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栉孔扇贝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研究,在对20个野生栉孔扇贝和20个养殖栉孔扇贝的基因组DNA的检测中,20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3条清晰可分辨的DNA片段,片段的长度为200-3000bp其中多态性片段分别为116和112条,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75.82%,和73.47%,杂合度分别为0.27和0.26。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出两个群体的近交系数为0.00129,遗传距离为0.028。栉孔扇贝野生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我国栉孔扇贝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质资源尚处于较好状态,应制定相应的渔业生产和管理措施加以保护,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都低于野生种群,这与人工累代养殖过程中,群体较小,近交机会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栉孔扇贝EST中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使用RepeatMasker软件在栉孔扇贝的6935条ESTs中发现了42条微卫星序列。选取其中的7个序列,根据微卫星位点的旁侧序列设计引物,并对设计出的引物在中国、日本、韩国野生群体中进行多态性检测,发现有6对引物能产生扩增产物,其中有3对引物可望在以后的群体分析及连锁图谱的构建中加以应用。该结果初步证实了在栉孔扇贝的ESTs序列中存在微卫星位点,从而为扇贝生物中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栉孔扇贝种群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不连续聚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中国栉孔扇贝和日本栉孔扇贝两个天然种群的六种同工酶。结果表明,两个种群具有基本相同的基因位点控制同工酶的表达,二者都具有居群内的个体差异,中国和日本的两个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P.99)分别为41.18%和45.45%,平均杂合度观测值(Ho)分别为0.1295和0.1531,平均杂合度预期值(He)分别为0.1695和0.2331,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5294和1.6363。日本栉孔扇贝自然种群的遗传变异明显高于中国栉孔扇贝自然种群。同时各群体中普遍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4.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子一代杂种优势的RAP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RAPD技术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子一代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对栉孔扇贝(C)、虾夷扇贝(P)及其正交F1(C♀×P♂)、反交F1(P♀×C♂)共4个群体的RAPD扩增带谱进行了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扩增带丰富的引物进行扩增,共得到l15条清晰稳定的扩增带,扩增片段大小在200~2000bp之间,其中有82个扩增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1.3%。栉孔扇贝与正反交子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0.0852和0.2886;虾夷扇贝与正反交子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0.2327和0.0559,杂种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各自的母本,系统树、Shannon多样性指数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两亲本群体内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8392和0.8451,均大于正交子代的群体内相似性指数,而小于反交子代的群体内相似性指数,表明正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升高,产生杂种优势;反交降低,未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与4个群体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计算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利用AFLP技术对新发现的中国明对虾的一个地理种群——韩国南海种群(SP)和中国明对虾的养殖群体(CP)进行了遗传分析。每个群体随机取样30个,5对AFLP引物获得326个位点。其中SP多态位点比例(P0.99)46.93%,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0.1884,Nei(1978)基因多样性指数(h)0.1197,群体差异性位点9个,占检测位点总数的2.7%。CP多态位点比例(R9q)51.84%,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0.1954,Nei(1978)基因多样性指数(h)0.1229,群体差异性位点19个,占检测位点总数的5.8%。SP种群各项遗传参数都低干CP种群。两个群体的非偏差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899和0.0102。利用中国明对虾的韩国南海种群和养殖群体杂交可以获得新的种质资源,这将为获得最大变异数量性状表型和基因多样性的产生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AFI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海湾扇贝的4个不同地理群体共80个个体利用7对引物组合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4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加拿大养殖群体48.8235%,墨西哥湾养殖群体49.2914%,秦皇岛养殖群体38.2353%,浙江养殖群体41.1765%。平均杂和度分别为0.1878,0.1886,0.1265和0.1618。遗传距离介于0.1188~0.0941之间。4个群体的Fst为0.1883。根据遗传距离绘制了UPGMA聚类图。4个群体间的遗传关系如下:加拿大群体和浙江群体聚为一支,墨西哥湾群体和秦皇岛群体聚成一支,最后这两支聚在一起。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累代养殖的浙江、加拿大、墨西哥湾群体仍保持较高的杂合度,与引种时间最短的(2年)、最为接近美国自然群体的秦皇岛群体比较,以上3个群体没有出现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显著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扇贝种间单对杂交一代幼虫ISSR标记的分离方式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舍单对培育的♂个全同胞F1幼虫进行ISSR标记,分析了双亲位点在杂交子代中的传递分离方式。所得到的总位点数中双亲和杂交子代共有位点1#家系占35.4%,2#家系占27.1%,两单亲与杂交一代共享位点将近占30%左右,表明双亲所携带的遗传物质皆传递给了F1代,证实种间杂交的成功。但杂交种F1从栉孔扇贝获得的位点数稍多于华贵栉孔扇贝,且前者的位点在F1中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后者。另外F1的每个个体与栉孔扇贝的遗传距离皆小于与华贵栉孔扇贝的距离,说明杂交子代在遗传上明显地偏向母本栉孔扇贝。另外在杂交子代中出现了较高比例的非孟德尔分离位点和非亲位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人工选育快速生长群体不同世代间的AFLP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7对AFLP引物组合检测了中国对虾连续五代选育群体基因组DNA的遗传结构,根据AFLP分析结果计算了选育世代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AFLP标记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检测效率,7对引物共产生500余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到33.7个多态性标记,平均杂合度为0.0854~0.1025,非常适合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群体之间的分化逐渐降低,群体的遗传结构开始趋于稳定,成为一个品系.  相似文献   

9.
泥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同工酶电泳技术对我国及周边海域的7个泥蚶群体的11种同工酶、近28个位点的表型变异及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同工酶在7个群体之间谱型上都存在较大差异。遗传变异统计结果表明:7个泥蚶群体多态位点比例(P.99)和(P.95)分别在39.3%~53.6%和28.6%~44.4%之间;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在0.035~0.083之间,平均杂合度预期值在0.086~0.186之间;而平均位点等位基因数在1.786~2.381之间。比较了7个群体之问的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表明,7个泥蚶群体明显地分为两大类群,第一个类群包括釜山、荣成、奉化、乐清、福鼎5个群体,它们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0072;第二个类群包括汕头和湛江两个群体,它们的遗传距离是0.0320;而这两个类群问的不同群体问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4279。因此这两个类群的分类学地位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红鳍东方鲀与假睛东方鲀的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对中国近海分布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资源进行深入调查,以确定红鳍东方鲀与假睛东方鲀(Takifugu pseudommus)的种间关系,利用根据红鳍东方鲀基因组序列设计的9对微卫星引物,对野生红鳍(WR)、野生假睛东方鲀(WP)两个地理种群和一个养殖红鳍东方鲀(CR)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对引物在三个群体中均表现为多态;共获得10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在5~25之间,9个位点在三群体观测杂合度的范围从0.8167到1.0000,三群体平均杂合度观测值E,排列顺序为wR(0.8661)〉WP(0.8272)〉CR(0.7832);3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其中WR和WP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586),WR和CR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0.0923);3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r很小,其中,WR和WP两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最小(0.0177),WR和CR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大(0.0290),与遗传距离的分析结果相一致。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显著下降,应及早加强对其种质的保护;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来看,红鳍东方鲀与假睛东方鲀应为同一个种。  相似文献   

11.
在优化的RAPD反应条件下,筛选出30条随机引物,用于龙须菜野生型青岛一个群体和选育品系福建莆田、江苏连云港、山东荣成3个栽培群体的DNA多态性分析,共扩增出263条DNA片段。龙须菜野生型青岛群体和选育品系的山东荣成栽培种群的平均杂和度为0.160,0.120,多态位点比例为40.68%,32.32%;两群体问的遗传距离为0.1136,遗传相似性为0.8926。福建莆田、江苏连云港、山东荣成3个栽培群体的平均杂和度为0.141,0.123,0.120,多态位点比例为36.50%,33.08%,32.32%;山东荣成/福建莆田,山东荣成/江苏连云港,福建莆田/江苏连云港栽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358,0.1425,0.0722,遗传相似率分别为0.8730,0.8672,0.9303。研究结果表明,龙须菜选育品系来源于野生型青岛群体,其快速生长的品系特征和遗传物质基础在不同海区环境保持相对稳定;龙须菜野生型青岛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高于选育品系群体,选育品系的变异水平随着栽培海区由北方向南方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从AFLP指纹和标记基因序列看我国养殖的四种鲍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九孔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鲍养殖对象,皱纹盘鲍与盘鲍则在北方被广泛养殖。对于皱纹盘鲍与盘鲍,尤其是九孔鲍与杂色鲍的分类关系,迄今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通过AFLP指纹的比较以及细胞核ITS-1和18SrRNA基因片段、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DNA序列的比较,发现九孔鲍与杂色鲍之间遗传趋异很小,只达到不同地方群体差异的水平;皱纹盘鲍与盘鲍趋异较大,可以认为是属于不同亚种。本研究结果同时表明AFLP技术是进行鲍种质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13.
马氏珠母贝选育系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AFLP技术对马氏珠母贝两个选育系DDS-G1和JCS-G1及大亚湾养殖群体(DDC)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5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谱带265条,DDC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9.25%,DDS-G1为73.58%,JCS-G1为75.85%.两个选育系的单态位点明显增加,而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有所下降.三个组间的遗传距离为0.1615~0.2744,两个选育系间的遗传距离较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代的选择,马氏珠母贝选育系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已发生改变,AFLP标记能够有效地监测选育系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不同纬度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AFLP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不同纬度的20份野生大豆和载培大豆(G.max)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较栽培大豆更为丰富;(2)根据AFLP分析结果,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完全划分为2类,并发现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的种特异谱带,说明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作为2个种有遗传基因的;(3)野生大啼和栽培大豆不同纬度品种间纬度相傧首先聚在一起,表明不同进化类型的大豆其遗传距离与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