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汽车内饰品质感的感知模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从用户感知模态出发,构建内饰品质感性意象评价模型。方法以情感设计为背景,提出了用户对汽车内饰的品质感是由直接知觉和认知意象共同构成;从感知觉特性出发,通过30名用户对6个汽车内饰皮质纹理样本质感的评价进行情感语义量化,形成皮质纹理意象感知尺度。结果从触觉单模态感知和视触觉双模态感知的角度,验证了用户不同感觉模态下对汽车内饰皮质纹理情感的感知差异。结论基于汽车内饰品质的情感设计,其核心在于对用户感知与情感之间客观联系的挖掘,以材料工艺所表现的产品造型感知质量成为内饰设计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特征识别是认知过程的核心,探究普通用户与有专业背景的设计师对汽车内饰造型特征和特征线的认知差异,构建普通用户与设计师对汽车内饰造型的认知模型。方法以豪华车、SUV以及跑车3类车型作为实验对象,每个类别各取8个车款共计24个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获取汽车特征及特征线的相关数据,确定不同人群对汽车内饰造型特征的认知差异。结论在汽车内饰造型认知中,普通用户对于内饰造型元素的认知偏向于对造型特征的认知,而设计师则没有明显的偏向。对特征与特征线的识别而言,普通用户对两者的认知存在差异,设计师对两者的认知并不存在差异。构建了关于汽车内饰的用户与设计师特征识别模型,通过内饰设计实例,为汽车内饰的设计和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颖捷  赵江洪  赵丹华 《包装工程》2018,39(12):119-123
目的研究汽车内饰造型的认知模式,构建创新模式下的汽车内饰认知模型,为汽车内饰设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从汽车内饰造型认知入手,分析造型要素与多重感知认知模型,探讨认知模式与创新模式的关系,提出创新模式下的内饰造型认知模型,并通过设计案例验证。结论汽车内饰作为承载功能协调的一个整体,将汽车内饰的各个设计元素割裂出来单独研究,结果是不适宜的。创新是催生一切新产品的源头,并产生新的造型要素。汽车内饰的创新结果可归纳为美学与使用方式创新、意义创新以及类别创新,3个创新模式的集合。结合汽车内饰造型的认知模式,构建的基于创新模式的汽车内饰造型认知模型,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可行性,该模型可以辅助设计师有效处理设计创新和用户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视觉认知的汽车内饰造型效果图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视觉认知理论,构建普适性的汽车内饰造型效果图评价体系。方法根据视觉特征整合理论,建立造型的视觉认知评价框架,萃取相应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赋值,建立内饰造型方案效果图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证案例检测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汽车内饰造型方案效果图的认知存在递阶的层级关系,评价指标具有基础性指标与增益性指标两种属性。结论汽车内饰造型方案效果图评价体系可以辅助设计师有效处理方案评审和完善过程,同时辅助企业进行相关决策。  相似文献   

5.
赵丹华  景春晖 《包装工程》2015,36(12):78-82,122
目的针对现有汽车造型设计评价方法忽略设计师与用户的认知差异,导致造型评价可信度低的问题。方法以设计师和用户为研究对象,对造型意象认知和认知差异进行逻辑化与数学化表达,构建了汽车造型意象认知模型;以设计师与用户对标杆车的造型意象语义评分差作为基准值,再以设计师与用户对设计方案的造型意象语义评分差与该基准值对比,计算设计方案的造型意象与标杆车造型意象的认知差异;依此划分造型评价的可信区间,提出汽车造型可信性评价方法。结论最终以实验案例证明,该方法对于提高汽车造型设计评价的可信性以及设计迭代优化上,都取得了比较好的验证效果。此方法具有延展性,亦可以继续加入工程师、决策者等多角色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汽车造型要素与用户情感意象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峭 《包装工程》2016,37(20):14-19
目的基于汽车造型要素,探讨用户的情感意象,并对两者的关联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用户情感意象特点,为造型要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汽车造型要素中的整车体量、车身形面、前脸图形为对象,通过认知实验获取用户情感意象,采取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获取汽车造型要素与用户情感意象的关联关系,以及探讨这种关系在设计中的意义。结论一方面,汽车造型要素与用户情感意象的紧密关联毋庸置疑,但是形面和图形相比体量有更突出的语义认知优势;另一方面,相比普通用户,专家用户由于专家知识的存在,对各造型要素的意象认知更丰富,但同时统一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王金军  方灏 《包装工程》2020,40(22):53-59
目的 分析汽车内饰造型特征的品牌识别过程,指导内饰设计师理解用户认知方式并应用于设计实践中,使设计意象有效传达,为内饰心理认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以眼动实验为主,问卷法和访谈法为辅,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内饰视觉认知中的造型特征识别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划分内饰造型区域特征并编码,中央空调出风口、车门开关、方向盘是用户关注时间最长和最先关注的特征。有经验者观察目标明确,注重整体感知,无经验者目标注视点分散,注重局部特征。结论 中央空调出风口、车门开关、方向盘是传递品牌意象的重要造型特征区域,该部分的设计有助于提升内饰的品牌识别度。造型特征识别过程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解释了不同用户对内饰人机系统认知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汽车内饰造型的审美偏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方舟  赵江洪  赵丹华 《包装工程》2018,39(18):106-110
目的研究汽车内饰设计要素与审美偏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个体在审美体验中的视觉信息处理方式为理论基础,借鉴影响产品造型的审美偏好的3种维度,通过实验法,分析汽车内饰造型审美偏好程度与时尚感因素、复杂度因素和情感极性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到了各个因素对于汽车内饰审美偏好的影响系数,建立了内饰审美偏好的数学表达式。结论汽车内饰的审美偏好与复杂度因素关系较弱,主要是由情感极性因素和时尚感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赵丹华  顾方舟 《包装工程》2019,40(16):43-61
目的 探讨汽车内饰造型设计和设计研究的基本范式,帮助设计师和设计研究人员有效处理汽车内饰的设计理论和研究方法问题。方法 研究以汽车内饰造型演变历史为设计研究的史论基础,提出汽车内饰的技术雏型、汽车内饰空间的形式意义、汽车内饰设计观念的变迁;探讨汽车内饰的审美与意象风格研究问题,提出汽车内饰审美的整体与局部(部件)关系;探讨汽车内饰的设计研究取向,提出内饰空间的人车交互、汽车内饰的品牌调性、汽车内饰的感知品质和汽车内饰造型的情感意义;探讨汽车内饰设计研究的复杂性,提出内饰的显性特征、隐性特征和用户需求与设计价值。结论 智能互联时代,汽车内饰的设计价值、品牌、情感塑造、场景和功能等,意味着全新的设计构架和全新的秩序,需要更具探索性的设计研究。设计作为一种架构,可以起到构建领域概念的知识框架作用,从而促进设计师解决当前问题,必须推进汽车内饰的创新设计和概念涌现,踊跃探索更大的设计边界和设计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原型理论的汽车造型认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朱毅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4,35(6):24-28
目的探究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原型认知。方法将分析心理学中的原型概念引入汽车造型分析,调研获取MPV车型的概念语义,再由原型认知实验分析概念语义与特征形态间的认知联系。结论汽车造型的原型认知存在于美学认知与概念语义两个层面,表现在比例、空间、形态等方面的离散特征形态因素。原型认知的结构便于美学概念与特征形象之间的双重表达,以及随时间迭代的认知演化。研究的结论在汽车造型设计评价与计算机辅助汽车造型设计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卢杨  吴玥  刘长奥  罗仕鉴 《包装工程》2023,44(16):67-78
目的 研究面向用户情感体验的产品美学智能评估方法。方法 从情感与美学的概念及内涵出发,梳理了产品情感化设计理论及产品美学评估研究的发展。针对现有的情感化设计方法模型局限性较大,产品美学评估研究范围狭窄,未充分考虑用户情感体验及缺乏完善系统的理论框架与方法模型等问题,重新梳理了用户情感与产品美学之间的关系,从形式美、技术美、体验美三个层次研究用户情感体验,基于用户情感分析重新设定产品美学评估规则,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产品情感美学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及产品情感美学的计算方法与流程。结果 提出产品情感美学三层次评估模型与面向用户情感体验的产品美学智能评估系统的构建方法,并对系统构建方法进行了设计实践验证。结论 帮助设计师、制造商、营销商与用户等多种角色更好地理解产品情感与产品美学的关系,促进高效精准的设计决策。为情感化设计领域及美学评估领域的研究提供新见解与新思路,为构建高效精准的产品情感分析与产品美学评估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尹彦青  赵丹华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8,39(14):102-108
目的研究汽车内饰品牌调性与用户感知形象的情感互生关系。方法依据中国古诗词中的"韵律"逻辑哲学思想,根据音乐中"调性"理论,构建调式框架—调式高度—调式色彩的汽车内饰品牌调性设计体系,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验证研究可行性,并结合实际案例应用验证其设计有效性。结果拓展出功能、品质、情境3个汽车内饰品牌调性因素,结合用户情感需求,得出内饰造型要素、CMF要素、信息交互要素3个品牌调性的感知要素,与用户角色、用户情感、用户情境三者间的情感互生关系。结论研究拓展了汽车内饰品牌调性创新设计方法,为提升内饰品牌感知品质提供了良好支持。  相似文献   

13.
易军  唐雪琳 《包装工程》2020,41(6):67-71
目的从情感的角度,探究工程机械内饰的评价方法,为设计决策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方法首先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分别确立适应于工程机械内饰的评价要素;然后通过用户实验和专家意见,构建工程机械内饰评价特有的情感词集,并将情感词集分类至"愉悦(P)-唤醒(A)-支配(D)"PAD三维情感模型的不同象限;最后以三一重工重型叉车内饰设计为实例,初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根据PAD三维情感模型对用户情感的量化结果,比对情感词集与PAD三维情感模型的映射关系,得出用户对工程机械内饰情感词评价区间和结果。结论研究工程机械内饰设计情感评价方法,在评价要素、评价方法方面取得了创新,为设计方案收敛提供了科学参考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庆燕  何利力  郑军红 《包装工程》2019,40(22):164-168
目的提出面向多维感知的KE模型,解决完整表达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以及消费者需求向产品设计要素转化所得的结果时,提高产品形态设计阶段的实用价值的问题。方法首先采用语义差异法(SD)及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消费者情感认知空间,然后利用多感官多维度的特征解构方法获得多维造型特征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分析贡献率,建立多维造型特征空间与情感认知空间的映射关系,得到不同情感下对应的产品设计要素。结论利用KE模型获得了产品设计中造型特征要素与感性意象词的映射关系,解决了一维KE模型情感需求不全面的问题,同时向相关企业和设计者推荐产品设计中的关键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15.
张谷玉  韩旭 《包装工程》2023,44(16):41-47
目的 结合用户与专家对产品的情感评价建议,实现能够兼顾用户群体与专家建议的产品情感评价。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证据理论的产品情感评价策略,以用户群体的情感评价作为客观基础,对多名产品设计专家的建议进行融合,得到产品设计要素的改进建议,以此为依据,引导产品的正向设计。结果 以行李箱的产品情感评价为例,利用BP神经网络实现D-S证据理论中的基础概率分配(BPA),通过改进的D-S证据理论对多名行李箱设计专家的评价建议进行融合,得到了需要改进的设计要素和改进指数或行李箱关于产品情感的综合指数。结论 通过将用户群体对产品认知情感的客观情况与产品设计专家的主观情感评价相结合,为产品情感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同时为产品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毕强  赵锋  陈金亮 《包装工程》2018,39(8):80-83
目的研究基于场景理论的交互设计一般流程,并探究情绪调节理论与用户场景理论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探索新的交互设计原则和方法。方法详细阐述交互设计场景理论中客观场景、设计场景和测试场景的概念和使用方法,通过构建各阶段用户场景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在此基础上,引入情绪这一重要元素,洞悉用户的情感需求,并以Gross的情绪调节理论为设计准则,在产品中为用户设计不同的情绪调节触发条件,使用户的情绪处于中等唤醒水平,以保证用户与产品交互的流畅性。结论以Carroll的场景理论为基础,丰富了基于场景理论的交互设计流程,并提出了一套基于情绪调节理论的用户场景理论的交互设计框架,为交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