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悦 《包装工程》2016,37(12):93-96
目的研究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的重要作用、功能特性和设计策略。方法在交互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基础上,提出地铁空间中交互性公共艺术最本质的功能特性,结合案例分析交互性公共艺术的设计策略。结论地铁公共艺术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交流窗口,在数字化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和交互手段逐步成为现代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未来的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应结合便捷交通功能和交互媒介功能进行综合考量,并结合交互空间模式、全信息艺术设计、交互媒体叙事和数字情感体验等设计策略进行创新探索,在吸引乘客参与更多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地铁公共艺术的科技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2.
凌云 《包装世界》2013,(2):85-87
城市的公共交通展现的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而公共交通中的公共艺术呈现的则是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是城市公共交通公共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门类。本文面向地铁在空间、受众、运营等方面的特性,综合分析,从满足审美、空间调整、城市文化、强化场所、调动互动方面提出了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框架。同时结合杭州这座文化积淀深厚的旅游城市新近开通的地铁中公共艺术墙,进行了案例分析,试图探索一个理论框架指导地铁公共艺术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跨界”视野下传统色彩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金梅 《包装工程》2013,34(14):119-122
简要阐述了跨界融合的概念及作为一种思维和方法在当前设计艺术中的运用,并在此背景下,创新性地提出了传统色彩与新媒体艺术的跨界结合。分析了传统色彩与新媒体艺术设计跨界结合的基础,用案例举证、分析了两者的跨界结合,最后提出了两者跨界结合需注意的问题,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马海博  张茫茫 《包装工程》2019,40(12):302-308
目的 在新媒体的创作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这一主题概念始终影响着创作者与观众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在信息化时代,新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带来更多的创作可能。通过分析当前新媒体艺术审美体验的时代特征,探究时空观对于新媒体艺术审美体验的多重影响。方法 结合实例阐释新媒体艺术审美体验的时代背景、基本特征、重要意义,并梳理在数字与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基于时间与空间特质下的新媒体艺术表达方式与审美体验的重要关联,从而总结时空观视角下新媒体艺术审美体验的由来与趋势。结论 基于时空观这一视角重新审视新媒体艺术的创作过程与理解体验,强调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创作的层面丰富审美情感的注入,同时启发创新意识的形成,更好的达成作品审美体验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王锡金  赵灵芝 《包装工程》2022,43(12):375-377, 385
目的 针对现有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不足,从公共艺术视角分析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创新尝试路径。方法 首先对公共艺术的概念与相关延伸进行整体论述,展现一个直观而深刻的理论认知;其次以理论论述为基础,总结出人、环境与功能方面的设计要求与不同的艺术追求;最后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就公共艺术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思路进行划归,尝试从设施在关照人群、迎合环境和丰富功能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验证,阐述并总结了公共设施设计中更加开放的设计形式与方法,希望以此提升公共设施的实用性、艺术性与审美性,满足社会大众之所想与所需。结论 公共艺术理念渗透于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过程中,是提升公共设施形式与功能的有效尝试,也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其在突出现代城市公共设施的个性化、特色化、审美化的基础上,促使城市公共空间散发出更大的魅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介入公共艺术创作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符合当今城市文化发展和市民审美品味的需求。新媒体公共艺术作为新兴的学科课程,在理论研究和教学模式方面都比较匮乏,开设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亟待加强。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案例研究和总结辨析,基于教学实践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合理化分析,提出以用户感知为研究对象,以交互体验为创作目的,培养综合媒介创新能力的模块化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7.
任雯 《包装工程》2013,34(18):5-8
以水彩在包装设计中的跨界应用为研究目的,从美学意境表现力、中西合璧性、应用潜力等角度出发,通过对摄影图像表现手法的缺点和水彩应用于包装设计的优势分析,论述了图形表现形式多元化促进了水彩在包装设计中的跨界应用,并在总结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策略,以及尚需解决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滕隽 《中国科技博览》2014,(44):234-234
如今城市建设已日趋完善,空间布局也已经基本稳定。“这种由小渐大的而逐步延伸改变环境,从细节增加一个城市的人文主义气息,调整城市风貌的观点与理念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城市广场公共艺术化设计,正适合于这种从细节入手的体质改造观念。城市广场的视觉语言主包含,设计原则,形式策和视觉语言等方面。对于城市广场的改造与设计也需我们根据这些因素来改变。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产品艺术形态跨界合作创新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任立昭  尹翠君  李兆军 《包装工程》2012,33(8):72-74,79
分析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设计需要多领域的跨界合作创新,快速产生优秀的创新设计方案,以提升品牌知名度来获得国际竞争优势。提出了跨界合作创新设计的新概念,论述了跨界合作创新设计的新方法,进而分析了跨界合作创新设计的优势,对我国企业的转型和经济的发展有直接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的中国城市建设,正在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塑造城市文化灵魂、讲述城市故事是当前新型城镇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地铁是城市的地下大动脉,也是城市文化记忆展示与塑造的重要平台。在呼和浩特地铁1、2号线的站内艺术品创作中,展开了将中华传统文化、在地文脉与时代精神融会贯通的公共艺术本土叙事尝试。以1号线的《青城拾记》和2号线的《书山有路》为例,不仅在创作素材上采用具有典型性的在地元素,而且在主题立意、语言组织、叙事传达方面都体现了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质,契合本土大众的接受习惯与审美需求;借助艺术语言对集体文化记忆进行提炼与再创造,以美育人,潜移默化传递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不仅是卓有成效的公共空间文化服务项目,也是公共艺术领域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一次有益实践,可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赵雪玉 《上海包装》2023,(8):105-107
新媒体技术的诞生和应用催生了新的艺术设计表达方式,为动态海报设计提供了诸多创新思路。新媒体视角下艺术语言的表达更为丰富,在肯定动态海报艺术语言表达优势的基础上,明确动态海报艺术语言的创新设计原则,并以平面、文字、图形、色彩等元素为基础,简要阐述了动态海报艺术语言的创新表达方式,以期为促进动态海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过度开发以及唯利益化的发展方式,导致了场所精神缺失,区域凝聚力下降,城市公共精神活动匮乏等问题。本文在研究了中国城市公共装饰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问题和矛盾的缘由,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途径,以期为公共艺术的发展和兴起寻找一条合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天津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张爱鹏 《包装工程》2013,34(10):1-3
对地域性公共艺术的概念及地域性公共艺术在国内外地铁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对比分析了天津地铁建设中地域性公共艺术设置的现状,并结合当地文化特征和具体的几个地铁站点设计,归纳出天津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形式和内容,得出其设计原则,即主题性、公众性和经济实用性,体现了艺术要服务于大众生活的意义与宗旨。  相似文献   

14.
周洁 《包装工程》2013,34(2):28-32
以探寻传统图形在新媒体艺术中新的设计表达方式为目的,分析了传统图形元素在新媒体艺术中的3种存在状态,即数字化、动态化和装置化;论述了新媒体艺术中传统图形元素运用的3种方式,即再现式、混搭式和重构式,并且指出了传统图形元素重构式的具体设计方法。研究表明,在新媒体艺术中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必将促进传统图形元素与新媒体艺术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新的设计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铁内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恒 《包装工程》2019,40(4):84-87
目的研究新媒体艺术在地铁里的作用,使新媒体艺术呈现出来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更好地传达各种文化信息,使观者更容易接受。方法分析新媒体艺术的光线、声响、图片、影像等表现方式和特征,以及不同空间位置采用不同色彩、材质和设计,使新媒体艺术和地铁的空间相结合,使地铁空间形成相互统一、融合,既协调又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结论新媒体艺术能加强地铁里的艺术气息和文化氛围,突显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展示城市风采和地域文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新媒体艺术推广城市文化,对于正在建设和规划的地铁,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柳燕  张丽莉 《中国包装》2023,(6):127-130
城市公共艺术是讲述城市故事、表达城市文化、传承城市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时代变革和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数字化介入城市公共艺术对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城市公共艺术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数字化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变化,得出数字化时代下城市公共艺术从最初的人为展示到诗意氛围营造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7.
王天赋  季玲 《包装工程》2018,39(18):261-265
目的研究公共艺术形态下的校园设施设计策略,结合校园文化活动的功能需求,在公共艺术与校园之间建立相互协调发展的机制。在与环境要素的协调交互下,带动人与产品、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情感互动,实现校园文化环境共建。方法从校园家具的现状分析出发,将校园环境设施视为一个系统来考察研究。兼顾产品、景观、公共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外部环境系统影响,分析公共艺术与校园环境设施的关联及可行性,推导得出设计策略。结论从校园家具的使用者及校园情境出发,从融合校园环境、结合校园文化、注重公众参与三个层面,探索公共艺术形态下的校园家具创新设计策略。塑造特色化校园文化景观,提升校园公共空间活力,发挥环境产品最大化的社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建筑壁画作为当代城市环境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和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以强烈的公共艺术特征为前提,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在其环境协调性、艺术装饰性、形式多样性以及大众参与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揭示了壁画艺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带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辉  沈姚姚 《包装工程》2019,40(10):78-82
目的通过研究新媒体语境下影像艺术的多元化表现,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影像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方法针对新媒介对当代影像艺术产生的影响,包括真实与虚拟的完美再现、媒介交互对艺术表现力的提升以及新媒介对影像艺术的无界性推动等方面对影像艺术的多元化表现进行了分析,认识到媒介性是当代影像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新媒介的介入提升了人们的视觉互动体验,革新了人们对视觉图像的认识。结论新媒介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段和创作方式,还拓宽了影像艺术在视觉艺术领域中的作用,对当代影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使影像艺术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获得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推动了影像艺术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共艺术形态下的城市导识设计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城市起源于艺术,发展于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去寻找城市中艺术与需求的平衡点,是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话题。以分析我国城市导识现状为基点,探讨城市导识设计与公共艺术的关联,阐明公共艺术形态下城市导识的设计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