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阳离子纳米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分散性的阳离子聚合物微球在分子自组装、细胞检测、DNA载体、催化剂以及光学材料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可抽滤性和单分散性的阳离子纳米聚苯乙烯微球因其制备技术较复杂而很少有文献报道。本方法利用无皂乳液聚合,在苯乙烯单体聚合6h后,再通过缓慢加入阳离子季铵盐单体与聚苯乙烯微球进行接技的方法,成功制备出单分散性的阳离子纳米聚苯乙烯微球,并利用TEM、SEM以及光电子能谱对聚苯乙烯微球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季铵盐单体的加入速度对阳离子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直径大于2μm的聚苯乙烯种子,合成的种子先用小分子化合物溶胀,再用单体溶胀后聚合,得到了直径为4~8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研究了甲醇浓度和苯乙烯浓度对种子直径的影响以及小分子化合物的种类和用量、溶胀温度和时间、溶胀剂用量等对生成的微球的直径和分散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乙醇/水为分散介质,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分散剂的浓度,分散介质中乙醇与水的比例对制备PS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动态光散射(DLS)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貌、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合适条件下,分散聚合法可以制备粒径200~1000nm范围内可控、球形度良好、表面光滑、互不粘连的单分散PS微球。  相似文献   

4.
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分散聚合法合成2~6μm单分散好的聚苯乙烯微球,分别考察单体、稳定剂的两步加料方式,以及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对所合成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加料方式可以显著改善微球的单分散性;随着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最终得到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虽有所增加,但微球粒径分布变宽。将反应液体积放大、单次合成聚苯乙烯微球量不低于250g时制备出的2~6μm系列的聚苯乙烯微球,用扫描电镜等进行表征可知,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球形度均大于0.9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5.
扩散控制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爱平  蒋珊  俞强 《化工新型材料》2012,40(8):17-19,37
在不添加任何乳化剂的条件下,将甲基丙烯酸(MAA)和苯乙烯(St)单体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备纳米聚合物微球。由于采用的搅拌速率较低,单体相和水相呈现层状分布,聚合反应速率由单体扩散速率控制。跟传统的动力学控制乳液聚合法相比,扩散控制所得产物粒径较小,最小可达35nm,且乳液稳定性较好。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动态激光光散射(DLS)、核磁(1 HNMR)、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摩尔配比对乳液稳定性和微球粒径的影响,发现反应温度在80℃,引发剂的占单体质量百分数为25%,单体摩尔配比1:2.5的时候乳液稳定,微球最小粒径35nm,57.7%的粒子小于100nm。  相似文献   

6.
采用搅拌乳化方法制备水包油(W1/O)型乳状液,经膜乳化法制得单分散的复乳(W1/O/W2)型乳状液,再通过液中干燥法制得单分散中空聚苯乙烯(PS)微球.考察了shirasu porous glass(SPG)膜孔径对乳状液液滴粒径及粒径分布、表面活性剂浓度对PS微球中空率和单分散性的影响.由激光粒度分析仪结果及PS微球的SEM照片证实,制得的PS微球,粒径呈单分散,是SPG膜孔径的2.0~2.4倍且具有中空结构.  相似文献   

7.
单分散聚苯乙烯颗粒的制备及其胶体晶体微球的组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碳酸氢钠(NaHCO3)为缓冲剂、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制备了表面含羧基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颗粒。用悬浮液滴蒸发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三维有序胶体晶体微球。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苯乙烯颗粒粒径分布均匀,单分散性好且具有良好的球形度,丙烯酸的共聚使颗粒带有羧基而实现功能化改性。离子强度、引发剂浓度和共聚单体浓度是影响聚苯乙烯颗粒尺寸大小的重要因素。胶体晶体呈规则球形,聚苯乙烯颗粒紧密排列,形成面心立方(fcc)结构,表面表现为六方紧密有序排列。  相似文献   

8.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用扫描电镜测定了微球粒径大小和分布,随着介质溶解度的大小,微球的粒径先增大而后减小,引发剂浓度的提高微粒径的增大和粒径分散系数的变大。  相似文献   

9.
以苯乙烯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成功地制备出具有良好球形度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在聚苯乙烯微球合成过程中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聚合时间对粒径及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改变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聚合时间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微球,且微球单分散性良好.采用自组装技术组装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获得了二维有序聚苯乙烯胶体晶体.  相似文献   

10.
王东莎  刘彦军 《材料导报》2007,21(Z2):265-267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醇和水为分散介质,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大粒径聚苯乙烯微球.利用扫描电镜(SEM)、离心式粒度分析仪(PSA)对微球的外观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介质的特性对聚合物微球的单分散性及粒径分布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纳米微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微球,对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FT-IR、TEM对PS粒子的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电镜分析表明,PS微球平均粒径约为50nm,且随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乳化剂浓度等对PS微球大小和尺寸分布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辐照无皂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介绍了无皂乳液聚合、超声波乳液聚合及超声波引发无皂乳液聚合的情况,分析了超声波引发无皂乳液聚合的必要条件、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指出超声波引发无皂乳液聚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Pickering乳液聚合制备中空聚苯乙烯复合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进Stber法制得纳米SiO2,并经硅烷偶联剂改性使其表面具有较佳两亲性,以该两亲性纳米粉体为油/水界面稳定剂构建O/W型Pickering乳液,引发油相中的苯乙烯单体聚合,在不同苯乙烯与成孔溶剂正辛烷的比例下制得了SiO2/聚苯乙烯复合微球;经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GPC-MALLS)、热失重分析仪(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证实复合微球具有中空的结构特点,并依此讨论了中空微球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4.
李海东  高文杰  程凤梅  白福臣 《功能材料》2012,43(13):1718-1721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PS)微球,将所制备的PS微球经磺化吸水后,利用钛酸丁酯作前驱体在乙醇中反应,使TiO2包覆在磺化苯乙烯微球表面,得到有机-无机PS/TiO2复合微球。在所得的杂化微球表面接枝上可聚官能团,利用无皂乳液聚合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到微球表面,得到核-壳-壳杂化微球。用FT-IR、SEM和TGA等方法对所制得的复合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S、PS/TiO2及PS/TiO2/PMMA微球表面光滑,球形度好,单分散性良好;通过改变TBOT的加入量可以控制TiO2对PS微球的包覆厚度。  相似文献   

15.
以聚乙烯醇为胶体保护剂,正硅酸乙酯为前躯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SiO_2/聚丙烯酸酯杂化材料纸张表面增强剂.通过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和透射电镜(TEM)对杂化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O_2和丙烯酸酯之间产生了化学键的结合,无机相的引入使杂化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升高.初步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当增强剂用量为1%时,纸张的环压指数提高36%,抗张强度提高30%,撕裂度提高31%,拉毛强度提高30%.  相似文献   

16.
分散聚合反应中影响聚苯乙烯微球粒径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散聚合反应制备出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在分散聚合反应中多种因素对微球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稳定剂用量的增加使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减小,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的增加使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则增大.分散稳定剂和单体用量是影响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反应介质极性的加强使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减小,而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则使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但是反应介质的极性和反应温度对粒径分布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苯乙烯的初始浓度为36.33%时,在十二烷基笨磺酸钠(LAS)/聚醚复合乳液体系中制备了粒径在90.1nm、多分散系数在0.1的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用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Zeta电位粒度仪对产物的化学结构,粒径大小、形貌,单分散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体系中各组分质量浓度的改变对产物粒径及单分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Ionic polymerizable surfactants MOBS and MOTB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as emulsifier to synthesize monodisperse polystyrene microlatexes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nduced by gamma ray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fluorescence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repared polystyre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onic polymerizable surfactants are effective in the preparation of monodisperse polystyrene microlatexes, and that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nduced by gamma rays has advantages over initiator-induc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 possible nucleation stage was suggested and the kinetics of the process was also analy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