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智 《发电技术》2018,39(4):373
为扩大600MW超临界纯凝机组的供热能力,达到热电联产的要求,研究了提高机组对外供热能力的几种技术措施,提出了退出#1、#2高压加热器,将原一、二段抽汽从再热冷段抽出以达到增大对外供热量的思路,并从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投入的影响、汽轮机高压缸末级叶片安全性、汽轮机轴向推力以及对经济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分析,证明该改造模式可行,可供纯凝机组实施大流量低压供热改造时借鉴。  相似文献   

2.
现行风机盘管机组标准中额定供热量是采用锅炉为热源加热水时的供热量,对于目前大规模采用热泵为热源的风机盘管机组来说,现行标准规定的名义工况下的额定供热量不能准确反映实际供热量。本文通过对不同风机盘管机组和热泵机组标准的探讨,并进行风机盘管机组供热量试验,确定按照热泵机组名义工况出水温度作为风机盘管进水温度计算的供热量与现行风机盘管机组名义工况下供热量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于现行标准GB/T19232—2003《风机盘管机组》规定的名义供热工况,除原有的进水温度为60℃名义工况,还须增加进水温度为45℃和41℃二点作为新的名义工况点。  相似文献   

3.
实施供热体制改革,提高供热系统的热效率是建筑节能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与传统的供热系统相比,计量供热系统的供热量除与室外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外,还需考虑用户的自主调节。因此,必须对供热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控,使系统的供热量与热负荷相一致,才能够在保证供暖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  相似文献   

4.
萧懿群 《中国计量》2011,(2):110-112
实施供热体制改革,提高供热系统的热效率是建筑节能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与传统的供热系统相比,计量供热系统的供热量除与室外气象条件等闲素有关外,还需考虑用户的自主调节。因此,必须对供热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控,使系统的供热量与热负荷相一致,才能够在保证供暖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  相似文献   

5.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在对4台300 MW机组进行抽汽供热改造后,由于西安北郊地区用热需求的快速增加,原有抽汽供热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通过对机组进行低真空供热改造,将原本通过水塔排入大气的乏汽全部利用供热,大幅提高了机组供热能力,降低了发电煤耗。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工艺流程,以某300MW抽凝供热机组为例,分析热泵供热前后机组供热能力的变化,对机组节能效益进行计算与分析,并对电厂安装热泵后节能效益的算法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供热机组安装热泵后,相同抽汽量的情况下机组对外供热能力大大增加;并且在供热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收益计算方法所得到的节能收益结果相差较大,因此,在计算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节能收益时,应以供热机组实际的运行工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200MW联合循环机组利用低真空循环水供热进行性能试验,并分析其经济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机组背压15.9k Pa时的低真空供热和抽汽供热提供相同的供热量53MW,低真空循环水供热相对于抽汽供热增加机组发电量8.849MW。不同背压下的低真空循环水供热对机组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了机组不同背压对热网水温升、热网水吸热量、汽轮机热效率、汽轮机热耗和影响汽轮机发电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机组供热改造后,2台及以上机组并列切换过程中,易出现1台机组真空快速降低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供热切换过程中机组真空快速降低的原因及空气来源,然后依据此原因制定了供热备用期间及投停过程中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燃气内燃机驱动的冷热水联供系统,测量了空调名义工况条件下机组的制冷和供热性能,并实验研究了内燃机的转速对机组制冷和供热的影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空调名义工况条件下的制冷量467.1kW,供热量为148.7kW,一次能源利用率达1.9,与常规电制冷+锅炉供热相比能源节约率达37.8%。在实验测试的内燃机转速范围内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余热回收供热量随内燃机转速的降低而降低,但制冷系统和冷热水联供系统能源利用率均随内燃机转速的降低而升高,表明机组在部分负荷运行时,应优先调节内燃机的转速,从而确保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率。该联供系统有效回收利用了内燃机的余热,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商业化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0.
在热电联产机组中集成机械式热泵可以实现热电解耦,并影响机组的能耗特性。以某350MW热电联产机组为例,建立了供热机组变工况计算模型以及机械式热泵供热计算模型,比较了热电联产机组采用抽汽供热和压缩式热泵供热时最低电负荷率及煤耗量的差别,同时研究了热泵性能系数、电负荷率、热负荷率对机组能耗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基准工况下,压缩式热泵供热较热电联产节能,且其机组的电负荷可调节范围更大。压缩式热泵供热相比抽汽供热减少的煤耗量随着热泵实际性能系数αCOP1、热负荷率增大而增大,随着电负荷率增大而减少,αCOP1为6.119,热负荷率为2.5,电负荷率为0.8时,节煤率为2.60%。  相似文献   

11.
热电联产机组选址的不同会导致热电厂抽汽端参数变化。本文通过计算两种不同抽汽参数下某热电厂的热经济性指标差异,比较了其对供热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烟台荏原生产的8台超大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已于日前陆续出厂,供京能热电使用。此次供货的热泵机组单机制热能力达到20MW,是迄今为止世界单体最大的吸收式热泵机组。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可对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得到利用,总供热能力达到160MW,在不增加锅炉和供热机组的情况增加供热面积200万平米,有效解决了电厂供热能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华电能源哈尔滨第三发电厂抽汽供热机组的特点,研究分析了机组电与热负荷优化分配问题。以提高机组经济性为原则,通过将供热机组的耗差分析结果引入热、电负荷分配系统中对实验热耗进行修正,以解决机组的实际热耗获得问题,然后采用非线性规划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方法进行供热机组间的热、电负荷分配,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经济运行的潜力,真正实现节能增效。  相似文献   

14.
供热计量中使用的流量计约85%为差压式流量计。如何正确使用差压式流量计和科学确定差压式流量计的测量误差,成为供热计量中的关键问题。如:某地区热力公司向该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处投诉.热电厂某日开始供热量突然上升了约30%.对热电厂提高的供热量提出异议。针对此情况.我们对现场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科学的分析和一定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供热锅炉房的供热量运行管理提出科学管理方法,保证用户供热质量,提高能源合理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华能长春热电厂新建工程是国产首台350MW超临界供热褐煤机组,锅炉采用哈尔滨锅炉厂有限公司生产的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直流炉,配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公司生产的超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双排汽、抽汽凝汽式机组,发动机由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制造,水氢氢冷却,静态励磁,型号QFSN-350-2,额定功率350MW,额定电压20kV。本人有幸作为建设单位试运部指挥成员参加了首台机组化学清洗的全过程,对其清洗及操作有一定了解,对清洗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带吸收式热泵回收利用循环水余热供热的125MW热电联产湿冷机组进行性能试验,并分析其运行经济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全厂发电功率为204.46MW,采暖供热量为221.83MW,其中热泵回收的余热量为49.73MW,全厂试验供电煤耗率为276.0g/kWh.若回收的循环水余热量用于新增市政供热,则与单纯抽汽供热工况相比,供电煤耗率下降33.8g/kWh;若回收循环水余热量排挤原抽汽供热即供热面积一定时,与单纯抽汽供热工况相比,供电煤耗率下降7.3g/kWh.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风冷热泵机组既可供冷又可供热 ,可装于屋顶、平台、地面 ,不需专门机房 ,机组运行全自动控制。用热泵式空调机组来提供冬季空调所需的热水时 ,可减少或完全替代独立的工业锅炉 ,这无疑是一条节能节材的有效途径。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泵的供热量Q1 为压缩机所耗轴功率W和从低温热源吸收热量Q2 之和 ,即Q1 =Q2 W ,热泵供热性能系数COP =Q1 /W ,总是大于 1。但利用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 ,是要受客观条件限制的 ,尤其在冬季室外气温较低和温度较高时 ,风冷热泵的应用就受到限制 ,甚至达到无法应用的地步。杭州日报办公大楼…  相似文献   

19.
李奕 《发电技术》2018,39(3):244-15
针对现有余热供热技术仅能回收典型双机配置热电厂一台机组余热的问题,定量分析了湿冷机组余热量和现有各余热供热技术回收循环水余热能力,提出吸收式热泵与低压缸光轴技术串联的余热供热系统以及低压缸光轴改造后给水泵汽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实现了典型配置热电厂双机余热全部回收供热,为湿冷机组双机余热供热改造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集中控制系统的提出 阜新热力总公司是阜新市国有中型热力企业,所辖六个热力分公司。目前,公司总资产34L元,年供蒸汽40多万吨,供热面积1260万平方米,拥有区域供热锅炉17台,总吨位565吨,换热站62座,蒸汽管网8公里,热水管网158公里,拥有用热单位600家,采暖居民12.0万余户,供热市场占有率为70%是阜新市主要的热力生产和供应基地。在以往的供热运行中,主要采用人工调节的方式,从室外温度测量到供热系统的曲线调整,全部由一线的供热现场完成,工作效率低,不容易发现热网不平衡参数,造成调整的滞后性,浪费了大量能源--特别是供热站直供系统的调节,锅炉房直接向仅百万平米的热用户供热,调整全靠锅炉运行掌握,滞后性和管网调节难度最为突出,浪费能源最为严重。为此,总公司于2008年研究决定引进国外先进自控机组,将供热站一次直供全部改造为换热站间接供热,分割供热面积,提高供热管网平衡调节的灵活性;同时,引进西门子远程监控系统,充分利用自控机组的自动化和远程监控功能,提升供热自动化水平,实现科技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