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传统特色食品徽墨酥包装设计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会娟 《中国包装》2009,29(2):27-28
本文从文化背景、包装定位、包装材料、包装造型、包装图案、色彩和文字等对黄山特产徽墨酥的包装设计作了充分的调研。并提出进行传统特色食品包装设计应注意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3.
浅析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莉 《中国包装》2003,23(6):66-6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日益频繁,旅游业逐渐升温,对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增强包装的文化内涵是目前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本文对此做了详细阐述,并探讨了文化内涵的几种营造方式。  相似文献   

4.
杨林林  吴德兴 《包装工程》2023,44(2):332-334, 338
目的 探索传统文化符号对包装设计的影响与创新表现。方法 首先从当前包装设计的现实诉求提出问题,分析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和对深层内涵的追求,聚焦传统文化符号融入的可能性;然后以传统文化符号在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特点为切入点,挖掘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包装设计中几个方面的途径和应用意义;最后结合传统文化符号的提取、设计对象的选择、创作手法的丰富等方面,将传统文化符号与包装设计在融合中实现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未来展开综合深入的分析论证。结论 通过挖掘传统文化符号的全新表现,对包装设计的艺术效果提升进行了有力尝试,除了让整体的设计效果更加独特而凸显外,还让商品的认知度上了新台阶,促进了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建立,是包装设计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初,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双休日制度的施行,有薪假期的增多,旅游越来越成为大众热衷的一种休闲方式。旅游业的兴起,带来了旅游市场的繁荣,同时也孕育着无限商机。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装设计在提高商品销售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商品既包括基本旅游消费品,又包含非基本旅游消费品。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非基本旅游消费品。在旅途中,一些生活、饮  相似文献   

6.
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甲骨文的附丽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圣君  龚忠玲 《包装工程》2004,25(5):65-66,95
传统文化在设计上的运用一直是设计师们关注的话题.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最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为包装设计中的图形构成形式、内包装的浮雕装饰及其形象的转换、材料的选用等注入新的生命和文化内涵,它在包装设计上的附丽艺术及其多维价值会被世人重新认知和品赏.  相似文献   

7.
8.
现代的"装潢"一词的内涵范围十分广泛,它泛指对一切建筑物、艺术作品、产品包装、商业广告等进行美化装饰.而其中的现代包装装潢是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连的装潢设计。在包装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和,会更加容易的让产品得到人们的认同感,从而使设计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不管是从实用性、审美方面,还是从文化价值方面来讲,在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都有着十分不错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设计的一个重要之处,在于它能串连起各个文化的关连性。本文以中国传统包装设计的角度为出发点来探究传统文化的意涵,理解在传统文化语境之下,设计的基本问题和设计与文化的关照。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华 《包装工程》2008,29(4):134-136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形式及特征进行归纳,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形式多样,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面貌.指出如何将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设计出既有文化性又有时代性的优秀包装作品.  相似文献   

11.
包装设计中传统设计元素的挖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郄建业  张堃 《包装工程》2005,26(4):168-169
伟大中华的文明对的包装设计与创作具有指导意义.在丰富的传统设计元素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有形元素和无形元素.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体味,不了解传统艺术的精神内涵,是做不出好的设计的,可见无形元素的汲取意义更加深远.本文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发掘传统设计元素中的无形元素.  相似文献   

12.
食品包装形体设计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食品包装形体设计是由点、线、面、体和肌一等要素组成,典型包装造型都具有一定的立体构成,并有机地把人的心理因素、感情和艺术特色联系在一起才体现了造型美。食品造型的运用应该以食品的品质为主,还必须重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根据不同的需求,运用艺术手法加以处理,突出明亮、简洁、柔和的效果,加强视觉与味觉的联想,提高食品的商品价值,促进消费者对其认知。  相似文献   

13.
周楚轶  陶冶  李游 《包装工程》2023,44(16):237-245
目的 传统手工技艺面临着环境丢失、生态迷失和传承缺失的问题,振兴传统工艺是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从设计学的角度探讨现代设计与手工艺之间的传承与创新,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方法 基于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产品设计,在厘清传统设计策略的基础上,以产品的文化意象为切入点,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器、术、道三个层次的分析,从文化知识的解构和重构角度开展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产品设计路径研究。结论 提出了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产品设计可视化流程模型,探讨了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文化知识转移路径。  相似文献   

14.
郭志强 《包装工程》2018,39(24):103-109
目的 研究传统文化意蕴在包装设计中的表现方式,为提升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提供方法参考。方法 基于包装设计案例的载体进行分析研究,并采用图像分析法的个案研究方式,对包装设计中的材料、色彩、图案、形态、留白等方面传统文化意蕴的具体表现方式进行探讨,将各元素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度阐释与相应的包装设计案例相结合,最终归纳出广泛性的方法规律。结论 将总结出的方法应用于设计实践,在增加包装设计文化内涵的同时,更能提升包装设计的附加值,并为传统文化意蕴在包装设计中的实现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磊  张莉娜  王骏  刘猛 《包装工程》2017,38(20):88-93
目的探讨如何将地域文化中的非物质性要素融入旅游食品包装设计中,满足消费者对旅游食品包装文化精神与使用功能的双重诉求,进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方法通过对滕州地域文化的分析,运用语言学"转译"的概念和方法,将滕州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转化为现代包装设计语汇,并运用于产品的包装设计开发中。结论对地域文化非物质性要素的形态转译,是体现地域文化特性的新尝试,也是探索旅游食品包装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冯青  张承嫄 《包装工程》2019,40(24):56-64
目的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食品包装设计已经成为当今设计的趋势,如何挑选适合食品包装设计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获取用户需求的重要度,提高包装设计的满意度,已成为传统文化食品包装所面临的问题。方法提出了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传统文化特色食品包装设计因素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用户需求层次的五个方面及具体需求,在对用户需求进行分解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食品包装设计因素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建立判断矩阵和相对重要度计算,确定了用户需求的权重并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从而获得了设计因素的相对重要度。并依据食品包装需求建立了相应的传统文化元素库,根据调查问卷结果选择了相应的传统文化设计元素进行设计。结论以某款月饼包装设计项目为例,根据用户调研所选择的传统文化元素对其进行了设计,并通过对设计因素的重要度排序,明确了设计方向,指导了设计方案的优化和改进,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所生成的方案进行了评价,完成了最终的设计方案,验证了所提设计因素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论包装设计的文化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迟天尧 《包装工程》2004,25(5):111-112
包装设计的发展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的,包装设计从多方面传递文化信息.文化影响着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增强人们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信息传递,加深文化性是今后包装设计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国传统食品包装的材质构成、工艺造型和装饰特点,进而归纳总结出其中蕴含着的道法自然、以人为本和生产节用的传统哲学思想。结合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现代包装设计借鉴传统哲学思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和节约设计是传统哲学思想对现代包装设计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舒望 《包装工程》2018,39(16):270-273
目的色彩作为视觉符号的重要构成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着食品包装设计的整体视觉呈现。伴随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色彩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也愈发丰富。探究色彩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方式。方法从食品的重要性和食品包装的发展谈起,结合当前商业环境中的食品包装设计,紧扣色彩在食品包装中的重要作用,分注目性、形象性、味觉性、情感性和地域性五个方面就色彩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多样化表达方式及具体运用展开探讨。结论科学地将色彩与食品包装设计融合,不仅能够使商品的视觉效果得到美化,还能最大限度地引起消费者关注,调动消费者的主动性,促进产品销售,是打开食品包装设计多元化发展大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