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章奎生  夏源龙 《声学技术》2003,22(4):282-287
电影对白录音棚是对音质具有极高要求的电影译制技术用房。文章论述了上海电影译制厂新建电影对白录音棚的音质技术指标、混响特性控制设计、声学材料与结构的设计与配置、声场扩散与声学装修设计、噪声控制设计及音质鉴测结果等。  相似文献   

2.
宋拥民 《声学技术》2016,35(5):442-447
介绍了长沙1 446座交响音乐厅的音质设计指标及技术措施,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声学缩尺模型两种方法对交响音乐厅进行了音质辅助设计,音乐厅竣工后也进行了现场音质测试。计算机模拟、缩尺模型试验与实测结果均表明交响音乐厅的音质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最后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交响音乐厅进行了音质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场演出的主观反馈也是一致的,这也说明交响音乐厅的音质设计是相当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宋拥民  章奎生 《声学技术》2008,27(2):247-250
用东方音乐厅客观音质参数的测试结果和访谈得到的主观评价结果对东方音乐厅与世界上14个大型音乐厅的音质效果进行了分析,虽然东方音乐厅的音质效果令人满意,但其音质究竟能够达到怎样的满意度却缺乏可参照的目标。按照音质相近等级相同的原则可以判定东方音乐厅的音质效果与柏林交响乐厅最为接近,文章应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推断东方音乐厅的音质效果达到了优异级。  相似文献   

4.
介绍银川演艺中心剧院的建筑概况、音质设计目标及建声措施,运用室内声场模拟软件对剧院音质进行计算,模拟结果验证建声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在工程竣工后的剧院现场进行室内音质检测,测试结果表明剧院建声设计达到预定要求,观众厅室内音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体育中心雅戈尔体育馆音质改建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波体育馆建成5成来音质一直不佳,文章指出了音质不良的原因,介绍了音质改建指标,设计计算方法、空间吸声体和吸声墙面用料,结构的配置设计等技术,改建后经现场测试与主观评价,取得了满意的音质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衡量一个电声产品的性能除了进行客观技术指标测量外,对其进行主观音质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音质评价用的节目源不仅要系统全面,包括不同体裁和风格的音乐及语声、而且应该有严格的录音、制作质量方面的要求。有没有一种用于音质评价的高质量的“标准节目源”呢? 其实,为了制定统一的音质评价用节目源的标准样件,早在1987年我国电子部音响研究所就向国  相似文献   

7.
音质评价包括客观评价(测量)和主观评价(听音)两个方面。一般讲,音质客观评价多是物理意义和建筑意义上的。物理意义上的通常是指电声产品的客观技术指标;建筑意义上的通常是指评价用房的客观声学特性。音质主观评价涉及面较广,既有音质客观评价的要素,又有人的生理心理、素质素养、习惯爱好等因素。笔者就如何看待和进行录音作品音质主观评价谈些见解。录音作品音质主观评价的现实性一件录音作品,从创作、编辑、导演、演播到录音、制作,再到播放,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作品美不美或说欣赏价值如何,除了内容选择得当与否外,音…  相似文献   

8.
章奎生 《声学技术》2011,30(1):27-32
综述了国内外音乐厅设计与建设的发展历史和过程,介绍了国内外近四十个音乐厅的建设与设计概况及规模体形、主要音质指标和主观音质评价等级等.文中还着重介绍了音乐厅音质设计的三大方面和六点关键技术及我国音乐厅建声设计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9.
师军  宋拥民 《声学技术》2023,42(2):230-233
1500座大剧场是平潭国际演艺中心内的核心厅堂,首演后外界对其室内音质效果给予较高评价。文章用该剧场客观音质参量的测试结果与世界上14个已有评价的剧场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平潭国际演艺中心1500座大剧场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在音质参量上关联度最相近。专家们对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音质评价较高,这也表明了平潭国际演艺中心1500座大剧场的音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李佳菊 《声学技术》2022,41(2):240-245
乐罩是有自然声演出功能剧场舞台表演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防止有限的自然声能被舞台吸收和逸散,并。文章分析了24座剧院加乐罩前后音质参量实测数据,研究了加乐罩前后音质参量的统计特性。加乐罩后的剧院,在混响时间、早期衰变时间、强度因子、舞台支持度等音质参量上均有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水下吸声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水下吸声机理,综述了常用的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以及国内外水下吸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归纳出水下吸声材料的3个发展方向,即理论计算指导材料设计、提高材料低频吸声性能和增加频宽及提高材料耐水压和耐蚀性。指出具有高强度、高耐热性、高耐蚀性和良好吸声效果的金属多孔材料,特别是夹心复合吸声结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局域共振机理的吸声超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其负等效质量密度、负等效体积模量和两者"双负"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基于局域共振机理的声子晶体型、薄膜型、声子玻璃型和频率编码型等吸声超材料的结构形式、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还介绍了基于其它吸声机理的超材料的结构特点、吸声原理和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吸声超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吸声侧壁对微穿孔共振结构声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蔺磊  王佐民  姜在秀 《声学技术》2010,29(4):410-413
在微穿孔共振结构的空腔侧壁铺设吸声层将增大空腔的声顺,引进空腔的声阻,从而明显改进结构的吸声特性。与对应的刚性壁面空腔结构相比较,吸声壁面结构的吸声系数共振峰频率降低,频响曲线平坦,峰-谷起伏减小。其特性与填满吸声材料的空腔结构基本相同。相应的理论公式得到实例的有力支持。与三维理论相比较,一维理论比较简洁,仅需引入材料的垂直入射吸声系数。其预测的共振结构吸声系数幅值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但是没能充分反映吸声材料对共振峰频率的影响,预测的共振峰频率偏高。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吸声尖劈测试用驻波管系统的研制及相关试验的研究工作。本系统的构建与测试基于驻波比原理,管体矩形截面为0.6 m×0.6 m,长度为7.2 m。系统通过传声器传动系统实现管内声压随距离变化的自动测量,距离分辨率可达0.3 mm(5 mm/s移动速度下),在40 Hz~280 Hz频段内可对材料的吸声系数、声阻抗、反射系数、声导纳进行测试,克服传统驻波比测量方法测试精度不高、测量效率低的缺点,为高效、准确测量材料吸声性能提供很好的途径。目前还未见国内关于类似系统的报道,依据相关国家校准规范经第三方计量部门鉴定,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要求。同时还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对实际吸声尖劈测试具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吸声材料广泛应用于车辆噪声控制中。将响应面法引入整车声场建模中,研究对象为敷设有大量吸声材料的某商用车驾驶室。首先通过面板声学贡献度分析选定需要的设计变量,进行试验设计,建立考虑吸声特性的驾驶室仿真模型,用以进行数值试验得到响应变量,进而构建驾驶室声场的响应面模型。应用得到的响应面模型对驾驶室各位置吸声材料的厚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在减少吸声材料厚度的同时也有效提高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固体力学的波动理论,利用材料的弹性模量、损耗因子和密度等基本弹性常数,推导了材料的声波速度和声阻抗的实部、虚部,以及衰减系数的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材料声反射系数和衰减系数随材料声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材料声学性能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通过优化物理参数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声学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设计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结构的钡铁氧体吸波涂层,分析了超材料的结构设计对钡铁氧体涂层吸波性能的影响,并对涂层的吸波机理进行了研究和讨论。通过仿真发现,钡铁氧体涂层经超材料设计改进后,吸波性能得到大幅增强,改进后的钡铁氧体涂层存在最佳的匹配厚度2.5mm和电阻膜方块电阻值70Ω/,此时涂层的吸收带宽最大,并存在两个吸收峰,在8~18GHz频段内反射损耗都小于-10dB。钡铁氧体通过超材料设计改进后,吸波性能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的计算及其优化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田春  赵乃勤  师春生  李家俊 《功能材料》2005,36(7):988-991,995
吸波材料是现代武器系统隐身技术的关键材料,随着近年来隐身技术的迅猛发展,吸波材料的研究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目前常用的涂覆型吸波材料和结构型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的基本计算方法,并且对吸波材料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海泉  陈秀琴 《材料导报》2003,17(Z1):170-173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吸波材料的研究动态,介绍了传统吸波材料以及新型吸波材料,如铁氧体吸波材料、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纳米吸波材料、手性吸波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导电高聚物吸波材料,雷达红外兼容吸波材料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20.
磁性电磁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性电磁波吸收材料是吸波材料最重要的分支,随着制备技术的发展和背景牵引,第二代磁性吸波材料正崭露头角。本文对两代磁性电磁波吸收材料的研究背景、吸波特点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吸波材料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