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国信  吴鲜萍 《中国包装》2010,30(11):71-73
美味诱人的卤肉、色香味俱全的凉拌菜、制作精美的各式甜点……现如今,超市内的自制食品几乎涵盖了家庭烹饪的各个方面。对主妇来言,可以“一站式”购齐所需的菜肴,的确是既方便又省心。但这些主要依靠手工制作或现场加工的自制熟食,真能放心享用吗?  相似文献   

2.
烹饪理论教学是烹饪专业必须进行的基础教学,能为烹饪实操和烹饪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烹饪技术。在我国很多技工学校都设有烹饪专业,对整个烹饪事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了餐饮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是目前我国烹饪教育的主要力量,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实操、轻理论"的现象普遍存在,那么,针对这种现象,烹饪理论教学又该如何进行呢?  相似文献   

3.
食品良好的“色、香、味、形”刺激人们食欲,增加食物摄入,促进营养与健康。食物合理、正确的烹饪加工有利于人体对营养成分的摄入、消化与吸收。但不正确的烹调加工可能造成营养素的损失。特别是维生素类微量营养素,由于其在食物中含量少,稳定性差,烹饪中非常容易流失、破坏。维生素长期摄人不足,易造成缺乏性疾病。研究食物烹饪加工中维生素类微量营养素的损失途径和保护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涂俊明 《中国包装》2009,29(3):100-100
属于菊科类的多年生户外草本植物马兰,每逢春雨潇潇,大地回暖的三春时令,就会从泥土层里悄悄地透露出嫩芽来,几遍晨露饱饮后,便舒展出两三片嫩叶,支着粉嫩的幼茎,在春光里尤其翠绿油亮,散发着诱人的清香。马兰是我国南方广大区域内人们的传统农家野生菜肴之一,或凉拌或清炒或制馅,这些都是常用的烹饪方式。鲜嫩的马兰不仅仅是食用的上品佳肴,还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明目、降低血压等药理功能,早就被李时珍写进我国著名药典《本草纲目》之中。几千年来,生活在乡土田野上的农民每逢春光明媚的时节,就会提着竹篮,  相似文献   

5.
李霞 《中国科技博览》2010,(31):491-492
当前,职业教育在我国已成为一个较热门的话题,尤其是其中的烹饪专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生活模式发生了转变。社会对烹饪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尤其需要既懂得饮食营养又能科学烹饪的专门人才,而传统的以师带徒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些人才大部分是出自中等专业学校:这部分学生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但真正走上岗位还不能达到要求,这就促使学校在教学模式上需要采用产教结合的模式,而产教结合的方式又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教学中根据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途径,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方法,使生产与教学结合更紧。学生毕业后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加快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宏观层面上,烹饪专业院校的规模迅速扩大,结构呈现多样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一变化呼唤着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民主化、多样化。在微观层面上,随着办学自主权的逐步下放,怎样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形成什么样的办学特色,最终落脚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即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问题上,人才培养作为烹饪教育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整个运行机制的方向与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7.
烹饪对食物消化吸收及营养素有重要影响,烹调过程易产生有害物质对人身造成伤害。合理的烹调可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使其色香味俱全,并可杀菌去毒,消除危害人体的不良因素,故烹饪与营养是不可分割的两门科学。  相似文献   

8.
周拓 《中国科技博览》2011,(24):264-264
因为中国特色的家庭烹饪方式不是一个单层面的问题,它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烹饪方式作为一个个体,在全球范围的烹饪方式中的特殊之处,二是中国家庭烹饪作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9.
开放式整体厨房情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厨房是现代家庭最重要的场所之一,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渗透,以前主要出现在西方社会的整体厨房也越来越受到中国家庭的欢迎。但目前整体厨房在外观、功能、便捷性等方面普遍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从对整体厨房进行重新思考,让厨房不仅具备烹饪的基本功能,还能拓展为休闲、家庭情感沟通的场所,让使用者爱上厨房,快乐烹饪,把做饭当成一种乐趣。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烹饪大国,烹饪文化源远流长,大家对《庖丁解牛》中的娴熟刀法叹为观止。生活中常用基本刀法有切、片、剁、劈、拍、剞,这些刀法中有哪些力学知识呢?下面根据不同的基本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