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和森  柳冠中 《包装工程》2019,40(24):164-167
目的基于产品的使用方式研究和人机工程学角度,提升产品的结构与外观设计。方法简述切割小肠手术的步骤,明确使用定位,图解使用方式和流程,尝试从工业设计角度提出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探讨其结构与外观设计的对应研发策略。根据设计思路归纳改良型切割器产品的部件构成,从转变使用方式和人机工程学角度提出实现切割器功能的几种可能性结构设计解决方案。考虑产品的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以及手部的基本尺寸,选择、深化并形成了"铡刀式"的结构设计解决方案。列述该方案的部件构成、操作步骤、结构设计及外观效果图,同时描述了限位设计在该产品结构设计中的运用。结论肠管切割器的以使用方式为切入点,对产品的结构和外观进行改良和创新设计,希望能为同类产品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管佳莺 《硅谷》2011,(6):77-78
通过阐述产品表皮设计的概念、范围与发展,分析产品色彩、材质、界面等综合设计对于产品外观设计的核心及作用,了解产品表皮与产品外观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人性化的方法去实现创新的外观设计.从而证明,产品的表皮设计井非是一种简单的造型外观装饰手段,而是实现造型目的的一种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城市轨道列车外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传达机理及其构建方法。方法总结我国城轨列车外观设计的技术特征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典型城市的轨道列车的外观设计,提出注重地域文化表达是产生差异化设计和丰富列车外观内涵的重要途径。将列车外观地域文化视作一种可以传递的信息,引入"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解释了列车外观文化的传递过程,结合"罗兰·巴特"符号学的基本理论,构建了列车外观的符号系统。结论城轨列车地域文化的表达效果取决于设计师对设计规则的掌握,列车外观的符号系统可作为设计过程的理论推导模型,设计师可按照共感觉、联想、文化认同的层级递进关系合理组织设计元素构建列车外观中的地域文化,运用此模型在成都市有轨电车外观设计中进行验证,可为各类制式的城轨列车外观设计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当代智能手环外观设计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探索了影响智能手环外观设计的要素,并分析了目前智能手环在外观设计上呈现的问题,从而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需求理念、创意创新以及文化特色在智能产品外观造型中起到的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对智能手环外观的探索和对用户心理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色彩工学探究工程机械产品外观安全警示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曾智林 《包装工程》2012,33(12):88-91
运用色彩工学的原理,提出在工程机械产品外观设计中标准化、定量化进行色彩设计的依据。通过分析影响工程机械产品安全性的外部因素,以及当前色彩设计的现状,提出在进行产品外观色彩优化时要强化安全警示作用。从工程机械产品外观色彩结构、"人—机—环境"系统中色彩安全设计、暗视觉条件下加强色光安全设计等几方面强化安全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
产品外观对顾客购买决定的影响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产品外观在顾客评价中的6个角色作用:美学评价、象征价值评价、功能评价、人机工程性能评价、吸引注意力的作用、对产品归类的作用,并分析了对不同类型产品和不同顾客群体,产品外观设计的侧重点应具有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京城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产品GTBZ系列高空作业车的转动平台外观造型设计为例,说明了应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实现高空作业车外观造型设计的设计程序以及其关键技术与方法,阐述了产品结构设计与外形设计同步进行的并行设计思想,并且说明了在计算机三维环境中实现产品的模拟真实感表现的相关内容,根据产品形象设计原理及产品外观的语意学规律,完成了高空作业车的转动平台外观设计和整车的色彩设计.  相似文献   

8.
吴磊  李娟  曹淮  朱志娟 《包装工程》2011,32(8):26-29
从工业设计与外观专利的关系出发,针对典型客车外观设计侵权案例进行分析,以工业设计的专业角度切入研究,使用设计形态学和产品语义学分析方法,从客车外观设计的特征曲线和特征曲面进行提取和判断。基于此案例分析,从"企业外观专利战略"和"政府专利部门建设"两方面提出我国外观专利保护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决机床防护外观设计过程中工业设计与工程的感性认知协同问题,更好地寻求和增强双方对机床外观的认知共识,提高设计的效率和明确性,进而提高我国机床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方法 将扎根理论的定性研究与感性工学的定量研究相结合,首先通过扎根理论聚类并提炼工业设计与工程领域存在共识的感性意向词汇;然后,使用语义差异法对代表性样本进行影响因子和造型特征元素分析,明确双方可协同的机床设计元素与感性认知的映射关系;最后,基于相应具体案例需求进行设计实践。结论 明确了机床外观设计过程中关于工业设计和工程双方存在协同认知的若干影响因子及其对应的典型感性词汇,构建了面向机床防护外观设计流程的ID&E感性认知协同系统,为机床外观设计领域提供有效的方法参考和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产品外观意象激发用户的情感体验,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情感的主观性与意象的模糊性,使产品外观意象与用户情感需求的有效映射成为产品设计的难题。产品外观具有多维特征,传统产品意象研究多考虑产品部分特征,需要人工标注产品特征,样本量小,造成设计方案与用户情感需求的偏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减少产品情感研究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实现产品设计方案与用户意象需求的有效匹配。方法提出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产品外观意象情感计算服务平台,研究平台构建方法与关键技术。提出产品外观情感数据库建立方法和产品外观意象情感计算方法。构建产品外观意象情感计算模型,实现更为精确的产品外观意象情感分类与情感特征识别。提出分析不同产品类型的产品外观情感特征权重,研究产品特征对情感意象的贡献程度,挖掘关键情感特征。研究面向用户情感需求的产品外观方案检索方法和技术,以构建产品设计服务平台。结论研究成果将为建立高效、人性化的产品外观意象设计协同服务平台提供参考,从而简化设计师与用户的知识获取过程,促进产品外观设计方案与用户意象需求的有效匹配。  相似文献   

11.
易军  陈雨茜 《包装工程》2020,41(16):164-169
目的为适应数字经济下服装产品设计领域的转型发展需求,探讨三维人体扫描技术在现代服装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应用,为新型服装产品设计模式提供思维方向。方法分析目前三维人体扫描技术的现状,实验和筛选三维扫描的方法并快速获取人体模型数据样本。在此基础上,依据服装产品设计过程展开分析,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探讨基于三维人体扫描技术获取的人体模型数据在服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价值。结论通过三维人体扫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丰富准确的三维人体模型数据,根据设计需求将数据接入服装产品设计和展演系统中,辅助企业与设计师提高服装产品的合体性与舒适度,提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服装产品定制服务的满意度,驱动服装产品设计领域的智能化、数据化和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增强现实技术(AR)的应用研究是产品设计领域的研究趋势之一,旨在研究AR技术与产品设计评价之间的关联性,探求AR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方法.方法 基于产品模型、AR体验创建平台和设计评价三大模块构建基于AR技术的设计评价系统,再以在机场环境中的安防机器人为例,以形态、色彩、曲面、人机交互、环境适配和经济适用为主要评价参数,分析此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 与现有AR系统对比分析,此系统在颜色更改、比例调整、动态展示三方面具有优势,对产品展示、产品完善、产品设计相关参数的评价以及与客户沟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在三维层面,基于AR技术的设计评价系统实现了产品展示的多空间、多角度、多层级的转变,对于评价产品设计更具直观性、实用性和经济性,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伯军  赵凡  温迎强  苏明岳 《包装工程》2021,42(10):213-222
目的 为了解决工业产品领域包装用量大、浪费严重以及回收困难等问题,引入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理念与技术进化理论.方法 针对产品包装现状,通过商业产品包装与工业产品包装的对比分析,得出工业产品包装改进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而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有效实施需要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引入TRIZ技术进化理论作为产品服务系统的支撑工具,将可持续理念以实践方式应用于工业产品包装领域.结论 通过技术进化理论与PSS理念的结合应用,有效缓解了工业产品包装浪费严重、回收困难等问题,扩展了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应用范畴,技术进化理论的应用也为PSS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最后,以信息通讯设备企业包装为例,对产品服务系统与技术进化理论结合应用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李帅  冯荟 《包装工程》2020,41(6):228-231
目的研究可供性理论在产品设计领域的价值与方法,进而为产品设计提供建议,实现更具人性化和情感化的产品设计。方法阐述可供性理论的起源及其在设计领域的发展,从吉布森与诺曼对可供性的不同定义来阐述在生态心理学中的可供性与在设计领域内的可供性的区别。对可供性理论在产品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归纳出可供性在产品设计领域的三种类型,即潜在的可供性、集体的可供性、情感化的可供性。基于人的行为对产品可供性进行挖掘,提出行为的停顿、行为的可视化、自然行为关系三种产品设计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结论为设计师提供关于将可供性概念运用在产品设计中的理论依据,为用户创造舒适自然的使用体验,满足人们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产品设计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产品设计的目的和任务,信息时代的产品设计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将人工智能理论与专家系统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领域,提出一个产品设计专家系统的框架结构.利用智能代理技术实现了信息与资料的整理,依据形态分析法实现了辅助创新设计,并提出采用数学建模法进行产品方案的评定.  相似文献   

16.
兰玉琪  刘松洋  王婧 《包装工程》2019,40(16):14-21
目的 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的认知与研究,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发现人工智能给产品交互设计带来的革新、产生的新交互方式,以及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交互设计领域中的发展趋势。方法 以AI净饮机为主,小米智能家居和“小飞鱼”驾驶助手等设计案例为辅,全面剖析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思考与表现。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在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结论 根据目前人工智能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的现状,经过调研及分析其应用的技术手段,总结出人工智能如何驱动产品交互设计的发展。另外,在产品交互设计流程和方法中,通过人工智能的介入,可以提高产品交互设计的效率与用户体验。最终提出对传统产品交互设计的方式、方法、界面及信息构架等多维度的产品设计概念的重新定义,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以用户为中心的农机产品设计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农业领域发展的情况分析设计趋势。方法 以文献分析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为主。首先,根据创新设计与实际应用情况,对农机产品的范畴进行界定;其次,从机械发展和外观设计两个角度总结以用户为中心的农机产品发展历程,归纳现有农机产品设计研究内容,并从农机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用户界面和用户安全三个角度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以用户为中心的农机产品设计研究成果;最后,结合我国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应用、农业劳动力等因素,从农机产品用户群体的变化、农业共享和农业地理环境三方面,展望以用户为中心的农机产品设计研究趋势,并提出设计关注的要点。结论 相对于国外农机产品设计,国内的农机产品设计需要结合农业环境、农民、农村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探索。对研究农机产品设计中的用户相关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丁满  孙鸣宇  冯光宇 《包装工程》2023,44(16):10-21
目的 从技术演变视阈下对产品色彩情感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剖析产品色彩情感设计内涵与研究体系,指出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为产品色彩情感设计研究提供应用技术与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对产品色彩情感设计相关概念与特点分析,归纳总结产品色彩情感设计内涵,并从技术演变角度对用户情感信息挖掘、产品色彩情感意象关联建立、产品色彩情感设计评价与生成等内容阐述产品色彩情感设计的研究现状。结果 明晰产品色彩情感设计的知识内涵与体系,总结人工智能时代下产品色彩情感设计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与设计领域的加速融合,推动了产品色彩情感设计效率的提升,促进了产品色彩情感设计从传统设计方法向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设计方法迁移,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19.
薛艳敏  武优 《包装工程》2020,41(10):193-197
目的研究叙事学在老字号包装设计上的创新应用。方法以老字号的包装设计为研究重点,通过查阅文献法和实地调研等方法,掌握叙事学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并总结叙事性在包装设计中所蕴含的共性,包括叙事主题、叙事易读、文化内涵和叙事表现等四个方面。以陕西食品类老字号德懋恭为例,分析其包装设计发展的一贯特性,并与叙事性包装设计的方法相结合对其产品的包装进行创新设计。结论中华老字号品牌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必然要进行品牌的升级转型。通过将叙事学理论延伸到包装设计中,可以改善老字号的包装设计,赋予产品包装更多功能价值,使产品信息和老字号品牌蕴含的文化被消费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为其他老字号包装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整合设计的基本理论、优势、方法等导入金柚品牌包装设计中,有助于拓展产品服务系统的设计内涵,延伸设计对象和领域,转变创新开发思路,最终获得最优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方法以理论结合实践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实地调研,找出国内金柚产品包装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阐述包装整合设计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层面的独特优势及潜在的价值。结论提出遵循协作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原则,把握品牌包装的"方向感"和"策略",塑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包装产品,同时为梅州金柚产品升级换代,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水果销售包装创新范本和应用参考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