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玉魁 《材料工程》2003,(Z1):321-323
介绍了齿轮的疲劳失效,并针对齿轮的疲劳失效模式提出了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热处理、零件加工和表面强化等方面来预防其发生失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实例出发对轴类零件选材不当导致的失效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着重从材料、金相组织,断口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重点阐述了选材与失效的关系.轴类选材错误常导致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尤其是疲劳性能大大下降最终导致使用过程中轴的早期疲劳断裂.基于上述分析从失效分析的角度提出了避免轴类零件早期失效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3.
覆层零件多冲碰撞试验与失效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自制的冲击碰撞疲劳试验装置和有关分析测试设备对激光覆层零件进行了多冲碰撞试验和失效分析.发现在反复多次冲击碰撞力作用下,覆层零件表现出表面裂纹、表面塑性变形、表面点蚀和覆层崩落等多种失效形式.文章报告了试验方法并初步分析归纳了覆层零件在多冲碰撞载荷下的一些独特失效特征.  相似文献   

4.
SMA490BW钢对接接头高周疲劳性能的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柏林  金辉  张枝森  谢学涛  丁江灏 《材料导报》2018,32(12):2008-2014
通过设计对比试验系统地分析应力集中、晶粒细化、残余应力等因素对转向架用SMA490BW钢对接接头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并得出占据主导作用的因素。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疲劳断口,探究对接接头冲击前后的失效模式。结果表明:经超声冲击或机械打磨处理后,试样的疲劳寿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将焊缝余高彻底磨平对接头疲劳寿命的增益效果最为显著,其疲劳寿命相比原始对接接头可提高近百倍。改善应力集中、细化表层晶粒、引入残余压应力对对接接头延寿的贡献占比分别约为58%、29%和13%。对接接头的疲劳失效大多始于焊趾表面,经超声冲击处理后,疲劳裂纹源可能由材料表面转向内部缺陷。  相似文献   

5.
为了高效地获得能够满足航天航空材料检测领域较高要求的疲劳试样,参考相关标准提出了一种实用高效的TC4钛合金应变疲劳圆棒试样的机加工工艺,并通过表面粗糙度、表面加工痕迹、试样表面状态以及表面残余应力等物理参量对TC4钛合金疲劳试样的表面完整性进行了评价,最后通过液压伺服试验系统进行了应变疲劳试验来表征其疲劳性能。结果表明:使用该机加工工艺所加工的疲劳试样,能够满足航天航空材料检测领域对疲劳试样的较高要求;试样表面的残余压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TC4钛合金的疲劳性能,同时在大批量制样时可以高效地获得较为稳定、可靠的表面质量,可为实验室有效地控制疲劳试样的加工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冷作模具钢及其失效分析中的几个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模具使用寿命和失效规律统计结果,比较了几种冷作模具钢工艺和性能;分析冷作模具钢过载失效、磨损失效和疲劳失效特征和形态等;探讨高硬度模具钢的表面开裂敏感性、缺口断裂性能和断裂分形维数与工艺参数的关系,强调正确选择模具材料和制定合理处理工艺对减少早期失效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金属材料/零件的表面完整性与其疲劳断裂抗力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表面完整性中的残余应力、组织结构与表面粗糙度这三个因素对疲劳断裂抗力是最有影响力的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大众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动力总成分公司所生产的再制造发动机为例,分析了该产品的失效形式、材料性能与再制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磨损导致的失效经过再制造切削加工后,配合新的尺寸零件,保证原有的公差配合,可以使磨损失效完全消除,但材料疲劳累积引起的损伤并没有得到修复,经过一次再制造的发动机与新发动机的疲劳寿命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某自主品牌高性能管状扭转梁的开发需求,确定最佳的扭力梁选材和相应的退火工艺方案。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超高强钢材料完成了扭转梁的制管、预成形和液压成形等过程,并对成形零件进行了不同的退火工艺尝试,分析了焊管、成形件和退火件的显微组织、硬度及力学性能特征,并完成了扭转疲劳性能测试,最后对疲劳失效零件进行了失效原因分析。结果相较于STAM690进口材料,采用国产CP800材料的扭转梁,通过退火工艺调节,在保持显微组织不变的情况下可得到最佳的综合性能,屈服和抗拉强度均达到800 MPa以上,且其伸长率达到17%以上,同时,疲劳耐久性能可达10万次以上。结论推荐CP800材料作为高性能管状扭力梁的选材,相应的退火工艺为550℃,保温25 min。  相似文献   

10.
付磊  林莉  罗云蓉  谢文玲  王清远  李辉 《材料导报》2021,35(3):3114-3121
利用严重塑性变形以及电沉积等方法制备的块体纳米晶、超细晶材料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以及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但其韧性和抗应变局域化能力显著降低,加工硬化能力消失.块体纳米晶、超细晶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强度,能有效抑制疲劳裂纹萌生,从而有效提高应力控制循环载荷作用下的高周疲劳性能,但其塑性差,缩短了应变控制作用下的低周疲劳寿命.事实上,工程结构疲劳失效往往起源于材料表面,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疲劳裂纹通常从材料表面萌生并向内部扩展.因此,优化材料表面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有利于提高其服役寿命.为此,近年来,人们通过开发一些新颖的表面改性方法来制备梯度纳米结构材料,这些方法也被称为表面自纳米化.与其他传统的表面改性技术相比,利用表面纳米化技术在金属材料表面制备梯度纳米结构表层,所得纳米结构表层具有硬度高、表面粗糙度小以及梯度层厚等特点.梯度纳米结构材料表层由纳米晶构成,而芯部仍然保持未变形粗晶基体结构,晶粒尺寸由表及里逐渐从纳米尺度变化到微米尺度,这一特殊的材料构筑形式使其具有优越的抗高、低周疲劳性能.目前,关于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疲劳性能的研究已经成为该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许多工程实际应用都得益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尚缺乏文献系统总结这一研究成果.为此,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疲劳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影响其疲劳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疲劳性能研究所面临的许多亟待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为梯度纳米结构材料在这一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