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兴全  杨俊坤 《包装工程》2022,43(18):425-433
目的 为促进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挖掘并分析“茶马古道”的多维文化内涵,寻找新视觉、新维度、新形式的特色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模式。方法 以“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脉络为核心,对中国茶马古道沿线相关区域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总结和提炼茶马古道的核心文化元素和文化因子,并进行再设计,力求构建一套以茶马古道为主线的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并通过具体设计步骤和过程加以阐释。结果 基于上述方法,以茶马古道相关文化元素为核心,开展设计实践,所得文创方案在“形”“色”“意”的结合上有较好的突破。结论 通过对茶马古道文化元素和符号特征的再设计,结合现代科技和网络信息平台,寻找传统文化和创新产品的最佳结合点,使其既有符合当代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属性,又有作为精神文化传播价值的文化属性,为传统文创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和茶马文化在现代市场的有效传承和传播提供新思路,并能够为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包括成渝两地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将艺术价值与时代价值统一起来。针对羌绣文创产品,当前人们大多关注其艺术价值、数字化设计与市场开发方面,忽视了羌绣文创产品的审美教育价值(以下简称美育价值),因此要将产品设计和美育价值建构融合在一起研究。首先,为羌绣文创产品提炼美育价值内容;其次,以数字技术助推羌绣文创产品美育元素的跨界设计;然后,挖掘并满足羌绣文创产品潜在消费群体的美育元素;最后,要对羌绣中的文化内容进行转译以适合文创产品的数据化应用。此外,为广泛推进其美育价值,需要建设羌绣美育文创产品数据库。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与图像分析整理出羌绣美育价值符号,使用田野调查法及人物访谈方式了解羌绣文创产品类型及羌绣美育价值的数字化设计情况,以及数据库的建立情况。 结论 在数字化背景下,羌绣文创产品设计需要在空间设计、交互体验和文化转译上将羌绣文创产品的美育价值融入其中,从而为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周莉  梁葵 《包装工程》2022,43(18):441-448
目的 研究茶马古道文旅融合下的羌族羊皮鼓发展现状,给处于发展滞后的羌族羊皮鼓创新设计提供方法与思路,实现羌族地区特色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性转化。方法 根据茶马古道文旅发展下的文化产品需求,分析当下羌族羊皮鼓发展的困境与突破方向,探索羌族羊皮鼓创新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丰富产品类型;加强特色发掘,增强文化创意;加强材料与工艺开发,增强材质与技术创新;加强科技融合,增强数字化产品创新等来实现羌族羊皮鼓的创新设计。结论 对处于茶马古道文旅发展下的羌族羊皮鼓传承与创新设计,需根植羌族特色文化,以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多元化的文化创意思维认识和新材料、新技术革新的手段来探索羊皮鼓的产品特征、审美意识、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带动产品的销售,推动羊皮鼓在现代生活中的活态发展,促进羌族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刘靓 《包装工程》2020,40(24):294-300
目的 为保护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羌族文化产业经济价值,提出一种基于形状文法的羌绣纹样创新方案。该纹样方案既包含羌绣传统民族特征;又与时俱进,符合当代审美。创新纹样与设计产品有机融合形成具有羌族特征的文创产品,传播羌族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方法 首先,将收集的羌绣纹样资料进行提取、筛选、组合;然后,提取核心纹理,运用形状文法设计基本图形元素;最后,运用形状文法对基本图形元素进行演变,设计出新的纹理方案。结论 基于传统羌绣纹理,运用形状文法产出纹理创新方案。以不同形式的设计产品为应用载体,使纹样创新方案和其有机融合,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由此增加传播羌族文化的媒介和途径,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蕾  张欣  胡慧  邱雁 《包装工程》2022,43(2):358-366
目的针对羌绣发展面临传承困难、创新意识淡薄、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展开研究与分析,提出基于数字化保护与产业化应用的羌绣服务设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和羌绣应用平台的搭建,满足绣娘与羌绣爱好者的学习、售卖需求,实现羌绣的长足发展。方法基于改进的SIFT针法图样特征提取方法进行AI针法识别、形状文法与图像拼接算法实现DIY纹样设计、定性定量的用户研究方法,分析目标群体在体验羌绣过程中的使用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羌绣服务设计平台的具体功能。梳理绣娘与羌绣爱好者的不同使用需求和流程,建立绣娘与绣友两种移动端模式,设计相应的信息架构与人机界面,最后利用改进的整体评估可用性问卷对交互原型进行评估。结论搭建了可实现羌绣数字化保护与产业化应用的羌绣服务设计系统,改变羌绣教学传承模式,提供多元化销售渠道,引入机绣完善羌绣产业化模式,实现羌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钟玮 《包装工程》2017,38(16):190-194
目的对羌绣本土手工艺生活文化、社会变迁及转型中的现代性资源进行再认识。方法通过实地踏查,对本土住民、羌绣手工艺生产者、设计者的访谈,以及各形式历史文献及资料搜集与个案研究等方法,认识羌绣本土手工艺文化创意转化的核心价值。结论受全球化影响,市面的文化创意设计在风格展现上趋于类同,各地传统文化风貌逐渐失去独特个性,也间接地破坏了地方社会传统结构与认同。以羌绣本土手工艺资源的再认识为出发,在此基础上,提出羌绣手工艺资源如何被转化及运用于文化创意设计的思路方法与建议。以此认同羌绣手工艺文化创意之转化对于羌绣本土手工艺的现代性实践,以及重塑本土文化与区域活化有着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羌绣是羌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对羌绣的起源和文化内涵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从构图和色彩两个方面来分析羌绣纹饰的美学特征。根据云间羌饰饰品的包装需求,结合羌绣纹饰的美学特征,将羌绣纹饰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当中。通过包装设计中对羌绣纹饰的应用来传承和发扬羌族的民族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8.
通过汴绣、羌绣的历史发源、流变、风格、特性的分析比对的研究,立足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发展规律,从品牌战略化,市场规范化,知识产权化;营销创新化、工艺创新化的需求上促进学术研究进一步强化,构建汴绣和羌绣新的传承和发展。无论是汴绣还是羌绣,它们都将随着时代变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它们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但同时又会取百家之长,补己之短,在保留自身特色风韵的同时,又能融入当代人民生活风尚,与时俱进,发扬光大,为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当今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9.
羌绣纹饰在玩具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羌绣纹饰的题材、构图、色彩入手,分析了羌绣的纹饰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从情感、形态、色彩3 个方面,对羌绣纹饰在玩具设计中的运用方法作进一步探讨,指出创新的设计运用手法和多渠道的产品开发,将是羌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羌绣纹样在现代设计活动中的视觉表现形式单一,其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向受众传播有效的文化信息。针对现有研究局限,提出基于图像学理论探讨其在动态海报设计中的设计思路。方法 在分析羌绣纹样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羌绣纹样的视觉传播应借助动态海报的发展优势,以图像学理论为指导归纳出动态海报的设计原则并建立设计流程。结果 从图像学理论的研究框架出发,构建羌绣纹样的图像学解读、提取及转化模型来指导设计应用,将提取出的图形元素按主题分类,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形状文法的演变规则,应用于海报图形元素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以进行羌绣纹样主题动态海报设计。结论 基于图像学理论的三个层面,提炼出羌绣纹样的“形”和“意”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性,创新性地提出依托动态海报这个载体,使得羌绣纹样向受众传达的设计内涵更加丰富,在传播和传承羌绣非遗、建设民族文化自信方面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在当前新媒体时代,有利于羌绣纹样借助动态海报的技术手段以更加形象的、生动的、多元化的形式呈现给大众。  相似文献   

11.
历代文献中对于氐、羌民居的记载虽然零星,却为当下窥寻从氐、羌到番民再到藏、羌的民居演变轨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线索。氐、羌通过几千年来的迁徙、融合、混居所形成的民居文化,不仅是因地制宜的朴素造物观的体现,也是从古至今多元文化互渗融通的结果。氐、羌民居文化的传播路线历经陇南、川西北至川南、滇地,既与茶马古道相对应,也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及当下正在发掘的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带基本重合,有力证明了氐、羌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边蕊 《包装工程》2023,44(20):398-405, 425
目的 针对汴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目前所遭遇的发展困境,探索将视觉设计手段应用于汴绣产品创新发展策略,助力汴绣产品创新发展与应用,进而为非遗文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汴绣工艺的历史及现状,从汴绣产品创新发展的角度,对其中文化元素进行提炼总结,通过符号化设计、包装设计、交互APP设计、产品种类拓宽这四个方面,改善汴绣产品的相关应用需求设计,探索汴绣的创新性转化途径。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的传承与发展,可以运用视觉传达手段进行完善,将传统技艺与新锐设计思维进行融合与创新,通过对汴绣工艺产品进行符合时代的传承的设计改进,为汴绣工艺的传承与应用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庄冬冬  孙捷 《包装工程》2016,37(22):52-55
目的对聚居在我国南方丝绸之路和滇藏茶马古道之上的,以口承文化为主的白族的锻造技艺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考察的"直接观察法",搜集整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审视白族锻造铜银的技艺及纹饰,以此为标本探讨其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传承与演进。结论白族人仍将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和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仍然是无可替代的,这种"技艺即生活,生活即文化"的传承方式是研究白族文化承传与演进的重要活化石。  相似文献   

14.
李加  张景 《包装工程》2024,45(4):485-490
目的 世代相传的蜀绣凝聚了悠久的历史价值、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极高的艺术价值。基于“美育”的视角结合AIGC技术进行创新设计有助于蜀绣的传承与发展。以人工智能的设计融合蜀绣的文化特色来开发文创产品及周边,使美育融入现代年轻人的时尚生活,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这既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也在传承创新中保护了非遗蜀绣的原真性。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与图像分析研究梳理蜀绣的历史与现状,并对蜀绣的传承进行实地调研,掌握目前蜀绣的纹样技艺、创新传播等情况并进行系统梳理。使用AIGC进行创新设计,并将创新设计应用于文创产品研发,最后进行数字化推广。结果 通过AIGC为蜀绣带来了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再灵活运用以线带面、绣画结合的方式,使人工智能美学助力非遗传承。结论 AIGC融合蜀绣的创新设计提升了文创产品的科技精神与内涵,赋予了蜀绣传承与发展重要的时代革新意义,数字化推广也使蜀绣的传播方式与受众群体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李克难  倪畔 《包装工程》2022,43(18):434-440
目的 倡导将茶马古道元素运用到出口茶叶包装设计中,并通过对字母文字的汉字式设计,使中国文化和茶道精神随出口茶叶得以广泛传播,提高出口茶叶产品文化附加值,进一步拓展茶叶出口市场。方法 通过分析证明茶马古道元素运用对出口茶叶包装表现中国文化和茶道精神的代表性作用;通过反思现阶段出口茶叶包装的不足与面临的困境证明出口茶叶包装设计中对字母文字的汉字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中西文字形式差异总结字母文字汉字式设计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实例验证字母文字汉字式设计的可行性。结果 要让茶叶包装设计使茶马古道元素有效产生沟通、共情的效果,就必须重视字母文字的汉字式设计问题。合理运用对字母文字的汉字式设计,能有效避免现阶段出口茶叶包装设计与西方饮品包装设计趋同的问题。结论 当代国际关系背景下,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出口茶叶国际竞争力,在出口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合理运用以茶马古道元素为典型代表的中国茶文化内容。通过对字母文字的汉字化设计实现出口茶叶包装设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有助于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茶道精神,并将在更深的文化层面上强化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跨界思维下羌绣元素设计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舒悦  李万洪 《包装工程》2016,37(2):13-16
目的研究在跨界思维影响下,羌绣元素设计应用的跨界基础、跨界途径和跨界意义。方法在打破羌绣传统工艺和技术的思维局限的基础上,分析了羌绣元素以宗教符号为文态、图案纹样为形态、传统色彩为生态的跨界基础,提出在设计应用过程中基于业态和品牌、功能和空间、材质和工艺等的跨界途径,分析了近年来在相关领域中的典型案例,并阐述了跨界的重要意义。结论在跨界思维的影响下,羌绣元素打破了传统思维的"界限",与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领域产生碰撞和交融,从传统二维平面的应用向三维空间跨越时,单一刺绣元素的功能得到转变,因此能通过更多样化的空间形式以及更有效的途径传达羌族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与纳米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普洱茶热的科学理由 普洱茶是中国茶文化中的瑰宝,是茶马古道人文地理文化的创新,茶马古道中马帮驮载的茶篓在南方湿热气候中的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在其口部形成一个厚厚的茶饼,智者及时发现了它的特殊作用,并创造了生茶自然后发酵与熟茶后发酵的工艺,才有了今天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关于潇贺古道的研究多为沿线古村落和湖湘文化的研究,对于潇贺古道沿线石刻的研究多表现为文化背景、书法形式,而石刻形式及景观美学等在研究领域尚属空白。潇贺古道沿线石刻是当地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可视化表现之一,为探索总结以石刻为载体形式的人文历史、民风民俗以及景观美学,以潇贺古道为背景,潇贺古道沿线石刻为载体,通过收集、总结此线路的石刻资料,结合田野调查、口述历史、对比等研究方法,对潇贺古道沿线的石刻形式进行梳理和总结,探索潇贺古道沿线石刻形式及其背后的景观美学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潇贺古道沿线石刻形式丰富,表现多样,具有独特的湖湘景观美学意境。  相似文献   

19.
传说羌人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茶树时羌族人就开始饮茶,茶在古羌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日常饮食的必需品,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在羌人漫长的饮茶活动中形成了厚重而独特的羌茶文化。现代文明的入侵瓦解了传统的羌族生活习俗,带有明显羌族文化烙印的茶事活动逐渐淡出现代羌人的视线,羌茶文化于外族人更是无从谈起。北川县“古羌茶艺传习所”尽一己之力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羌茶文化的作用,它客观地记录和梳理出羌茶文化历史发展脉络,采用声、光、影等现代展示手段,结合传统的图文展示方法,再现了羌茶文化发展历程和羌族饮茶习俗,对羌茶文化的传承及羌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郭莹 《包装与设计》2023,(6):210-211
湖北民间绣活阳新布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间艺人图像创作的产物,也是婚俗文化的其中一个重要载体。本文研究阳新布贴与民俗文化传播的关系,考察阳新的婚俗文化如何促进阳新布贴手工艺的传承,分析作为婚嫁用品的阳新布贴制品如何以图案传播婚俗文化。研究希望为阳新布贴在新时代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换与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