技术的开发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相复合合金中相的长大动力学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单相体系中晶粒长大的动力学理论,着重介绍了纳米相复合合金中小体积分数相和基体相长大的动力学理论。对纳米相复合合金而言,其小体积分数相的长大满足经典的Ostwald熟化理论——LSW理论,而基体相的长大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测试》2014,(Z1):118-120
国内外晶粒度测定标准中对单向合金的测定方法给予明确指示,但对于两相及多相合金的晶粒度测定只给出宽泛的、指导性的定性规定,在实际的实验中,操作性并不强。因此很有必要深入研究两相及多相合金的晶粒度测定方法。以两相钛合金为例提出一种两相及多相合金晶粒度的测定方法,先采用金相图像定量分析法来测定不同相的含量,忽略含量少于50%的相,把占多数的相的晶粒度认定为整体的晶粒度,然后采用比较法、面积法或截点法测晶粒度。实践表明,提出的测定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分析两相材料塑性响应的模型。该模型由两个简单模型组成,它可以方便地预测不同体积比的两相材料的弹性模量,应力-应变响应。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求解两相材料中“相”应力-应变响应的方法,并初步得到了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Ti3Al基合金微结构及相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了3种不同Nb量的锻态Ti3Al基合金的组织结构2,实验结果表明,含γ(Nb)量为10%的合金中,其显微组织由α2相,O相和B2相r(Nb)量为14%的合金量微组织为O相和B2相,而含Nb量为17%的合金中显微组织主要为B2相,其余少量为O量。  相似文献   

18.
聚偏氟乙烯膜微孔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改变聚偏氟乙烯膜的制膜条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膜孔的不同结构.观察了膜的皮层结构、海绵状孔、指状孔以及指状孔壁的结构.根据实验解释了膜的皮层和支撑层孔的形成机理.膜的皮层按旋节线分相机理形成,主要由热力学因素决定.溶剂和沉淀剂通过皮层扩散交换速率的快慢决定膜的支撑层的孔结构,膜的支撑层的孔结构按成核生长机理进行,这里动力学因素起到主要作用.溶剂和沉淀剂通过皮层的扩散速率快,膜的支撑层形成指状孔结构;扩散速率慢,膜的支撑层形成海绵状孔结构;扩散速率适中,膜的断面上部形成指状孔结构,下部形成海绵状孔结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能谱仪研究了Fe-25Cr-35Ni系合金中的第二相种类和分布。结果表明:Fe-25Cr-35Ni系合金中的第二相主要有3种,即富铌相、氮化物相和碳化物相;其中,富铌相主要沿晶界分布,并且富铌相之间存在成分差异;氮化物相主要为TiN,一般与富铌相共生,其分布主要与氮化物偏析有关;碳化物相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泛,晶内、晶界、孪晶界和孪晶内均有分布,经高温固溶处理后可固溶到奥氏体基体中。  相似文献   

20.
双相不锈钢以其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抗辐照损伤性能,在核电站等领域应用广泛。在300~550℃范围内服役时,合金中的铁素体相发生分解,形成体心结构的富Fe相和富Cr相,使双相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变差,引起"475℃脆性",影响合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然而,Fe-Cr合金的分解机制随成分的变化以及混溶隙边界仍不明确,而分解机制和相边界决定着合金的分解动力学和微观组织。综述了近年来实验和相场模拟对Fe-Cr合金相分解的研究结果,并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以期为Fe-Cr系合金相分解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