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应力诱导引发方法和添加引发剂与提高螺杆转速的复合引发方法,研究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与马来酸酐(MAH)的官能化反应;考察了官能化产物(LLDPE-g-MAH)对PET/铝箔复合薄膜T型粘合接头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螺杆转速可抑制LLDPE在官能化过程中的交联副反应,制得具有较高接枝(嵌段)率、较好熔体流动速率和较低凝胶质量分数的官能化产物(Gd=0.30%~0.65%,MFR=1.0 g/10 min~4.7 g/10 min,凝胶质量分数≤0.4%),与单纯采用引发剂方法相比,高剪切应力诱导引发方法和复合引发方法所得官能化产物均可明显提高PET/铝箔复合薄膜T型粘合接头剥离强度。  相似文献   

2.
马来酸酐接枝HDPE/SEBS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DSC方法研究了HDPE、HDPE/SEBS、HDPE/SEBS-g-MAH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莫志深方法和DSC曲线分析说明HDPE中添加非结晶的热塑性弹性体SEBS后,HDPE的结晶焓变小,结晶速率变慢;当HDPE/SEBS聚合物链接上马来酸酐后,由于分子链之间极性基团的相互作用和分子链的支化更加阻碍了分子链的规则排列和影响链段在结晶扩散迁移规整排列的速度,使得结晶焓降低的幅度最大、结晶速率最小。Kissinger法分析结果得出SEBS的加入使HDPE结晶变得困难,活化能升高,但当HDPE/SEBS链接上MAH后结晶活化能变得最小。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物合成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LDPE-g-MAH)为原料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一种以聚乙烯为主要结构的固态环氧树脂—聚乙烯酯型环氧树脂(LDPE-g-MAH-g-ECH),并利用FT-IR光谱表征了该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采用化学分析法研究了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碱的用量与浓度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成该环氧树脂的最佳反应条件。该树脂为淡褐色透明粉末,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得其环氧值0.24~0.27mmol/g,酸值0.5mg/g。  相似文献   

4.
孙影  赫秀娟邱武 《功能材料》2007,38(A06):2294-2295
研究了利用高能俺线引发碳纳米管与马来酸酐发生接枝反应,从而达到改性碳纳米管的目的,并利用红外光谱、热重等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法碳纳米管表面接枝上了有机基团,随着辐照剂量增大接枝上的有机基团量增加,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马来酸酐熔融接枝EPDM的制备的工艺,反应历程,接枝率,与尼龙的相容性及对尼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ABS树脂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引发剂,采用单螺杆挤出方法实现了ABS树脂接枝马来酸酐。经红外光谱,以及流变、动态力学和拉伸性能测试等对产物表征表明,马来酸酐接枝到ABS树脂上的量可控制在0.5%到2.5%,产物基本保持了ABS的物理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SEBS熔融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熔融接枝法在Haake转距流变仪上进行SEBS接枝马来酸酐(MAH)的反应,通过FT—IR验证了SEBS接枝产物的产生。用酸碱滴定法和FT—IR测定SEBS—g—MAH的接枝率,同时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MAH量、过氧化二异丙苯(DCP)量对SEBS—g—MAH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SEBS接枝MAH的优化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为10min,反应温度为160℃,MAH量为6%,DCP量为0.55%。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微悬浮体系下辐射引发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以二甲苯为溶剂制备了乙丙橡胶和马来酸酐的微悬浮体系,采用动态光散射测得该体系下的粒径分布为5~7μm.考察了辐射剂量和单体浓度对马来酸酐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悬浮下共辐射能明显提高单体接枝率,最高可达4%.  相似文献   

9.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转矩流变仪中,对氯化聚乙烯/聚丙烯(CM/PP)进行顺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制备了热塑性弹性体。考察了DCP用量和MAH用量对其接枝率、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和电子扫描电镜对其进行组成结构、热行为和形态表征。结果表明:MAH成功接枝到CM/PP热塑性弹性体上。接枝后的CM/PP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明显改善,当MAH为4份时和DCP用量为3.2份时,接枝率达到0.66%,抗拉强度比未接枝CM/PP提升了78%,达到6.3MPa。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动态接触角(DCA)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引发马来酸酐接枝SBS及其热处理前后接触角的变化。研究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升高,膜的后退角减少,当接枝率达4.783%时,后退角为零。AIBN引发接枝马来酸酐的SBS极性成分比BPO引发的多。热处理后,不同引发剂引发接枝膜的后退角均增加AIBN引发的接枝样品比BPO引发接枝样品受热处理影响更大。本文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FT-IR-ATR)分析了膜的表面结构。研究表明,AIBN引发的SBS-g-MAH表面部分羰基含量更多;接枝率达一定时,表面富集的羰基含量有一激增点,热处理后SBS-g-MAH表面羰基含量降低。这说明接枝的MAH能否向表面迁移是膜的接触角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熔融法制备EPDM-g-GMA及其与PBT的共混增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EPDM-g-GMA对PBT的增韧作用及其增韧机理,在XSS-300转矩流变仪上根据自由基聚合通过熔融反应制备了EPDM-g-GMA 及其PBT/EPDM-g-GMA,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考察接枝反应中特征官能团的存在,根据红外工作曲线测定了改性样品的接枝率,获得了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共混物断面的微观形态,实验结果表明,当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2.3,分散相粒径在0.5μm左右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可达49.7kJ/m^2,比纯PBT提高了30倍,接枝共聚物的存在可以改善EPDM与PBT间的相容性,EPDM对工程塑料PBT的增韧作用是通过提高两相间的界面结合,增强界面粘结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固相力化学接枝马来酸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新型的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在室温上实现了马来酸酐(MAH)在聚丙烯(PP)上的固相力化学接枝。采用IR、DSC及化学滴定等方法对所制备的聚丙烯-马来酸接枝共聚物(PP-g-MAH)进行了分析表征。系统研究了磨盘静压力、转速、温度、碾磨次数、聚丙烯与马来酸配比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加入无机填料钛白粉(TiO2)共碾磨、可进一步提高MAH在PP上的接枝率。通过磨盘固相力化学反应制备的PP-g-MAH  相似文献   

13.
马来酸及其酐和衣康酸与PP熔体接枝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马来酸酐作对照,用热分析、流变、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马来酸和衣康酸在非隔氧条件下与PP熔体催化接枝反应的特点和规律,阐述了单体结构-单元反应相对速率--接枝产物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3种接枝物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4.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分子结构及反应机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简要综述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接枝产物的分子结构、反应机理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N-对本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膜的动态接触角(DCA),得出表面的极性顺序为copolymerI〈copolymerⅡ〈copolymerⅢ。这与其共聚单体的侧基的极性顺序一致,另外,将马来酸酐与苯乙烯共聚物与5种不同取代芳胺进行氨解反应,成膜后用DCA法并结合ESCA测定膜的表面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氨解产物在DMF中成膜后,膜表面N/C含量比明显高于本体,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