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谢健 《中国科技博览》2012,(20):418-419
空压机在压缩空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用者需要配备冷却系统来保证其稳定运行。为了回收这部分热量同时减少制冷系统的能量消耗,介绍了一种余热回收技术,使回收的热量代替用于其它生产工艺中的热源,从而减少了用于空压机冷却以及生产工艺加热的能耗,同时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以一个工厂为例计算得出了此种余热利用技术的节能效果。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韩杰 《中国科技博览》2013,(35):184-185
在分析了空压机工作的原理,得出空压机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散发出大量的热量。结合流花某平台上的空压机冷却系统,在将空压机系统余热回收的理论指引下,通过分析现有的空压机冷却工艺并结合实际,重新设计系统冷却工艺。通过比较在根据余热利用率和实用性两个方面而重新设计的两种工艺,得出一个既能利用余热有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余热回收节能改造是空压机设计人员重点研究项目,加强余热回收,可在保证空气压缩效率的同时,减少电能消耗,这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符合绿色节能理念。在空压机应用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从空压机运行能耗、余热回收改造及节能等方面入手,找到余热回收的最佳实施方案,使空压机的节能量最大。  相似文献   

4.
火电厂中的空气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空气得到强烈压缩,这时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同时空气温度也骤然上升,通常压缩后的空气通过冷却系统冷却后送入储气罐备用。如果将这部分热量加以回收利用,企业能耗会明显下降,起到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应。针对清河电厂6台250kW空压机组压缩空气系统,开展了余热回收方案设计,回收的热量用于提供生活所需热水,同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该余热回收系统节能效果显著,项目投资回收期仅8个月左右,每年能够节约标准煤718t。  相似文献   

5.
空压机在运行中产生大量的压缩热,这些热能最终将被冷却系统排放到周围环境中,造成极大浪费。该文以某一企业空压机余热回收为例,主要探讨了回收空压机的压缩热,变废为宝,分析具体空压机余热回收方式,再展开相关经济性分析,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通过改造,每年可以为企业年节省电费5.29万元,年节省外购蒸汽费19.56万元,按实际效果计算的减排标煤为99.6 t,回收效果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玮  李广华 《硅谷》2013,(4):157-158,106
针对本企业空气压缩机大量余热散失浪费的现状,提出了一种余热利用方案。压缩机压缩空气产生大量的热能,通过冷却系统散发到大气中。如果回收利用,可帮助企业节约能源消耗,又能够间接减少CO2的排放,有着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针对本企业4台Atlascopco无油螺杆空压机及现场利用能源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热能回收的改造方案。通过回收空压机热能,用于工厂采暖、生活热水和软化水加热等使用,达到节省能源和节约成本费用。空压机热能回收(按2台空压机功率400KW),每年可以节省107万元,项目改造的回收期为13个月。  相似文献   

7.
现代钢铁联合企业中,低品质余热资源量约占整个余热资源量的30%,而其回收利用率不足10%。作为一种以中低品质热量为系统驱动热源的制冷形式,吸收式制冷是钢铁企业低品质余热高效回收与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低品质余热用于吸收式制冷在钢铁企业中刚刚起步,相应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本文即围绕钢铁企业低品质余热用于吸收式制冷开展初步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奕 《发电技术》2018,39(3):244-15
针对现有余热供热技术仅能回收典型双机配置热电厂一台机组余热的问题,定量分析了湿冷机组余热量和现有各余热供热技术回收循环水余热能力,提出吸收式热泵与低压缸光轴技术串联的余热供热系统以及低压缸光轴改造后给水泵汽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实现了典型配置热电厂双机余热全部回收供热,为湿冷机组双机余热供热改造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制冷》2017,(2)
对某公司原余热回收方案进行节能改造,将焊接板式换热器作为余热回收设备应用于某公司的余热回收系统中,完成对该回收系统的节能改造,该系统烟气经过第一级换热器温度为350℃,经过节能改造之后,烟气温度降到150℃。每天可回收热量202.2k W,每台余热回收设备每年可以节约178.81吨的标煤,节能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电子厂目前D1~D4栋宿舍楼的燃油锅炉热水系统年运行费用大。本案根据现有的空压机与冷水机组的运行情况,通过更换一台原有的YS螺杆机组为约克YEWS210-HP热泵机组以及空压机余热回收,与原有的热水锅炉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热泵机组与余热回收改造可节约运行费用约为75.56万元,本次改造的初投资价格约为127.7万元,其投资回收期约为1.64年。  相似文献   

11.
矿井空压机是固定大型机械设备和重要机房,为主井、副井、运输及采掘等矿井生产提供风源动力。本文重点介绍了东滩煤矿空压机系统应用荚格索兰离心空压机及余热回收系统运行后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经济效益,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和企业的节能降耗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2.
3 余热利用(回收热量)没有一般的反向流,并可以回收作为分离中主要能量消耗形式的热量,这使得硫化氢双温交换法成为最经济的重水生产方法之一。在一级双温交换装置中从热塔流出的物料的热回收的主要流程见图4。图4 在一级双温交换装置中热回收的原理流程图最简单的流程是将热量从气体或者液体的热流中传给相应的进热塔的物流(图4a),由于在热交换器ЖЖ(液—液)中不能完全回收热量,必须在加热器П中加热液体,同样,由于在热交换器П(气—气)中不能完全回收热量,进入冷塔的硫化氢气流必须在冷却器Х中冷却,而进入热塔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大容量火力发电厂660MW级燃煤锅炉增设烟气余热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方案,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和增加的投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引风机出口汇合烟道前装设烟气余热换热器,回收的热量加热凝结水,进入回热系统,可提高全厂热效率0.16%,机组发电标煤耗率降低1.0g/k Wh,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钢厂炼钢废气热量未回收利用而直接排放掉,属于高能耗系统,不符合现今节能环保要求,利用角管式锅炉回收其中的热量进行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钢厂的二个实际案例,分析、总结出角管式锅炉在余热回收方面的明显效果,对于钢厂节能降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冷水机组热回收系统节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水机组热回收系统同时供应冷量和热量,使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大幅提高,降低热水供应的运行成本。热水系统统一采用电驱动,并且综合使用冷热源,再优化系统的初投资,将大幅度降低维护管理成本。通过实际工程数据分析了冷水机组热回收的节能量,给空调余热回收技术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对今后这种空调余热回收系统改造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电厂循环水温度适中、稳定且蕴含巨大热量,是可利用的环保低位热源,利用热泵技术可有效回收这部分余热,用于北方冬季供热。为寻求能提供80℃以上热水的供热方式,基于自复叠热泵系统,选择R600a/R123非共沸混合工质,通过Matlab和NIST制冷剂物性数据库Refprop 7.1混合编程,模拟了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的实际过程。结果表明,采用混合工质自复叠高温热泵技术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能源价格日益高涨,空气污染日渐严重,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已成为重要议题。而现在工业锅炉的使用中普遍存在着热量利用率低下,排放烟气余热温度过高,以及烟气内污染环境气体含量过高等问题。因此,阐述了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和其优缺点,并详细介绍了热管技术和冷凝式锅炉的工程应用方案以及与其他系统的联合方案,然后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了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效果,最后得出当前余热回收技术仍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带吸收式热泵回收利用循环水余热供热的125MW热电联产湿冷机组进行性能试验,并分析其运行经济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全厂发电功率为204.46MW,采暖供热量为221.83MW,其中热泵回收的余热量为49.73MW,全厂试验供电煤耗率为276.0g/kWh.若回收的循环水余热量用于新增市政供热,则与单纯抽汽供热工况相比,供电煤耗率下降33.8g/kWh;若回收循环水余热量排挤原抽汽供热即供热面积一定时,与单纯抽汽供热工况相比,供电煤耗率下降7.3g/kWh.  相似文献   

19.
火电厂烟气余热深度利用可有效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对国内外几种余热利用方式进行了综述,包括常规余热利用方式和几种新型余热利用方案如换热器分级布置、旁路烟道技术和热泵技术等。对不同余热利用方式的节能效果进行了详尽对比分析,认为常规低温省煤器烟气余热利用方案回收的热量较为有限,分级余热利用可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旁路烟道技术排挤了更高级别抽汽而更具经济性,而热泵技术能进一步利用废热提升能量品质。  相似文献   

20.
回收邯钢动力厂分子筛纯化系统加热蒸汽的冷凝水,将冷凝水(余热)应用在区域采暖系统、空压机叶轮冲洗水箱、氮水预冷系统水冷塔以及车间循环水系统中,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改造后的运行效果表明:改造流程实现容易,操作简便,节能创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