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彤  介琼  张宇  王雅欣  倪晓昌  赵新为 《材料导报》2013,27(Z1):136-139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NiO/ZnO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有无掺杂的NiO/ZnO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及电性能指标,并简要分析了该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动向,认为未来NiO/ZnO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应集中在通过选择掺杂元素以及引入中间层来提高电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张榕  周海平  陈红 《材料导报》2006,20(11):47-50
简单综述了化舍物半导体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基本结构和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总结了用溅射法制备的多晶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优缺点、面临问题、发展现状,展望了它的发展趋势,并讨论了用溅射法制备渐变带隙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以提高转化效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Si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与结构,重点介绍了几种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详细阐述了近年发展的用于制备低成本、高效率Si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技术与最新的实验研究成果,其中高温沉积法、低温沉积法、层转移法尤为重要,展望了Si薄膜太阳能电池未来的技术发展和科研方向.三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是有发展前景的产品之一,更多叠层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与量子点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将长期作为实验研究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4.
薄膜太阳能电池提供了低成本、大面积的无碳发电应用前景,迅猛发展的纳米科技为高转换效率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低成本制造提供了新途径。新型铜硫系半导体Cu。ZnSnS4(CZTS)薄膜材料具有禁带宽度与太阳辐射匹配性好、光吸收系数大、元素丰度大、价格便宜、无毒等优点,因此将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讨论与分析了CZT...  相似文献   

5.
《新材料产业》2010,(2):85-85
据报道,通过3年多不懈努力,日前,国内唯一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四川阿波罗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5MW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试产,此举打破了多年来外国在该行业的垄断现状。与此同时,该公司合资组建的成都中光电阿波罗太阳能有限公司500MW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也正式奠基,预计于2012年在双流形成500MW瓦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薄膜太阳能电池提供了低成本、大面积的无碳发电应用前景,迅猛发展的纳米科技为高转换效率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低成本制造提供了新途径。新型铜硫系半导体Cu_2ZnSnS_4(CZTS)薄膜材料具有禁带宽度与太阳辐射匹配性好、光吸收系数大、元素丰度大、价格便宜、无毒等优点,因此将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讨论与分析了CZTS薄膜和纳米晶材料的制备及由这些材料制备绿色、低成本、高效率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优良的特性,而且其性能和品质还在不断的提高。一些技术发达的国家对CIGS 薄膜太阳能电池都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和开发。国内一些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和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家对具有巨大商业和应用前景的CIGS高新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另外,从技术上、资源上和成本上来讲,我国发展CIGS 太阳能薄膜电池都是可行的。所以,应该考虑加大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电池正在发生革命性地变化,近年来,业界已经充分掌握了以薄膜取代硅晶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技术。专家认为,未来5年内薄膜太阳能电池将大幅降低成本,届时这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的能源正得到迅速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主要介绍了薄膜太阳能电池原理、表征参数及结构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和硅系太阳能薄膜电池(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的结构、基本原理和特点。介绍了硅系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发展现状,同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硅系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宋慧瑾  鄢强  朱晓东 《材料导报》2012,26(9):138-141
综述了近年来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的发展状况,结合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用作柔性衬底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各种器件结构的优缺点,并介绍了柔性衬底材料的选择及柔性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孙洪福  汤华娟  王承遇  柳鸣 《材料导报》2003,17(Z1):184-186,179
硅薄膜太阳电池已成为太阳电池研究的一个热点.主要阐述了玻璃基片硅薄膜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以及研究进展,提出了影响发展的几种因素以及在以后的研究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晶体硅薄膜电池制备技术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近些年来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初步的商业化探索。根据所采用的晶体硅薄膜沉积工艺中温度范围的不同,晶体硅薄膜电池研究可分为高温路线和低温路线两个不同发展方向。本文分别从这两个方向综述了目前国外晶体硅薄膜电池制备技术的最新进展,最新实验室研究结果。报导了晶体硅薄膜电池商业化进展状况,指出了晶体硅薄膜电池实现产业化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Cu2ZnSnS4(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安全无毒等优点,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太阳能电池之一,近几年来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制备Cu2ZnSnS4薄膜的方法,包括蒸发法、溅射法、脉冲激光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喷涂热解法、Sol-gel法、丝网印刷法,并阐述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CZTS薄膜的研究方向,认为通过溶剂热或热注入法制备出CZTS纳米晶体后,再通过丝网印刷法或旋涂等法制成CZTS薄膜能降低生产成本,在电池的工业化生产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赵雨  李惠  关雷雷  吴嘉达  许宁 《材料导报》2015,29(11):17-21, 29
简要回顾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解释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本质上是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介绍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微观发电机理,结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级图分析讨论了钙钛矿与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的能级匹配。分析总结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技术参数,包括光生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填充因子、能量转换效率以及光伏性能的稳定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短路电流密度和开路电压均已超过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填充因子与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很接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希望实现产业化而成为下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指出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规模市场应用在制造技术上的瓶颈即空穴传输层的造价昂贵,并综述了解决该瓶颈的最新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概括阐述了薄膜太阳电池用绒面结构ZnO透明导电薄膜(ZnO-TCO)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绒面结构ZnO-TCO薄膜可以提高薄膜太阳电池效率和稳定性并降低生产成本.磁控溅射技术和MOCVD(Lp-MOCVD/LPCVD)技术是制备绒面结构ZnO-TCO薄膜(例如"弹坑"状和"类金字塔"状表面)的主流生长技术,而喷雾热分解技术则是正在开发的非真空法低成本工艺路线.论述了2种主流技术生长ZnO-TCO薄膜的发展历程,并重点讨论了近期关于绒面ZnO-TCO薄膜微观结构、电学以及光学等特性与工艺关系的研究结果.进一步降低成本和实现大面积产业化是绒面ZnO-TCD薄膜拓展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吴大维  吴越侠  唐志斌 《真空》2012,49(1):70-73
本文综述了硅基薄膜材料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一些促进硅基薄膜电池技术进步的思路;并对硅 基薄膜电池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对最新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Thin‐film solar cells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overtake the currently dominant silicon‐based solar cell technologies in a strongly growing market. Such thin‐film devices consist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for which charge‐carrier transport across interface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inimizing the associated recombination losses and achieving high sola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Further development can strongly profit from a high‐level characterization that gives a local, electronic, and chemical picture of the interface properties, which allows for an insight‐driven optimization. Herein, the authors' recent progress of applying a “toolbox” of high‐level laboratory‐ and synchrotron‐based electron and soft X‐ray spectroscopies to characterize the chemic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such applied interfaces is provided. With this toolbox in hand, the activities are paired with those of experts in thin‐film solar cell preparation at the cutting edge of current developments to obt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cent improvements in the field, e.g., by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so‐called “post‐deposition treatments”, as well as characterizing the properties of interfaces with alternative buffer layer materials that give superior efficiencies on large, module‐sized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