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提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建和先进理念,阐述了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创新创业教学内容,融合创新创业思路的课程标准设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实施与应用等内容,对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种植类专业的创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素质的种植类专业创业人才将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农业高职院校怎样不断破解难题,改革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构建农业高职院校种植类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应对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的需求,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的种植业创业人才需求,对农业高职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当前种植类专业高职学生就业相对困难这一问题,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化农业急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职由"传统型向"创业型"的快速转型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也在变化,学校课程必然要依据这些变化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毕业设计课程改革针对的内容——校企合作下高职艺术设计成果的转化实践。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恰是检验知识、技能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过程,是实用与创新共融的最好展示。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建立文化创意校园文化馆,可充分利用青年大学生创新、创意优势,因此,具有比较大的文化创意资源优势与创新发展能力。文章从校园创意文化馆建设背景、建设特色、建设模式、建设意义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高职院校校园创意文化建设与发展以及有效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能力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职艺术设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要以培养创意与技能并重的高级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以"工作室制"模式的建立为核心,全面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引领的课程体系和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本文针对目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实际调查、实践教学和专家研讨的基础上,提出总思路、课程体系、教学平台、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教学手段等六个方面的解决方法,强调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要在"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力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更多艺术设计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比国内外艺术类职业教育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国内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校企合作,实施产、学、研发展道路上所碰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予以解决的一种全新的尝试。提出全新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室和设计工作室合一;学生和企业设计人员合一;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合一;理论教学和动手实践合一。从而进一步研究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深入进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凸显我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优势,从而进一步带动全省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在订单式教育模式下输出的专门人才更多的是"单位人",而缺少作为"自然人"的个体创业者。加强创业教育,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应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措施有:准许试点自主招生,选拔录取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改善办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结合专业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引入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办创业讲坛、创业竞赛等。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随着高职的百万扩招,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重要议题和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输出的关键因素。高职的专业课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塑造与提升中起重要作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养的优化不能仅仅依靠创新创业公共基础课,更要和专业课教学有机契合。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融入高职专业课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手段,强化师资力量,优化课程体系,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素质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9.
基础课改革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笔者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结合自己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和案例,就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并对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进行了探索尝试性的改革,加强了其与专业设计课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卓越计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发展,分析了"卓越计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结合大连工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以"卓越计划"为依托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从改革课程体系、校企深度合作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实际方案,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创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艺术设计类专业创业教育试点班的研究实例,研究与实践如何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更好地进行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具有指导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阐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美育培养的作用,并着重对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向人才培养方案渗透,与专业社会实践结合,和校园文化建设挂钩"的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实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教育兼具高超设计技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何婷 《上海包装》2023,(2):204-206
数字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更加综合和多样,而新文科建设思想指导下的艺术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有着专业群的学科互补优势,可以实现专业群的学科融合、艺术与技术融合,从而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和质量。文章全面梳理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思路,深入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实践,并提出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实践努力方向,从而打造全新理念指导下的艺术类基础课程体系,推动文化创业思维培养下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4.
新形式下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学的特点是以提高学生技能为高职教育的核心。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尤其是在学生应对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薄弱、创新创业精神不足等普遍问题时,如何培养学生应对能力进行探讨。针对校企合作建设共育平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构建校企合作尤其是高职院校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墙体景观创新设计为出发点,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引入艺术设计领域,既开启了高职教育的新模式,又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对于今后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及学生就业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砚池 《包装世界》2013,(3):64-66,69
目前"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已作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的课程改革形式之一,对促进专业教学,彰显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已逐步取代传统意义的形式教学,是实现院校理论教育与工作实践教育零距离对接,形成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阐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在专业基础课中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法,使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贴近专业培养目标,贴近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8.
刘露  朱建 《包装世界》2016,(1):50-51
艺术设计专业因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征,通过举办、参与设计竞赛,以赛促学来锻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与综合素质,对提高民办高职院校设计专业输出人才的竞争力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结合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际,探讨了设计竞赛对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作用及对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湖南工业大学"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创新素养与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以包装设计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将设计项目、实习实战、创新攻坚等环节提前导入到大学课程体系当中,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以"设计训练实战化"、"设计实习实训化"、"设计创新科研化"的"三位一体"融合实训模式,打造"学—练-研-创"联动式课堂,营造校内校外、立体化、多维度的实训大环境,切实解决学校教育、学生就业、企业需求三方面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教授当代主流技术技能、未来先进智能智造技术,也肩负着对优秀地方传统工艺技能的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本文以学校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为典型案例,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技艺为理念,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职业教育全过程,通过将传统技艺传承植入现代设计教育,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涵建设、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构建、教学方法的设计等进行改革,提炼出基于"特色引领、专业融合、实践积累、展赛出新"的四轮驱动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传统技艺课程嵌入专业教学体系、校企共建实践创新平台、传统技艺的知识技能梳理与标准构建、专业赛项融入课程实训,对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重新构建,不仅有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专业特色发展,同时树立专业师生专业自信、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