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正> 日本200升钢桶生产最早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中期,1929年日本石油公司和小仓石油公司开始生产200升石油铁桶。上世纪50年代初,由于朝鲜战争的刺激,日本200升钢桶业一度得到快速发展,1952年的产量曾达到250万只。但1953年朝鲜战争停止,日本200升钢桶生产随即大幅下降,1954年产量减为90万只。从上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日本经济长期迅速发展,日本石油制品产量连年猛增,200升钢桶也连续增产,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国产闭口钢桶生产线关键设备卷边机的卷边封口成形力进行了评述,分析了设计中卷边封口成形力选取过大的原因;文章还对凸轮结构的卷边成形压轮与液压控制的卷边成形压轮的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上世纪50年代和至7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全国钢桶生产厂不过50家,每年新钢桶的产量不过400万只,钢桶一般采1.25mm~1.5mm的材料生产,每只钢桶可循环使用2~3次。长期的经济落后,限制了制桶业的发展,而大多数在流通中的钢桶都是旧钢桶,不仅外观质量不好,而且内部质量更糟,有的在使用的钢桶早已面目全非。但为了节省包装费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经济开始起飞,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使国内各行业都开始进入了高速发 相似文献
5.
底阀桶疏干炮孔的试验研究徐国顺(武汉工业大学湖北省武汉市43O070)王思明(新康石棉矿,四川省石棉县)1引言据某些矿山的统计资料,钻凿在非含水岩层中的炮孔,其中集水炮孔约占5—8%.这部份炮孔的疏干,如果采用专用疏干设备投资较多,且设备利用率过低。...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从1990年初秋起,作者有幸被邀参加由南京市包装公司和南京市包装协会根据中国包装总公司的步署对南京地区所属生产200立升闭口钢桶和柔性集装袋(flexible freightcontainer)的几家工厂进行产品生产许可证发放全面验收和督促的全过程。因此,有机会对南京地区所属各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包装产品很多都是一次性使用,使用后即成为废弃物,资源消耗量很大。而200升包装钢桶不属于一次性包装,如果大量薄壁化将造成灾难性后果,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品尝过钢桶薄壁化苦果的滋味,因此我国应对钢桶薄壁化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9.
80年代,我国制桶业相继从英、美等国引进了14台钢桶全自动缝焊机,总耗资近380万美元。引进焊机的使用情况、取得的经济效果以及国产化的研究已为国人瞩目,普遍引起行家及制桶业同行的密切关注。1989年10月~12月,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对引进的各种型号钢桶全自动缝焊机的技术与使用情况作了广泛的调查,实地考察了北京化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由于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 ,包装钢桶的消费量有所增加 ,于是不同生产规模 ,不同品种的钢桶生产企业也应运而生 ,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最近初步调查 ,我国现有制桶企业有三百多家 ,仅 2 0 0L钢桶的年生产能力已超过千万只。生产的品种也非常齐全 ,基本上覆盖了目前国内外的大多数标准钢桶。很多企业还根据用户的需求 ,开发生产新的品种。有的企业还开发了国际新型钢桶 ,如集装箱专用钢桶、圆锥形钢桶和缩钢桶等 ,填补了我国钢桶市场产品的空白。为了互通信息并统一进行技术管理 ,一些企业加入了包装制桶分会 ,但大多数企业没有加入… 相似文献
11.
采用等强匹配的 1 0MnNi2MoTi合金焊丝和 70 5 ch熔炼焊剂 ,通过改变焊接线能量及道间温度对不同碳含量连铸 1 0CrNi3MoV低合金高强钢板焊接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连铸 1 0CrNi3MoV钢板具有较好的接头力学性能和焊接工艺适应性 ,但在较大线能量条件下 (~ 4 0kJ cm) ,接头韧性降低。为保证连铸1 0CrNi3MoV钢接头韧性水平 ,在限制自动埋弧焊线能量的同时 ,还应提高钢板韧性 ,控制钢板碳含量 相似文献
12.
邓勇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2,(7):464-467
PG475kg·m^-1热处理钢轨在焊轨厂的焊接工序前,发现数支钢轨在轨底出现裂纹、掉块伤损。对伤损钢轨取样进行检验、分析,发现钢轨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及非金属夹杂物级别均符合相应技术标准要求。根据钢轨裂纹伤损特征,采用MSC·Marc软件对钢轨堆垛中的受力状态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钢轨出现轨底裂纹伤损的原因是,钢轨堆垛时未按要求放平,钢轨出现倾斜,造成一侧轨底角局部受力过大,从而产生裂纹伤损。 相似文献
13.
14.
AerMet100超高强度钢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AerMet100超高强度钢淬火后深冷处理,然后在不同温度下回火,利用OM,SEM,TEM对处理后的组织进行观察。采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降低残余奥氏体的含量,提高材料的动态塑性,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在高应变率(1000~4200s~(-1))下,与准静态相比,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硬化效应。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动态压缩强度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482℃时出现峰值,约为2800MPa。在动态加载条件下,材料的断裂形式均是剪切断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研究泵头体高强钢25Cr2Ni4MoV和30CrNi2MoV的力学性能,采用拉伸、冲击和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试验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在常温下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静载荷条件下,具有优良的断裂韧度。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DP980高强钢在应变速率10~(-3)~10~3s~(-1)范围内的动态拉伸实验结果,研究其力学行为以及断裂模式特点。结果表明:应变速率从准静态(10~(-3)s~(-1))增加至10~0s~(-1)过程中,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塑性下降了7.5%;应变速率从100s~(-1)增加至103s~(-1)过程中,强度不断增大,而塑性在10~0~10~2s~(-1)范围内上升14%,随后在10~2~103s~(-1)范围内下降了24.7%;应变速率敏感系数m始终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升高。变形过程中,位错增殖强化和加速阻力是强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塑性变形集中在铁素体中,微孔裂纹主要沿马氏体/铁素体交界扩展。试样沿厚度方向上的宏观断口,在应变速率小于101s~(-1)时呈"V"形杯锥状,在应变速率高于10~1s~(-1)时则是与拉伸方向成约45°的纯剪切型。 相似文献
17.
18.
陈利涛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2,(5):342-344
采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等方法对轧钢加热炉炉底管产生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炉底管的开裂是由于原材料本身热处理不当产生魏氏组织和晶粒粗大,降低了钢的韧性和伸长率,在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开裂。 相似文献
19.
高强度钢30Cr3SiNiMoVA的疲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超高强度钢30Cr3SiNiMoVA的疲劳设计数据,对该材料进行了疲劳性能实验.分别对该材料的抛光和未抛光试样进行轴向拉压疲劳实验.用升降试验法测定材料的条件疲劳极限,用成组实验法在四级应力水平下测试其疲劳寿命.结合升降法所得的条件疲劳极限值和成组法实验数据,采用双参数最小二乘法拟合SN曲线,运用概率方法求得P-S-N曲线.通过对两种试样的SN曲线分析可知:未抛光试样的疲劳寿命要低于抛光试样的疲劳寿命,并且疲劳载荷级越低,两类试样之间的疲劳寿命差越大,抛光试样的疲劳极限大约是未抛光试样的1.4倍.相关实验现象表明30Cr3SiNiMoVA的疲劳寿命对试样表面粗糙状态非常敏感,建议该类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不同钢球直径对各类纺织面料项破强力的测试,分析不同钢球直径对织物顶破强力测试结果的影响,并对现行针织产品标准中顶破强力考核指标提出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