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高密度发展背景下,很多中国公共空间临交通干道布置,交通噪声严重影响空间品质。侧重感知体验提升的声景营造逐渐形成共识,声景情感维度成为重要评价参量。以大连市中山公园为样本,将其划分为临干道区域和内部区域,依据ISO 12913完成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研究表明,与欧洲的研究不同,中国典型公共空间的声景情感维度依次是“事件感”“愉悦感”。临干道区域的声景情感偏于“事件感强”“不愉悦”,内部区域则偏于“事件感强”“相对愉悦”。ISO声景情感维度与传统的声压级指标之间存在较弱的相关性,说明两者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声环境特征。二者的结合,可更科学地评价城市公共空间声环境。文中的研究可为临干道公共空间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康  梁兴雨  温永慧 《声学技术》2014,33(6):526-530
交通噪声是城市主要噪声源之一,在解读了原始声景研究范畴与研究内容后,通过对道路交通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交通声景的概念,并从人、声音、环境三个角度阐述了交通声景的研究内容。通过对交通声景与建筑声景研究对象、调节手段进行比较后,对交通声景的特点进行了解析。交通声景的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立一个恰当的交通声景评价体系需要大量的分析与积累。  相似文献   

3.
基于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森林公园叶声景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通过3个准则层因素和15个指标层因素研究影响森林公园叶声景感受的声景观元素。结果表明:在准则层的重要性排序中,动物因素风因素雨因素,所占权重分别为39.95%、31.53%和28.52%。在指标层的重要性排序中,隶属于准则层中动物因素的鸟落树叶声、蛙落荷叶声、虫穿绿篱声的权重值远高于其他12个因子,分别占总权重的11.01%、10.66%、10.15%,进一步说明了动植物相互作用在森林公园叶声景评价中发挥的重要地位,为今后科学和系统地进行森林公园叶声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梁璐  刘宇峰  史晓峰 《声学技术》2021,40(5):702-709
以太原站和太原南站站前广场为例,采用客观测量和主观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站前广场的声环境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两个站前广场声环境质量基本达标,但有部分区域噪声值超标。得益于整体规划合理并设有绿化带等原因,太原南站站前广场声环境满意度较高。社会生活噪声是站前广场的主要声源,其中以广播宣传声为主;铁路列车声是站前广场特有的声源。基于语义差别法和因子分析法对站前广场声环境的研究分析表明,站前广场声环境的舒适度和趣味性一般,声源强度和丰富度较高。最后针对站前广场目前存在的声环境问题提出改善建议,旨在提高声环境质量并为此类空间声景营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武汉月亮湾城市阳台位于武昌生态文化长廊上,由英国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与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计,是武汉长江主轴九大城市阳台之一。为提高长江城市阳台的标识性、突显长江文化特征,提出了以提高听闻舒适性、辨识度和标识性为目标的声景设计策略。通过问卷调查、场地实验和计算机仿真等技术手段,获得了声景元素喜好度和满意度的结论,并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优化后声景元素的借声、补声、反衬和掩声等精细化设计,从而塑造出良好的声场空间氛围,获得舒适的空间声场体验,为室外开放空间的声景设计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刘祎平  赵兵 《声学技术》2019,38(6):657-664
为了考察中国游客对森林声景的喜好特征,对森林景观规划设计与旅游管理提供指导,通过设计与发放Likert量表与语义细分量表,结合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就中国游客对于森林环境中单一声源与整体声环境的偏好特征进行分类统计。研究发现,在森林环境中,自然声的整体喜好度最高,交通声最低,但针对具体的声源有不同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此外,选取20组语义评价指标对森林声环境进行7级尺度评价,发现影响森林声环境喜好的4个主要因子为休闲娱乐、空间特性、声音的音质与动态以及环境知觉。所提取的主导因子对全部指标参量的覆盖率为61.054%,结果较为理想。因此在森林景观规划设计中,需突出游客评价值较高的声源,同时重点关注对森林声环境主观感知评价起主导作用的因子,进而实现降维和简化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城市休闲绿地中声景出现频率与其恢复性效益之间的关系并确定最优函数模型,文章从声景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以福州市5处城市休闲绿地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声景恢复性评价体系,再以声漫步实验获取研究区域内声景出现频率的客观数据及恢复性主观评分,选择12类函数模型进行主客观数据拟合并建立关系模型。结果显示:人工声出现频率与其恢复性效益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0.815),而生物声、地球物理声与其对应的恢复性效益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0.874、0.888),拟合度最佳的函数模型为三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0.789)。基于此模型可将声景出现频率的客观数据转化为人在声环境中恢复性感受的主观值,进而结合园林设计手段提出相应的声景环境恢复性营造及优化提升建议,以期能够为今后声环境与人体健康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思路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森林公园中声景的客观物理量和人主观感受的心理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声景生态学和心理物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声漫步法和语义差异法对森林公园中的地球物理声、生物声和人工声进行主观喜好度评价,同时测量客观的物理指标,通过对主客观数据进行拟合建立了森林公园声景喜好度评价模型,并结合三者各自对应的评价模型构建了森林公园声景喜好度评价模型。在森林公园规划中,可应用该模型将森林公园中的声级数据近似模拟为声景感受得分,以仿真来访者的主观感受,为森林公园建设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以期为声景观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寒地城市由于气候的季节差异明显,使得其开敞空间的微气候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寒地广场景观色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哈尔滨索菲亚广场的实际,分析寒地广场景观色彩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寒地广场景观色彩设计策略,实现改善寒地广场景观的色彩单一的现状,提升广场环境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寒地城市由于气候的季节差异明显,使得其开敞空间的微气候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寒地广场景观色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哈尔滨索菲亚广场的实际,分析寒地广场景观色彩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寒地广场景观色彩设计策略,实现改善寒地广场景观的色彩单一的现状,提升广场环境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1.
陆晶  陈克安  马晓洁 《声学技术》2008,27(6):854-858
介绍了声景观评价量,分析目前国内外声景观研究现状,并以西安市典型公共场所声景观调查为基础,总结出城市公共场所主要声因素以及影响声景观评价的主、客观因素。通过对不同地点及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声景观调查,总结出季节、时间以及场所等因素对声景观评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声景观评价的依赖因素及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从声景生态学及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城市公园声景为研究对象,通过群体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恢复性环境相关属性,参考视觉景观恢复性评价体系构建模式,文章确立远离性、吸引及兼容性、丰富性作为声景恢复性评价的相关指标,建立集合判断矩阵对各指标赋权并建立等级制度,最终得出声景恢复性评价量化模型。通过该模型对金鸡山公园的声景进行实地研究,提出了针对声景恢复性的景观提升建议。结果显示,三类声景对恢复性效果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分别是:生物声(0.474 7)、地球物理声(0.362 7)、人工声(0.162 6)。对三类声景恢复性效果影响程度最高的因素均是其对应的吸引与兼容性。据集合后权重得出三类声景及其各类属性对城市公园声景恢复性效果影响程度高低的排序,以期能够通过声景恢复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地研究经验,为今后景观空间中的声景营造提供参考意见和数据支撑,让更多研究者关注到声景恢复性的相关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顺锋 《包装工程》2018,39(14):237-240
目的探究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原则及方向。方法从公共设施在城市公共休憩空间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其在人们生活、休闲、交流、休息等方面的功能,同时分析其在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不足,总结未来的设计原则,从生态、科学、人性、审美等视角探讨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的方向,再分别深入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两方面探讨具体的设计策略,探索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尝试找到环境、人的最佳平衡点。结论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关系整个城市的文化形象,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对其中的公共设施设计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思考及实践,能够营造出更富活力的城市空间,更好地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声景生态学,研究城市公园声景观边缘效应,以福州西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法及语义差别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SD),进行城市公园边界内外两侧空间的声景观评价。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边缘对声景观有优化作用,大部分情况下,声景观边缘效应在公园边缘外侧比内侧更明显,该效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景观使用者的心理感知;(2)公园不同质边缘的声景观边缘效应强度依次为:地形种植水体广场;(3)受声景观边缘效应影响较大的项目包括:噪声、气氛、美感、情绪、舒适度、愉悦度、吸引力。该研究将城市公园声景观评价由公园内部拓展到公园边缘及外部,为城市公园声景观的规划设计和声景观边缘效应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朱天媛  刘江  郭渲  任维 《声学技术》2022,41(5):742-750
城市森林公园是具有生态与社会效益的重要城市绿地空间,其声景品质是影响游客游览体验的重要因素。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公众声景感知数据,探究森林公园不同功能区中声景感知特征及差异性,并揭示游客社会、人口、行为学特征以及鸟鸣声、风吹树叶声、谈话声与交通声等4种典型声源对总体声景感知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鸟鸣声在森林景观区具有更高的声源优势度与和谐度,且在不同功能区对比中差异性最为显著;声景愉悦度在各功能区对比中表现为更显著的差异性;游客年龄、职业、教育背景以及游览频率对声源与声景总体感知影响更为明显,且鸟叫声感知受其影响最为明显,而交通声最不明显;鸟鸣声对声景愉悦度以及丰富度的积极影响最为显著,而交通声对其负面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提升不同功能区的声景品质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城市森林公园声源优化控制策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植物景观是城市公园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游客游览体验的重要媒介。通过对福州市 5个城市公园的实地调研和公众问卷调查,探究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游客声景感知的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对音乐声、广播声和交通声的优势度与和谐度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镶嵌式和疏林式两种配置模式之间的差异最为明显。阶梯式和镶嵌式植物配置模式下,总体声景感知的愉悦度和丰富度评价较高,而疏林式最低,且受声源感知影响最为明显。音乐声感知特征、植物景观色彩度与植物群落围合度对总体声景感知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从植物景观配置角度为提升城市公园声景品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及声景学相关研究在国内的兴起,声景对城市绿地的影响日渐加深。基于客观声压级与主观声舒适度评价两种数据的绿道声环境表现,通过解析场地声景优劣的影响因素,运用多维视角提出锦城绿道一期声景优化的策略与建议。并得出以下主要成果及结论:首先,城市道路所产生的车流噪声对绿道影响显著,绿道内部景观节点处呈现出高声压级点状聚集。其次,游客对安静的声环境期待较高,较为安静且自然声较高的区域更容易被游客接受,同时消极声的干扰程度、场地功能的协调性是产生声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后,全局统筹规划并在声源、传播过程及受声处实现多过程管控才能够形成协调的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