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吴彦希  杨随先  刘行 《包装工程》2022,43(10):73-79
目的 在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用户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探索汽车工业“新四化”趋势下的汽车语音交互新形态,重构汽车语音交互模型,针对性地提出交互设计策略。方法 分析车载语音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构建汽车语音界面架构和交互模型。通过“新四化”趋势下汽车语音交互在信息主体、信息范围和信息内容等方面的变化综述,运用信息处理流程理论开展汽车语音交互模型和设计策略研究。结果 根据车载语音系统的信息处理流程,提出了以功能层、内容层、形式层、情感层为信息架构的汽车语音界面,构建了基于信息交流的汽车语音交互模型。基于语音界面的信息架构理论,提出了未来的汽车语音交互在功能拓展、内容丰富、形式优化和情感满足等方面的设计策略。结论 从信息交流角度开展的汽车语音交互设计研究,对车载语音系统交互设计和体验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强威 《包装工程》2022,43(20):212-219
目的 能够有效获取车主在移动端和汽车交互的功能需求及其权重,基于需求确定并量化为设计关键要素,从而有效提升用户在移动端界面与汽车交互过程中的满意度,增强用户体验。方法 首先,通过构建用户旅行图分析车主在移动端与车辆交互时的行为路径,归纳用户需求;其次,基于Kano模型从用户满意度和需求重要程度两个维度定性分析需求的优先级,用QFD质量功能图根据需求优先级分析并量化重要性设计需求。结果 用户在移动端设备与汽车发生交互时,电池相关信息反馈需求、车辆周边环境反馈需求、胎压监测需求权重最大,是新能源汽车移动端交互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设计需求。结论 基于用户旅行图建立Kano模型和构建“质量屋(QFD)”的方式,对新能源汽车移动端交互进行设计研究,验证了其方法在解决类似设计问题上的可能性,为后续即将大量出现的新能源汽车与用户在移动端的交互设计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景春晖  张晶 《包装工程》2017,38(4):122-126
目的新兴的汽车交互设计与传统的汽车造型设计关联较弱,这会对汽车设计的整体性造成影响。为了将汽车手势交互设计与汽车造型知识加以融合,进而形成一个能够指导汽车手势交互的设计知识系统。方法研究通过构建汽车造型特征线与动态手势线条关系,从空间、压感和张力方面对动态手势设计进行了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系列动态手势设计原则,并最终基于分析结果进行了设计实践。结论理论和实践证明,基于造型特征线的汽车手势交互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李雪楠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7,38(24):103-107
目的为智能制造领域的设计创新提供一种尝试性的研究角度与辅助设计方法。方法基于智能制造技术,本文以《记忆留声》为设计实践案例,运用随机抽样法和用户参与式设计研究方法,分析声音建模的交互设计方法与输出形式。结果借助3D打印技术与图形图像生成算法,将声音转化为一种三维实体化的实用环保艺术产品,并提出基于语音输入的多维交互体验模式。结论以智能制造技术为支撑的多维度交互体验设计,可以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多维度的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5.
基于情境意识的汽车导航界面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超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6,37(2):48-51,56
目的研究基于情境意识的汽车导航交互界面的设计方法。方法分析汽车导航交互中用户情境意识的认知机制,将用户情境意识的内部思维特点映射到汽车导航交互界面设计过程中。结论从感知、理解、预测3个层级描述了汽车导航交互中用户情境意识的生成过程,对汽车导航用户情境意识产生的心智模型进行了归类,通过心智模型特点分析了汽车导航界面设计策略,最后通过设计实践对理论进行了可行性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交互设计方法的分类及可视化视角出发,探索交互设计方法在设计流程、研究范式与概念关注点上的态势,探讨未来交互设计方法可能的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梳理交互设计的发展脉络与技术、行为、社会三种定义视角,以交互设计经典定义的概念关注点比较分析作为研究基点,选取九十三种交互设计常用方法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分类可视化方法,从“双钻设计程序模型”设计流程、“量化-质化”研究范式和交互设计UACM(用户-行为-语境-媒介)概念要素三个维度进行单维度分析、双维度比较与多维度综合。结果探讨交互设计方法可能的发展趋势。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三个结论,即交互设计的概念要素将逐渐完善;交互方式的创造方法将逐渐多元;交互设计方法更适用于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汽车手势交互是一个较新的交互设计领域,目前国内外都还缺乏与其相关的整体性研究。将现有的汽车交互设计研究加以总结,从而为后续的汽车手势交互设计研究与实践提供指导。方法研究以理论综述和案例交叉的方式,介绍了手势交互与汽车手势交互的产生背景和意义,汽车手势交互的设计特征,以及汽车手势交互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结论最终指出了良好的汽车手势交互设计需要注意用户需求与技术的平衡。以上研究对于汽车手势设计乃至创新交互设计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汽车交互界面视觉信息显示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钟韬  方海 《包装工程》2015,36(18):20-23
目的 研究汽车交互界面视觉信息显示设计方案。方法 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阐释汽车交互界面视觉信息组织方式, 并进行汽车交互界面视觉信息显示设计具体方案的研究。结论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发展, 汽车交互界面视觉信息显示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汽车的外观设计和内室设计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需要对其进行全新的思考。通过对汽车交互界面信息组织方式的具体分析来研究汽车交互界面视觉信息显示设计, 对数字化时代的汽车造型设计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汽车导航多通道交互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超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5,36(22):67-70
目的研究汽车导航多通道交互的设计方法。方法采用用户调研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汽车导航多通道交互的特点进行了阐释,通过研究交互过程,构建了导航多通道交互模型,根据汽车导航多通道交互下的驾驶任务特点,分析了汽车导航多通道交互中的资源与通道竞争情况。结论对汽车导航交互通道特点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汽车导航各通道设计策略,结合设计实践对理论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梁婷  汤晓颖  罗立宏 《包装工程》2020,41(18):199-206
目的 分析粤语童谣载体演变的主要因素,从文化传播时代需求、使用者感知需求和技术载体更迭等三方面分析,探寻其数字化传播的载体转型,探讨时代背景下粤语童谣多感官的学习流程,同时构建多感官交互的参考方式为其他传统文化传播提供借鉴。方法 以技术载体为出发点,探索粤语童谣多感官交互设计的关键因素,分析感知多层级的关系,从视觉层、视听层、互动行为层、声音表达层、空间场域层等综合感官体验,深入设计层级关系的实际流程,优化其设计方案。结论 提供粤语童谣多感官交互的实际构建方法,通过将感官体验分层级、分组合方式、分使用场景等模块匹配,该方法具备一定的普适性,对其他传统文化多感官交互产品的设计起到参考作用,引导传统文化走向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城市休闲绿地中声景出现频率与其恢复性效益之间的关系并确定最优函数模型,文章从声景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以福州市5处城市休闲绿地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声景恢复性评价体系,再以声漫步实验获取研究区域内声景出现频率的客观数据及恢复性主观评分,选择12类函数模型进行主客观数据拟合并建立关系模型。结果显示:人工声出现频率与其恢复性效益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0.815),而生物声、地球物理声与其对应的恢复性效益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0.874、0.888),拟合度最佳的函数模型为三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0.789)。基于此模型可将声景出现频率的客观数据转化为人在声环境中恢复性感受的主观值,进而结合园林设计手段提出相应的声景环境恢复性营造及优化提升建议,以期能够为今后声环境与人体健康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思路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从声景生态学及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城市公园声景为研究对象,通过群体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恢复性环境相关属性,参考视觉景观恢复性评价体系构建模式,文章确立远离性、吸引及兼容性、丰富性作为声景恢复性评价的相关指标,建立集合判断矩阵对各指标赋权并建立等级制度,最终得出声景恢复性评价量化模型。通过该模型对金鸡山公园的声景进行实地研究,提出了针对声景恢复性的景观提升建议。结果显示,三类声景对恢复性效果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分别是:生物声(0.474 7)、地球物理声(0.362 7)、人工声(0.162 6)。对三类声景恢复性效果影响程度最高的因素均是其对应的吸引与兼容性。据集合后权重得出三类声景及其各类属性对城市公园声景恢复性效果影响程度高低的排序,以期能够通过声景恢复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地研究经验,为今后景观空间中的声景营造提供参考意见和数据支撑,让更多研究者关注到声景恢复性的相关建设。  相似文献   

13.
Investigations of technological systems accidents reveal that technical, human, organizational,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e the occurrence of accidents. Despite these facts, most traditional risk assessment techniques focus on technical aspects of systems and have some limitations of incorporating efficient links between risk models and human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for risk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systems. Application of the presented framework makes it possibl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echnical, human, organiz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on system safety. It encompasses system lifecycle from design to operational phase to give a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system risks. The developed framework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main steps: (1) development of a conceptual risk analysis framework, (2) identifying risk influencing factors in different levels of technical, human, organiz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providing the possibility of analyzing interactions in a multi‐level system, (3) modeling system risk using dynamic Bayesian network (DBN), (4) assignment of probabilities and risk quantification in node probability tables (NPTs) based on industry records and experts extracted knowledge, (5)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l for wind turbines risk analysis combining use of V‐model, risk factors, and DBN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risk, and (6) analyzing different scenarios and the interactions in different levels. Finally, the various steps of the framework, the research objective fulfillment, and case study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快速地了解湿地公园客观声环境对人主观喜好度的影响,运用声漫步实验获取如意湖湿地公园区域内声压级数据以及声景喜好度主观评分,以测点主导音为声景类型的划分依据,选择11类函数进行声压级与声景喜好度评分拟合,采用均方根误差、卡方、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检验模型的精度,叠加各类声景的喜好度拟合模型,构建湿地公园声景喜好度评价(Soundscape Preference Evaluation of Wetland Park, ESPWP)模型,同时通过拟合优度进行模型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声压级与三类声景的喜好度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生物声与地球声的喜好度评分均值显著高于人工声,人工声声压级显著高于地球声和生物声(P<0.05);各声景的喜好度拟合模型中,地球声、生物声均相对倾向于二次曲线函数模型、人工声倾向于逆函数模型,拟合优度分别为0.90、0.81、0.87;地球声、生物声声压级的阈值为43~45 dB(A),人工声随着声压级增大,喜好度评分降低。ESP-WP模型的模型精度检测值R2=0.73为高性能模型,可以便捷、快速地将声压级转化为人对于声景喜好度主观评价值,为湿地公园声景观的优化和提升提供参考思路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森林公园叶声景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通过3个准则层因素和15个指标层因素研究影响森林公园叶声景感受的声景观元素。结果表明:在准则层的重要性排序中,动物因素风因素雨因素,所占权重分别为39.95%、31.53%和28.52%。在指标层的重要性排序中,隶属于准则层中动物因素的鸟落树叶声、蛙落荷叶声、虫穿绿篱声的权重值远高于其他12个因子,分别占总权重的11.01%、10.66%、10.15%,进一步说明了动植物相互作用在森林公园叶声景评价中发挥的重要地位,为今后科学和系统地进行森林公园叶声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康  梁兴雨  温永慧 《声学技术》2014,33(6):526-530
交通噪声是城市主要噪声源之一,在解读了原始声景研究范畴与研究内容后,通过对道路交通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交通声景的概念,并从人、声音、环境三个角度阐述了交通声景的研究内容。通过对交通声景与建筑声景研究对象、调节手段进行比较后,对交通声景的特点进行了解析。交通声景的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立一个恰当的交通声景评价体系需要大量的分析与积累。  相似文献   

17.
城市高密度发展背景下,很多中国公共空间临交通干道布置,交通噪声严重影响空间品质。侧重感知体验提升的声景营造逐渐形成共识,声景情感维度成为重要评价参量。以大连市中山公园为样本,将其划分为临干道区域和内部区域,依据ISO 12913完成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研究表明,与欧洲的研究不同,中国典型公共空间的声景情感维度依次是“事件感”“愉悦感”。临干道区域的声景情感偏于“事件感强”“不愉悦”,内部区域则偏于“事件感强”“相对愉悦”。ISO声景情感维度与传统的声压级指标之间存在较弱的相关性,说明两者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声环境特征。二者的结合,可更科学地评价城市公共空间声环境。文中的研究可为临干道公共空间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声景观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景观的概念在上世纪末被提出,随着环境声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声环境要求的提高,声景观逐步被深入研究,同时也被更广泛地运用到实际中来。本文通过回顾,系统地介绍声景观研究内容的发展、研究方法改进的历程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明确声景观所面临的问题和应承担的改善城市声环境的责任,为我国声景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植物景观是城市公园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游客游览体验的重要媒介。通过对福州市 5个城市公园的实地调研和公众问卷调查,探究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游客声景感知的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对音乐声、广播声和交通声的优势度与和谐度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镶嵌式和疏林式两种配置模式之间的差异最为明显。阶梯式和镶嵌式植物配置模式下,总体声景感知的愉悦度和丰富度评价较高,而疏林式最低,且受声源感知影响最为明显。音乐声感知特征、植物景观色彩度与植物群落围合度对总体声景感知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从植物景观配置角度为提升城市公园声景品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武汉月亮湾城市阳台位于武昌生态文化长廊上,由英国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与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计,是武汉长江主轴九大城市阳台之一。为提高长江城市阳台的标识性、突显长江文化特征,提出了以提高听闻舒适性、辨识度和标识性为目标的声景设计策略。通过问卷调查、场地实验和计算机仿真等技术手段,获得了声景元素喜好度和满意度的结论,并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优化后声景元素的借声、补声、反衬和掩声等精细化设计,从而塑造出良好的声场空间氛围,获得舒适的空间声场体验,为室外开放空间的声景设计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