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调频法,以体重为300~500g听觉正常的成年豚鼠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声压级、不同中心频率的窄带噪声以及白噪声掩蔽下,所引起的频率辨别阈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当调频刺激器载波频率为1000pps时,85dB(A)以下的掩蔽声对豚鼠也△fr的影响,虽然是随掩蔽声级的增加而增加,但影响不大,P>0.05。但当掩蔽声级在90dB(A)以上时,对刺激器各载频250、500、1K,2K,4K等所产生△fr的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P≤0.0001;二、用带为100HZ的窄带噪声及20—2000HZ的自噪声作为掩蔽噪声其声压级定在90dB(A),窄带噪声的中心频率选为500,1K、2K、…  相似文献   

2.
强噪声对听觉的感受和辨别功能均有影响,但二者并不平行。对于后者,已有的研究尚少。本工作系统地比较了强脉冲声暴露后豚鼠的听觉感受阈及辨别阈受影响的时间、程度及恢复情况,所用强噪声为由一串波宽为0.1ms、间隔0.9ms的矩形波经扩音系统产生的宽带脉冲声,其时程为30ms,峰值强度150dBLp,每秒一次,连续暴露2小时,在预先装好慢性记录电极的清醒豚鼠上(共14耳),用单个短声及重复短声调频、调幅、调相诱发的皮层慢反应作指标,测定听阈、频率辨别阈、强度辨别阈和相位辨别阈的变化,并进行比较。主要结果如下: 1.听阈变化;在暴露后2—4小时14…  相似文献   

3.
听觉辨别阈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用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新型调频调幅调相声刺激器,准确地在人(用心理物理方法)和豚鼠(用电生理方法)测定了听觉的频率辨别阈(Δf)、强度辨别阈(ΔI)和相位辨别阈(Δ)。在听力正常的受试者,测得的Δf为1.3±0.6pps(pulsespersec.以下同,编者注),ΔI为0.4±0.2dB,Δ为0.9±0.3°。在听力正常的豚鼠,它们相应为2.5±1.1pps,0.5±0.2dB和1.2±0.5°。文中详细地介绍了所用刺激器的设计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4.
陈瑜  谢凌云 《声学技术》2010,29(4):400-405
传统用于声音压缩编码的掩蔽效应模型是在单一听觉模式下获得的,而现今的多媒体技术是视听交互模式。在有视觉刺激情况下,人耳声音的掩蔽特性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了研究视觉刺激对听觉掩蔽效应的影响,从视觉与听觉心理的相互关联性入手进行了窄带噪声掩蔽纯音和宽带噪声掩蔽纯音两类心理声学实验。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在听觉判断的同时给被试呈现三种不同提示状态的视觉刺激,对在200~7700Hz的频率范围内的噪声掩蔽阈值进行实验测定,并将结果与无视觉状态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对实验结果进行了信度检验、效度分析和显著性分析之后,利用相关视觉提示促进理论和注意能量分散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解析。  相似文献   

5.
适当剂量的噪声暴露后,在动物脑皮层可发生“易化”现象,表现为诱发电位振幅的明显增大及频率辨别阈的降低。这与噪声使听觉功能变差总的损伤规律不一致,因而有其特别的理论兴趣。为了深入探讨其发生机理,本工作在猕猴记录了皮层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并比较了它在噪声暴露前后的变化。 共记录了32组神经元(每组经限幅筛选后包括2—3个神经元)的放电,其中20组为听觉神经元,12组为非听觉神经元。暴露噪声为 1000pps的重复短声,110dBLp,持续2—10分钟,或9000个宽频脉冲声,其峰值强度为135dB,脉宽约10ms。从放电率直方图上分析,20组听觉神经元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验证并量化突发性强感觉刺激下的神经肌肉下意识反应优先效应.方法 36名大学生分别完成弱声及突发性强声刺激条件下的听觉简单反应、音调辨别反应和音调选择反应任务,并以表面肌电图监测被试相关肌肉电活动.结果 突发性强声刺激下的肌电活动潜伏期远短于各种反应时间(较简单反应时快322±39ms),且强声刺激显著干扰各种听觉反应任务,对简单反应时的延滞达224±123 ms.结论 研究证实了突发性强听觉刺激下神经肌肉反应的下意识优先效应,突发性强声刺激对各种反应时任务均造成显著干扰.研究结果提示突发性强刺激条件下的表面肌电信号或可作为车辆主动性防撞系统的控制输入.  相似文献   

7.
工业噪声污染是影响工人健康和工作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在传统降噪措施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掩蔽作用可以达到明显的主观降噪效果。为了研究声掩蔽作用对大脑皮层响应的影响,以雨滴声掩蔽电焊声作为实验声信号,收集19名健康志愿者的脑部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通过统计学处理分别得到噪声和掩蔽声信号刺激下受试者的脑部激活区域,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接受电焊噪声原声刺激时,主要脑部激活区域为颞叶、中央后回、扣带回和额上回;在接受电焊噪声雨滴掩蔽信号刺激时,主要脑部激活区为边缘叶和枕上回。对电焊噪声雨滴掩蔽前后激活脑区的差异性分析表明,情绪处理相关的前额叶区激活更为明显。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分析声掩蔽作用引起显著影响脑响应区域的方法,这为声掩蔽及其心理效应的评估提供了客观生理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听觉功能的测定需用多种类型的刺激声,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频谱。在听觉研究的文献中,很少有对各种刺激声的频谱描述,偶尔有对个别刺激声的分析,精度也不高,一般只提供1/3倍频带的功率谱而已。对刺激声的准确频谱缺乏了解,常使听觉实验的结果分析难以深入,有时甚  相似文献   

9.
预先暴露低强度噪声对噪声损伤听力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噪声暴露可致听力损伤,产生暂时性或永久性听阈偏移。听力损伤程度除和噪声暴露参数有关外,还和听觉系统本身的生理和代谢状态有关[1]。实验证实,外毛细胞在声刺激后有类似耳肌收缩样作用[2],但这种收缩作用对听力的生物效应还不清楚。低强度无损害性噪声暴露对后来的强声刺激是否有保护作用,国内尚未见有报导。本实验以豚鼠为实验动物,预先暴露低剂量安全噪声,随后暴露能产生听觉损害的强噪声,观察前者对后者的听力损伤有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迅  梁之安 《声学技术》1996,15(1):28-28
调幅声是研究听觉机理一种有代表性的复杂声。本工作利用计算机叠加技术,诱发并记录了豚鼠(N=10)由调幅声诱发的听神经总合动作电位(AMeCAP),并系统研究了AMeCAP的一般特性及其与载波频率、调制波频率、调制深度、刺激强度等声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AMeCAP与原调制波在时域上相关特性包括其锁相关系的分析,为探讨时间模式的编码机理积累了系统的实验数据。用连续纯音或短纯音作调制波。对连续纯音或白噪声载波进行调幅,即可获得调幅声。若触发与调制波周期的固定相位同步,便可叠加出此调幅声诱发的C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