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主要研究了聚酰亚胺纳滤膜分离酮苯一润滑油的性能.考察了操作压力、温度、料液流量、料液中润滑油浓度及酮苯比等因素对膜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并考察了长期运行情况下膜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随压力增大、温度升高和料液流量增大,膜通量也随之增大;料液中润滑油浓度的增加使膜通量减小,料液中酮苯比的增加可增大膜的通量;以上各种情况对膜的截留率影响不大,截留率稳定在95%以上;在40天的运行期内膜的分离性能变化不大,说明此聚酰亚胺膜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废水回用为目的,采用自制的荷正电复合纳滤膜处理褐藻酸钠生产废水,对影响纳滤过程的因素,如操作压力、料液流速、膜的清洗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该纳滤膜对废水中的总溶解性固体、盐度、硬度、CODCr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废水经纳滤处理后,出水的CODCr为21.4mg/L,去除率为93.0%;对硬度的去除率为88.3%,能很好实现废水的软化和有机物的去除,出水可回用于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3.
膜特性对纳滤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纳滤膜特性角度,综述纳滤膜孔径、孔径分布、膜厚度、孔隙率、粗糙度、表面电荷、亲疏水性等膜特性对纳滤过程中膜污染及分离性能的影响;阐述纳滤过程中,操作压力、时间、温度、溶质浓度、pH、离子强度及膜污染等因素对膜特性的影响.对于膜分离及膜污染的认识和控制、膜性能的提高、清洗方式的选择及膜制备工艺的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操作条件对双极膜电渗析性能和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双极膜电渗析处理味精等电母液时的过程性能和膜污染,连续5批试验,考察了操作电流、流速、温度和酸室初始浓度对电渗析性能(硫酸根的平均再生率、能耗总和)和膜污染(膜湿重及能耗增加量)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操作电流是极显著影响因素,流速和温度是显著影响因素.其最佳操作条件为电流4.0 A,流速10cm/s,温度35℃,酸室初始浓度0.05 mol/L.  相似文献   

5.
大黄素等天然药物的纳滤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F270纳滤复合膜对几种不同分子量的天然药物(如大黄素、咖啡因)进行了纳滤行为研究,并考察了操作压力、浓度、pH、离子浓度等因素对纳滤膜截留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NF270纳滤复合膜截留分子量在300左右(例如对相对分子质量为270.23的大黄素几乎100%截留,对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咖啡因截留率小于60%);随着pH的增大,纳滤膜对大黄素的截留率稍有下降,对其他三种药物的截留率略有升高;改变溶液的离子浓度,纳滤膜的截留率和通量均下降.选择适宜的操作条件可以实现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和浓缩.  相似文献   

6.
采用DL和DK两种型号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处理含微量钙离子的硝酸铵水溶液,考察了跨膜压差、膜面流速、料液温度等条件对硝酸铵的透过率、钙离子的截留率以及透过液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可以在保持对硝酸铵透过率不低于90%的同时,对钙离子有最高80%的截留率;提高跨膜压差会首先提高截留率,再降低截留率;提高膜面流速会提高截留率;透过液通量主要受跨膜压差和温度的影响,均为正相关;实验结果还表明,常量硝酸铵的存在降低了纳滤膜对微量钙离子的截留率.  相似文献   

7.
陶瓷微滤膜滤除骨架镍催化剂微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用陶瓷微滤膜脱除骨架镍催化剂微粒的方法,研究了操作压差、膜面流速、温度和料液浓度等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确定了简单而有效的膜清洗方法与合适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中膜的污染现象不严重,主要的膜过滤阻力来自形成的滤饼层,采用平均孔径0.2μm的陶瓷膜,在合适的操作条件下,膜稳定通量为1050L/(m2·h),渗透液中镍含量小于3mg/L,截留率满足了化工产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取超滤膜对乳清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NF270纳滤膜的通量衰减规律以及对乳清中盐和乳糖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压力由0.4 MPa增加到0.6 MPa时,纳滤膜稳定通量增大,膜通量衰减加重.纳滤膜的盐截留率先下降后上升,乳糖透过率略有增加,增加压力有利于乳糖和盐之间的分离;当压力为0.6 MPa,转速为418.6r/min,在蛋白质的等电点pH值为4.8时,纳滤膜通量小且膜污染最为严重,此时盐截留率最低;pH值为3时所对应的膜通量与料液呈中性时相比,乳清通量增加,且通量衰减幅度小,此时盐截留率为30%,乳糖透过率达80%,因此酸性条件有利于提高通量及乳糖和盐之间的分离效果;提高膜表面的湍动程度时,膜通量增加且膜污染减弱,相应的纳滤膜的盐截留率较小,而对乳糖的透过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纳滤在L-鸟氨酸后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纳滤技术代替活性碳对L-鸟氨酸发酵液进行脱色的可行性.从6种有机膜中选择了截留分子量为500的纳滤膜,并考察了料液pH、温度、压力、离子强度对L-鸟氨酸膜透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透过最优条件为:料液温度t=45℃、pH=9.0、操作压力p=2.0 MPa,在此条件下渗滤透过液的透光率T430 nm=96%,L-鸟氨酸收率达到95.8%.此方法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分离有机物/水混合物的聚丙烯酸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聚丙烯酸(PAA)的不同类型分离膜的制备工艺,及在有机物/水混合物中的渗透汽化(PV)分离性能,重点讨论了交联剂浓度、高分子网络结构、支撑膜和共混膜性能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简要分析了操作参数如料液浓度、操作温度等影响因素,并提出了PAA膜在今后研究开发中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膜法染料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乙酸纤维素纳滤膜 ,对染料厂的高盐度、高色度、高CODCr染料废水的处理操作条件 (进料量、压力 )、浓缩过程 (染料含量、浓缩倍率 )、膜的污染和清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 .结果表明 ,用纳滤膜技术处理染料废水时 ,过程的通量随着进料流量和操作压力的升高而增大 ,并随着浓缩过程的进行即染料含量和浓缩倍率的增加而下降 ,但仍对染料保持很高的截留率 ,且在高染料浓度 (高浓缩倍率 )下 ,压力对通量影响下降 :在过程回收率达到 80 %(浓缩 5倍 )的情况下 ,膜对废水中色度和CODCr的去除率仍相当高 ;有效的膜清洗则可提高纳滤膜处理染料废水过程的效率 ,延长膜使用寿命 ,从而使纳滤膜法染料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更具实用价值 .  相似文献   

12.
面向饮用水制备过程的纳滤膜分离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纳滤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制备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制备优质饮用水的有效方法.依据电荷效应,纳滤膜可以降低水质硬度,去除饮用水中对人体有害的硝酸盐、砷、氟化物和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依据筛分效应,纳滤膜可以有效地去除农药残留物、三氯甲烷及其中问体、激素以及天然有机物等有机污染物.文章详细综述了国内外纳滤膜技术在饮用水制备中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纳滤膜对地表水或地下水中存在的各种无机、有机污染物的分离特性及饮用水制备过程中的纳滤膜污染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纳滤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规模化应用正在受到广泛关注.而纳滤膜的筛选与膜系统的优化设计是应用过程中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纳滤膜种类繁多、对溶质截留范围宽、分离机理复杂等多变因素决定了纳滤膜系统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设计模式,而不是简单模拟反渗透膜系统.选择NF270芳香族聚酰胺材料纳滤膜为例,论述了不同类型的无机盐溶液在不同压力、流量、盐度、温度、pH值等条件下,浓差极化因子对商品化纳滤膜性能的影响;并与反渗透膜性能变化规律和系统设计进行对比,给出了此类纳滤膜在一定盐度进水条件下的合理化设计建议:1)设计压力与进水盐度无关;2)系统回收率与流程长度无关;3)盐的截留率只取决于系统收率.试图为纳滤膜选择及纳滤膜系统设计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提出完整的纳滤膜系统设计新模式做出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纳滤在有机相分离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纳滤在有机相分离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阐述了操作条件、物料性质及膜材料等一些因素对纳滤膜在有机相中分离过程的影响,并对一些经验传递模型进行了描述.纳滤在有机相分离过程中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催化剂回收、以及制药工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用纳滤膜处理含悬浮物矿井水的工艺流程,考察了纳滤膜不同操作特性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及组合工艺对矿井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纳滤膜在过滤周期为30min采用逆料液回流冲洗,化学清洗周期5天,能够有效减少膜污染,恢复膜通量,稳定运行4周的试验数据表明,该工艺对矿井水的处理效果明显,出水稳定,出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6.
纳滤膜分离洁霉素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洁霉素生产废水,采用国内外多种纳滤膜在不同工况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研究,筛选和确定了适用纳滤膜的种类和其最佳工作条件,为纳滤膜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纳滤深度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膜污染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Osmonics的DK和DL纳滤膜对抗生素制药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对纳滤膜污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DK膜的通量随时间的下降幅度小于DL膜,截留率大于DL膜.随着溶质浓度或溶液温度的升高,纳滤膜的通量下降幅度增大,截留率增大.采用ATR-FTIR及EDX分析膜面污染物质,并结合水质分析结果可知,3 h纳滤过程中引起膜污染的主要物质是硫酸钙、碳酸钙等无机物.为了控制膜污染,考察了在原料液中添加药剂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盐酸或柠檬酸能使膜通量下降减缓,却使截留率降低;添加EDTA能使膜通量下降减缓,并使截留率增大.添加药剂后,膜面污染物的红外吸收峰被削弱,钙、硫和氧元素的质量百分比降低.其中添加EDTA后,膜面红外谱图及元素组成与清洁膜最接近.  相似文献   

18.
Partial desalin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glyphosate liquor by nanofiltration under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in this study. These operation modes were direct nanofiltration, diafiltration, dilute-diafiltration and interval washing-nanofiltration. The four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in terms of glyphosate recovery and NaCl removal. Diafiltration and dilute-diafiltration performed better than direct nanofiltration. The glyphosate loss was between 11.5% and 18.8% when the dilution factor varied from 0.4 to 0.8. Interval washing-nanofiltration alleviated the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and membrane fouling to a certain extent. Dilute-diafiltration may be the best operation mode in terms of glyphosate recovery, salt removal and cost.  相似文献   

19.
多肽和氨基酸纳滤膜分离中的膜污染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期有关多肽和氨基酸的纳滤膜分离过程中的膜污染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膜表面浓差极化层或凝胶层的形成以及多肽和氨基酸与膜的疏水或静电吸附是导致该过程膜污染的主要原因,调节溶液的物化条件,改善膜材质的性能和提高亲水性是当前膜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