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别以毛竹和石油焦为炭前驱体,采用KOH活化法制备超级电容器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材料,考察了碱/炭比对不同炭前驱体所制得的活性炭的孔结构、吸附性能和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碱/炭比下,竹基活性炭孔径2nm的微孔较发达,而石油焦基活性炭孔径在2~50nm的中孔率较高。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以毛竹为炭前驱体可制得比表面积为2610.7m2/g,比电容为206F/g的活性炭材料;以石油焦为炭前驱体可制得比表面积为2597.9m2/g,比电容为213F/g的活性炭材料。  相似文献   

2.
KOH作用下稻壳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稻壳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活化剂用量、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活化剂与稻壳的质量比为3:1,在800℃活化1h,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1520.32mg/g,亚甲蓝吸附值为3442.50mg/g,比表面积为2027.42m2/g.SEM和XRD观察发现,干馏过程及活化过程的共同作用使活性炭产生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3.
预炭化对KOH活化石油焦的结构及电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温度炭化的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电化学电容器用炭电极材料.采用XRD、TEM和Nz吸附法对前驱体及活化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前驱体的顶炭化温度,可实现对石油焦基活性炭的微晶结构和孔结构的调控,分别制得无晶体特性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和由大量类石墨微晶构成的低比表面积活性炭.低表面积活性炭依靠充电过程中电解质离子嵌入类石墨微晶层间而实现能量存储,具有比高比面积活性炭高10倍的面积比电容和更大的体积比电容.  相似文献   

4.
刘皓  邓保炜  陈娟  白晓惠  张楠 《材料导报》2016,30(10):87-90
以兰炭粉为原料,水蒸汽为活化剂,采用物理活化法制备中孔活性炭。分别讨论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水蒸汽质量流量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化时间的延长和水蒸汽流量的增大,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汽活化兰炭粉的适宜条件为: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60min,水蒸汽流量1.25g/min。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具有多级孔的特征,而且以中孔为主,其碘吸附值为924.45mg/g,比表面积为818.52m2/g。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克拉玛依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在N2保护下,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系统考察了碱焦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N2流速对所制备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碱焦比为4∶1、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0.5h及N2流速为50mL/min时,制备出的活性炭BET比表面积高达2806.69m2/g,碘吸附值为2941mg/g,活化产率为62.1%。采用N2吸附-脱附及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对活性炭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炼油厂石油焦活性炭的制备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用炼油厂石油焦为原料,以KOH为活性剂进行活化制备活性炭,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活化剂用量对BET比表面积和亚甲基蓝吸附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工艺过程:活化温度为800 ℃,活化时间为1 h,活化剂与石油的用量比为5:1。用双柱定容容量法测定了实验制备活性炭对甲烷的吸附量,与常用活性炭比较,是其吸附量的5 倍左右。  相似文献   

7.
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制取了超高表面积活性炭,其比表面积高达3464m^2/g,总孔容积高达2.14m^3/g,碘吸附值为3094mg/g,苯吸附值为1610mg/g.所制活性炭富含发达的微孔,其孔径主要集中在1~4nm范围内,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研究了中间相沥青调制对纳米级微孔超高表面积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中间相沥青所用原料的净化处理是制备超高表面积活性炭的关键,以1~2℃/min升至400℃并保温2~3h所得中间相沥青制取的活性炭具有极高的吸附性能,中间相沥青炭物料的碳质微晶结构对超高表面积活性炭制取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椰壳纤维基高比表面积中孔活性炭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椰壳纤维为原料,制备高比表面积中孔活性炭.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实验方案,研究KOH和NaOH复合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实验方案与工艺条件.考察了活化剂配比、炭化温度、活化温度、时间和升温速率对所制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达到2032m2/g,中孔发达,特别是2nm~4nm的,中孔比例达到28%.活性炭对的碘吸附值为1435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495mg/g,产率为49%.  相似文献   

9.
石油焦基活性炭制备工艺对其吸附性能及孔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我国石油焦资源丰富,尤其高硫石油焦应用受到限制,用其生产活性炭前景广阔。但石油焦孔隙率低,直接活化性能很差,通过预炭化、成型、配入辅助物,可以大大改善活性炭吸附性能。通过在金山石油焦中配入少量的太西无烟煤后,在560℃下炭化,经过810℃活化7h,所得活性炭的碘值为855.38mg/g,亚甲蓝值为104.90mg/g。用BET法计算了总比表面积,用BJH法计算了中孔比表面积、比孔容的孔径分布等。  相似文献   

10.
紫茎泽兰同时制备活性炭及高热值燃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紫茎泽兰为原料,通过物理活化同时制得活性炭和高热值燃气。考察了活化温度、时间、CO2流量对多孔碳产品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法得到实验优化工艺条件:活化温度980℃,活化时间130min,CO2流量400mL/min,所制得活性炭碘吸附值和得率分别为1002mg/g,15.79%。制得的多孔碳BET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分别为1076m2/g、0.63mL/g、2.36nm。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高热值燃气,燃气热值达11542.32kJ/m3。  相似文献   

11.
石油焦预氧化对超级活性炭孔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以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合成了高比表面积超级活性炭。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氮气低温静态吸附技术对超级活性炭样品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反应快速终止技术和原位TG-DTA实验侧重考察了石油焦预氧化对超级活性炭孔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石油焦预氧化能够显著改变活化反应的进程和抑制高温恒温段中大孔的形成。红外测试亦显示石油焦预氧化能够促进活化过程中稠环芳香结构的解体和活性炭表面含氧物种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酚醛树脂基球形炭活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通过常规的活化处理,成功制备出酚醛树脂基球形活性炭(PHSAC),研究了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酚醛树脂基球形活性炭的烧失率、强度、孔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和活化时间的延长,酚醛树脂基球形活性炭的烧失率、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强度下降。这种球形活性炭是以微孔为主的活性炭,其比表面积可达800 m 2/g,孔容可达0.352 cm 3/g。  相似文献   

13.
Activated carbon was produced from a biowaste product, rubberwood sawdust (RWSD) using steam in a high temperature fluidized bed reactor.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activation time, activation temperature, particle size and fluidising velocity on the quality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The activated carbon was characterized based on its iodine number, methylene blue number, Brauner Emmet Teller (BET) surface area and surface area obtained using the ethylene glycol mono ethyl ether (EGME) retention method. The best quality activated carbon was obtained at an activ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of 1h and 750 degrees C for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0.46 mm.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shows that pseudo-second-order rate fitted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better than pseudo-first-order rate equati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arbon produced from RWSD was found to be 1250 mg g(-1) for the Bismark Brown dye. The rate constant and diffusion coefficient for intraparticle transport were determined for steam activated carb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epared activated carbon was found comparable to the commercial activated carbon.  相似文献   

14.
磷酸法活化煤焦油渣制备活性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陕西煤焦油渣作为原料,用磷酸作为活化剂,在400~1000℃的条件下经一步炭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研究了炭活化温度、时间、料剂比对煤焦油渣制备活性炭吸附性能及孔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炭活化温度、炭活化时间主要影响活性炭产品的得率,高温和长时间会导致更多的碳损失;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及孔结构主要受炭活化温度和料剂比影响。最佳活化工艺条件为850℃、3h、1∶3。通过其活性炭表面孔径分布及表面官能团含量变化表征,用磷酸浸泡煤焦油渣制备活性炭有利于大、中孔结构的产生,其最佳活化条件下孔径分布约在20~100nm。  相似文献   

15.
采用乙炔黑、土状石墨、Cabot Vulcan XC-72炭黑、Cabot Bp2000超级导电炭黑作为硫载体制备了一系列含硫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晶体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BET)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表征,利用电池测试系统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体材料表面结构、孔径分布及比表面积等因素都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造成影响,综合性能最好的基体材料为BP2000超级导电炭黑,其初始放电比容量高达1385.1mAh/g,在室温下经过30次循环之后电池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080.2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78%。  相似文献   

16.
纳米WC粉末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讲述了用低温碳化的方法制备平均晶粒度为20~30nm,颗粒尺寸小于100 nm的纳米碳化钨粉末.并利用成分分析和DSC,SEM,XRD以及BET检测手段,对纳米级WC粉末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有机炭、活性炭和工业炭的对比研究发现,有机炭为较理想炭源,能在较低的温度下碳化,制备出合格的纳米碳化钨粉末.同时发现碳化的颗粒度与炭源有着紧密的关系,在钨粉原料相同的情况下,炭源的颗粒度越细,其制备出的碳化钨的颗粒也越细.而且在试验中研究发现,炭源对于碳化温度有明显的影响,在本试验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炭源中,通过DSC和XRD的研究分析表明,碳化温度由低到高依次为有机炭<活性炭<工业炭.  相似文献   

17.
以酚醛树脂为炭前驱体,KOH作活化剂,通过调节炭化温度在相同活化条件下制备了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的活性炭材料.N_2吸附测试表明随着炭化温度降低,活性炭材料比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孔容则不断增大.其中,550℃炭化样品与KOH反应活性最佳,可制得比表面积为2983m~2/g,总孔容为1.58cm~3/g,中孔孔容达到0.59cm~3/g的活性炭材料.采用直流充放电法、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定以上述多孔炭为电极材料的双电层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F550活性炭材料电容性能最佳,在有机电解液中100mA/g充放电时,比电容达到160F/g,电流密度增大50倍容量保持率达到82%,显示出良好的功率特性;活性炭材料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中孔不仅可以改善电极材料的功率特性,而且可以提高微孔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超大比表面积活性炭对柴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超大比表面积活性炭对柴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性能.采用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GC-SCD)分析了柴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分布和浓度,测定了柴油中噻吩类硫化物在超大比表面积活性炭固定床层的吸附透过曲线,并探讨了吸附温度、床层填充高度及液相流速等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中噻吩类硫化物主要有苯并噻吩(BT)及其烷基衍生物(BT alkylated derivatives)和二苯并噻吩(DBT)及其烷基衍生物(DBT alkylated derivatives);活性炭床层吸附温度、填充高度和液相流速对固定床吸附透过时间均有影响.活性炭对柴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选择性为:BT<BT alkylated derivatives<DBT<DBT alkylated derivatives;在最佳吸附条件下,每克超大比表面积活性炭能把5ml初始硫浓度为1200μg/g的柴油净化至硫含量<5μg/g,达到"零硫"标准,此时吸附剂的工作容量达5.04mg/g.超大比表面积活性炭对柴油中大分子噻吩类硫化物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