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随着知识网络时代的到来,创新设计在提升国家和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将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城市创新设计能力水平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初步构建起反映城市设计竞争力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并选取国内外典型城市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给出提升城市设计竞争力水平的建议。城市设计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对于科学衡量城市设计竞争力的大小、帮助城市客观认清自身的优劣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把我国企业、城市、地区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转化为品牌竞争力才是维持我们民族未来竞争力的长治久安之道."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的一句话直接把记者的采访带进品牌竞争力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3.
在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广州是唯一的一个非直辖市城市,而要想做好广州市的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工作,就必须将广州市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以及科技水平领先城市的科技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找到广州科技创新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吸取其它城市在提升自身科技创新竞争力方面的先进经验,从而为广州市政府制定提升广州科技竞争力的合理对策和建议,从而做好广州市的科技创新竞争力的研究工作。本文便对国家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对比研究以及提升广州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的分析了以广州为例的国家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提升工作。  相似文献   

4.
论工业设计的创新驱动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晓刚 《包装工程》2010,31(4):101-105
阐述了工业设计的创新驱动力是一个多层级能量系统,具有锻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激活文化产业的创意因子以及重构社会经济和文化体系等多重内涵。指出大力扶持发展设计产业,不但可以突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瓶颈,还可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提供最坚实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熊艳  孙勇 《广东包装》2002,(6):15-15
创新是提高我国包装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放大和缩小原理是两种基本的创新技巧。有意识地使用放大和缩小原理可以给包装设计带来许多新的创意。  相似文献   

6.
王君 《包装工程》2013,34(6):100-102,112
从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出发,以现存市场的种子包装宣传为启示,分析了种子包装设计对我国种业发展的品牌、宣传和营销的地位提升的显著影响。论述了随着国际间不断的交流,我国的大型种子企业应不断从观念、设计、材料、防伪方面进行创新,提出了种子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销售手段,不仅能很好地树立种子企业的正面形象和品牌影响力,还对于我国大型种子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推动、提升我国种子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刘洋  王玲  解真  华夏 《包装工程》2020,41(10):235-241
目的现有城市品牌大多模仿、抄袭已有设计,缺少城市本身的特色,难以引起大众的共鸣,因此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探讨城市品牌形象创新设计的方法。方法运用设计创新及服务设计理念来研究如何实现城市品牌形象的创新设计应用,通过深层次、系统化、多角度、全方位的整合,建立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理论体系,使城市品牌形象更加本土化和人性化;通过界定城市的风格气质、寻找核心意象、重构城市意象的方法,全面表达城市特有的面貌。结论通过对城市品牌形象设计方法的研究,能够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归属感及幸福感。最终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进行品牌形象设计的实践应用,使研究更加科学合理,并为其他城市提供系统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城市徽标设计的典型图例,对我国城市徽标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旨在引起大众对我国城市徽标设计与形象塑造的关注,从而加强中国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创新设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丁熊 《包装工程》2015,36(2):13-17,29
目的从服务设计的角度研究公共服务体系创新设计的方法。方法在我国大力发展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研究公共服务与用户体验的关系,结合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若干公共服务创新的案例。结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可通过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体验5个方面的创新设计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工业设计》2013,(3):2-2
当前国家面临国内外的复杂形式,需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负担着各方面建设任务,需要我国经济体更有活力的向前发展。从制造业的发展来看,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这个无可厚非。但中国制造大多只是做了产业链最低端的生产制造环节,还带来了诸多问题,希望脱离代工性质的企业近些年一直茌探讨和搜寻着从0EM到ODM、OBM、0SM的转变。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如何品牌化、国际化已成为当今制造业的时代命题。而工业设计已成为制造业竞争的源泉和核心动力之一,其最大的本质是在协调关系中集成整合知识、资源进行创新,是产业结构的创新机制,将在我国加快经济转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现代设计技术的最新进展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即并行设计、绿色产品设计和智能设计技术。围绕着设计现念和方法的彻底转变与更新,按照设计模式、设计观念和设计自动化等三个方面对以上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即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并行、绿色与智能将是未来设计系统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The industrial design profession has established a place for itself in a phenomenally short time. It is widely accepted as a useful service. But it is also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its full potential as a service to a society going through a series of tremendous transformations.

To be human a man must understand what has been accomplished and what can be accomplished by the arts of man.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产品设计中的适当设计理念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蔡克中  潜铁宇  钟砚涛 《包装工程》2005,26(6):174-175,178
论证了在现代产品设计中提出适当设计理念的理由,阐述了适当设计的本质含义.并从消费需求、产品的功能、材料及造型等4个方面,对适当设计的具体运作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同时也指出了,利用适当设计,可使产品能最准确地满足目标群体最真实、最合理的消费需求,以缓解当前因产品的过度设计所带来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9.
I. Black 《Design Studies》1990,11(4):207-211
This paper briefly examines the history of the management and organisation of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cycle. It looks at some of the key factors that have affected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ho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rough CAD may have opened the door to a simultaneous product design process that has more in common with ‘older’ craft-based methods than those developed in the recent industrial era.  相似文献   

20.
A class of graph grammar-based design algorith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near-optimal machine designs is proposed. The GGREADA algorithm is implemented to design scale model carts from Meccano® Set components. A graph grammar for the carts is defined. GGREADA successfully designs minimum-weight carts that provide specified load-bed areas. GGREADA's exploration capability is also demonstrated by creating probability frequency plots of likely cart surface areas and weights from random samples taken from the space of all possible cart designs. The advantages that a designer may gain from grammar-based design tools are discussed along with the representational challenges that remain in exploiting grammars for this purpo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