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给学生树立科学的声音观念,掌握声乐的基本的发声原理,演唱出动听的歌曲为祖国的文化事业作出贡献,并且给人以美的享受。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经历中,根据平常教学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来浅析几点个人对声音的理解及对一些错误声音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影响声音响度的四个要素,它们分别是:声音电平对声音响度的影响、声音频率对声音响度的影响、声音作用时间对声音响度的影响及声像及空间定位对声音响度的影响。下面分别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一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声音有使人产生神奇联想的功能,所以我们经常会在声音这个词前冠之“美妙”二字。殊不知,这“美妙”二字的使用恰恰说明声音与人们的听觉有着一种奇妙的联系。 用音箱还原一个完全自然空间一样的声音环境几乎不可能,一方面是技术上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的听觉感受与自然真实存在着不可逾越的落差。 在有声世界里,人们早已将声音在自己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郑剑虹 《音响技术》2005,(2):17-17,16
影视声音创作的重要任务是合理地运用声音各方面的属性创造出与画面相符或具有特殊含义的丰富立体的声音形象。合理运用声音元素艺术地反映影视作品的综合听觉印象,是影视声音艺术创作中声音造型的基础。电视小品声音创作手法大致可分为叙事性声音蒙太奇和表现性声音蒙太奇。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AI)技术在影视声音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渐革新影视声音内容的生产制作流程和分发方式,重构影视声音领域的发展格局,对影视声音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也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历史研究、质性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试图揭示人工智能在影视声音领域的多样性和潜力。研究结果表明,AI技术在影视音乐创作、影视配音和声音教育体验方面具有显著潜力。本文进一步挖掘在AI背景下影视声音教育的发展策略,建议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革新课程知识体系、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通过深入AI领域并跟踪最新趋势、优化学习过程并强化人文内核,使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钟韬  方海  张立 《包装工程》2020,41(4):96-102
目的汽车声音景观是在驾驶过程中能够被感知、并可以与之交互的声音信息环境的集合,本文研究汽车声音景观中汽车声音交互设计的方法和途径。方法采用组织符号学方法,将复杂的汽车声音系统视为一个组织进行分析和梳理,以看清整个组织结构形态、内部关系和核心目标价值。提出汽车声音交互设计的组织洋葱模型,从技术层、正式层和社会层对汽车声音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结论通过一个汽车声音交互设计需求提取案例,应用组织洋葱模型,从定义利益相关者到评估框架,即分析三个层级的问题及解决路径,之后定义角色及使用场景,以及提取最后的声音交互设计需求,初步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为汽车声音交互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7.
电影的声音与画面是电影传递信息的两种最基本的手段,电影中的声音与画面的关系,即声画关系,也是电影理论研究中要面对的一对基本关系。此前的声画关系研究,基本上是围绕着声画同步与声画非同步这两种情况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所进行的,主要是对于电影声音与画面关系中的外在部分的研究。本文通过借鉴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以实验的手段来获取电影声音对观影心理影响的第一手资料,并希望在此基础之上,对电影声音与画面的内在关系,进行一种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DTS(Digital Theater System)是继SR·D数码立体声后出现的具有最佳立体声音效果的一种分立式数字化声音制式,它能使观众在影院中享受到制片厂录制的原始音响效果。影片的声音在混录时,将声音的信号在计算机工作站进行编码,做数字处理。数字处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声音数据,被记录在CD-ROM光盘上;另一部分为控制时间码,在制作光学声底时被记录在胶片上。刻录在DTS母盘(CD-ROM光盘)上的声音由记录在胶片上的时间码控制使其与影片画面同步。经放映检测无误后,将母盘送至光盘制作厂,复制成放映还音用的光盘。DTS声音还原清晰、逼真,…  相似文献   

9.
秀云 《音响技术》2005,(3):82-83
为什么人的耳朵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这是由声音的三个要素即音调、响度、音色(音品)所决定的,不同的声音在这三个方面是不同的。现在大多数人都用音响来欣赏音乐,了解声音的特性,对我们  相似文献   

10.
产品声音设计中的认知心理属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丽  马春东 《包装工程》2011,32(24):84-86,94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产品的声音设计,基于对产品中声音材料的归纳和分类,系统地分析了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思维、情绪等认知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声音的相互作用,论述了声音作为产品设计要素的认知心理依据以及声音与情感判断的综合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声音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使产品的声音设计能够对应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声音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手机和IM软件用户界面的声音语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高生  宋伟  王英 《包装工程》2008,29(3):204-206
在对听觉界面中声音种类和声音设计方法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符号学和语意学在AUI设计领域的引用,分析和比较了手机和IM软件2种通讯工具uI中的声音语意的共性和差异性,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二、声音频率对声音响度的影响用声音频率控制好声音的响度,需要先从频率自身性质这个基础谈起,根据频率与响度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是如何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声音频率(主要是基频)确定声音的音调———是声音高低的表征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呈正比,而是成对数关系。什么影响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钟伟梁  杜伟明 《声学技术》2016,35(6):500-503
声音存在于城市内的自然和人为环境中,声音来源可分为三个大类形:大自然声诸如风、雨、雷暴等;生命之声诸如鸟类、昆虫、宠物和动物发出的声音;人为之声如人声、音乐声、交通噪声、通风系统之噪声、建筑和拆卸工程之噪声、贸易活动产生的噪声。在最近几年,声音漫步已成为表征城市声景的方法之一。声音漫步通常通过一群人在被研究区内有代表性的典型路径的漫步。漫步者把声音录下来,也将在路径上听到的声音特点和来源记录,以及拍摄照片和在地图上标示。文章旨在为声音漫步提出一个实用指南,方便它成为城市音景的鉴定工具。  相似文献   

14.
“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在1965年为人民广播事业创办20周年的题词,深刻地阐述了广播的内涵。新兴的传播方式从电话的问世到留声机的发明乃至钢丝录音机的实际应用,模拟记录、数码录音乃至以光学为载体的磁光盘的出现,以无可辩的事实向世人提示:听众对声音完美的追求和对音质的渴望应当引起极大的关注。声音是广播节目中的调色板,这是从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所做的分析和推论。设备是载体,广播的覆盖率、效果、声音的质量取决于设备的数量和质量,而设备的质量和播音者的发声则进一步体现了技术能…  相似文献   

15.
王乐文 《影视技术》2005,(2):38-41,15
多声道环绕立体声影片声音编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声音创作的过程,是影视视听语言语法的具体实施过程,是一个为声音作“手术”的过程。在此期间,声音一次又一次地被分解、重组,这是一项极其繁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声音编辑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影片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片例从电影声音结构方面对全景声创作做了探讨。重点阐述了杜比全景声的声音创作细节;同时就杜比5.1、7.1系统和杜比全景声系统做了对比性研究,总结了杜比全景声(Dolby?Atmos)的直接优势所在,以及对于5.1、7.1格式不足的弥补;在简述全景声工艺系统的同时,着重在真实感、包容感、深度感、临场感和方位感等方面阐述了全景声格式声音设计创作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数字音频是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声音处理手段。发现凉水和热水倾倒声音不同,探究确定水倾倒声音与水温存在关系,结合不同的声音可转换成不同的数据,通过获取的数据不同可以同步直接转换为不同的水的温度,达到通过倾倒水的声音得到水的温度的目的。以此制作声音测温仪。  相似文献   

18.
凡音 《音响技术》1998,(6):30-32
在厅堂扩音中,音箱发出的声音必然要在房间进行反射、共振,声音信号在通过音响进行设备处理、放大和电声转换时,也一定会出现声音的频率响应缺陷,使得在声场中所听到的声音出现某些频率的声音过强、某些频率的声音不足等现象。这种频率上的不均衡协调现象,需要音响师...  相似文献   

19.
2CSR-1的三大技术特点 2.1LFO低频振荡器控制功能 打开CSR-1的高级模式[ADV]如图7,可以看见有两个LFO即低频振荡器(Low Frequency Oscillator)模块以及两个ENV模块。在声音合成工具中振荡器是一个产生声源信号的振荡源,是声音合成中声音素材的来源,为声音合成工具中其他的合成、调制模块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影声音在影片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电影声音中环境声艺术作用的分析,说明环境声对于电影艺术的重要性,以引起电影工作者对环境声的重视,并对环境声的使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