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丁二酸酐、聚乙二醇、多乙烯多胺为原料,合成含柔性链段且具有两亲结构的水溶性超分散剂,研究了超分散剂对SF/PP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增客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超分散剂的用量为SF的5%(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27.4kJ/m~2,弯曲强度达40.1MPa,比未经超分散剂处理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64%和34%,复合材料的结晶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超分散剂对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处理,然后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与聚丙烯(PP)进行共混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超分散剂用量及纳米二氧化钛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分散剂处理纳米二氧化钛的最佳用量为2%(质量分数);纳米二氧化钛填充PP的最佳用量为1.5%(质量分数);超分散剂对纳米二氧化钛具有明显的均匀分散效果;并且显著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熔融黏度,改善加工性能;超分散剂处理的纳米二氧化钛填充PP具有明显的增强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自制超支化分散剂(HBD)为改性剂,制备剑麻纤维(SF)/长玻纤(LGF)/聚丙烯(PP)复合材料,探讨超分散剂对SF/LGF/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结晶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SF/LGF/PP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形貌,分析纤维与聚丙烯树脂的界面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经HBD改性后的SF/LGF/PP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分别比未经分散剂改性的复合材料提高了35.2%和6%,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聚丙烯相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有所提高,HBD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提高,损耗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4.
SML超分散剂的合成及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分散剂对粉体改性机理,并合成了SML超分散剂,考察了其改性超细CaSO4粉体后的活化指数,同时探讨了SML超分散剂对PE/超细能的影响,最后通过SEM观察了复合材料断面形貌.结果表明,SML超分散剂优于F-2分散剂.在其用量为3%时,活化指数可达97%,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28.7%、20.7%、4.9%.  相似文献   

5.
以丁二酸酐、聚乙二醇、多乙烯多胺为原料,合成含柔性链段且具有两亲结构的水溶性超分散剂,研究了超分散剂对SF/PP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增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超分散剂的用量为SF的5%(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27.4kJ/m^2,弯曲强度达40.1MPa,比未经...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界面性能优异的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利用含有聚多巴胺(PDA)和六方氮化硼(h-BN)的复合涂层对玻璃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制备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GF/PA6)。采用XRD、XPS、SEM、接触角测量仪对玻璃纤维晶型结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h-BN的不同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处理的玻璃纤维表面被均匀的复合涂层所覆盖,显著增加了玻璃纤维的表面粗糙度、表面活性和化学键能,大大提高了玻璃纤维与尼龙6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啮合作用,且复合涂层的加入能够诱导PA6晶型由γ晶型转变为α晶型,h-BN含量为0.75%时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达到最高,拉伸强度达到129.8 MPa,相比改性前提高了79.2%,弯曲强度达到194.8 MPa,相比改性前提高了32.2%。储能模量达到1 742 MPa,相比改性前提高了69.9%。  相似文献   

7.
王铎  陈立贵  付蕾 《包装工程》2010,31(5):39-41
将不同量的纳米三氧化二铁在分散剂等条件下与自制的聚酰亚胺复合,制成聚酰亚胺/纳米氧化铁复合材料,采用古埃法(Gouy's)、红外光谱(FTIR)、吸水性能测试、拉伸强度测试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及特有的超顺磁性。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超顺磁性,而纯聚酰亚胺不具备,吸水率下降,拉伸强度好。  相似文献   

8.
孙莉莉  吴南  彭睿 《材料工程》2020,(6):106-111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1%(质量分数,下同)~5%的碳纳米纤维/聚偏氟乙烯(CNF/PVDF)复合材料,并对CNF/PVDF复合材料进行拉伸处理.研究拉伸处理对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以及AC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拉伸处理对PVDF的结晶结构有显著影响,使PVDF的α晶型有效地转变为β晶型,同时也会降低PVDF的结晶度.另一方面,拉伸处理会改变CNF在PVDF基体中的分布状态,降低复合材料的AC导电率,使其逾渗阈值由1%提高至3%~5%之间.  相似文献   

9.
刘旭  徐海  徐立新  张宏  周琼 《材料工程》2021,49(4):128-134
通过硝酸酸化处理及尼龙溶液浸渍上浆处理对碳纤维(CF)进行表面改性,制备高强度、高模量,同时具有低熔指和优异加工性能的CF增强尼龙6(PA6)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熔融指数仪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结晶行为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PA6溶液浸渍上浆处理后的CF表面形成了一层PA6薄膜覆盖层,大大增强了CF与PA6基体的结合力,改善了CF的分散性,提升了复合材料整体的强度与模量,改性CF加入量为8%(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升80.8%,弹性模量提升513.9%。进一步对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的分析表明,改性CF的加入能够促进PA6由γ晶型向更稳定的α晶型转变,提高其结晶温度及结晶速率,使复合材料的结晶更加均匀、完善,从而提高体系黏度,降低复合材料熔融指数,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1%(质量分数,下同)~5%的碳纳米纤维/聚偏氟乙烯(CNF/PVDF)复合材料,并对CNF/PVDF复合材料进行拉伸处理。研究拉伸处理对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以及AC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拉伸处理对PVDF的结晶结构有显著影响,使PVDF的α晶型有效地转变为β晶型,同时也会降低PVDF的结晶度。另一方面,拉伸处理会改变CNF在PVDF基体中的分布状态,降低复合材料的AC导电率,使其逾渗阈值由1%提高至3%~5%之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硅氧键特点以及不同条件的化学反应是构建结构迥异、性能独特的新型有机/无机硅氧功能材料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新型硅氧功能材料兼具有机/无机化合物性质,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高低温性以及电绝缘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本文综述了硅氧烷化合物设计、合成与应用的研究领域及发展现状,重点介绍线性结构(一维结构)、非线性结构(二维结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化合物(三维结构)以及有机/无机杂化硅氧烷化合物的设计及合成方法,并通过研究可拉伸聚硅氧烷弹性体、硅氧烷化合物涂层、新型驱油用硅氧功能材料等多种方式以增进硅氧烷化合物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功能材料及三次采油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团簇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形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MOFs具有比表面积高、孔径均一、结构可调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MOFs的导电性和稳定性较差,制约了其应用的进一步拓展。以MOFs作为前驱体,通过水热反应或煅烧得到组成、形貌、结构可调的MOFs衍生材料,既能够保持MOFs材料结构多样性和多孔性的特点,又能有效提高其导电性和稳定性,近年来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MOFs衍生材料单一的组成和结构,使其能够提供的性能(如电容性能、催化性能)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其相关应用的发展。因此,近几年除了研究制备各种不同MOFs衍生材料外,研究者们主要从MOFs衍生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方面出发,制备出多样化且在各方面应用中(如储能器件、催化)表现出优异性能的材料。MOFs衍生材料作为性能优异的应用型材料,其研究较为成熟的组成和结构分别主要包括多孔碳、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磷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以及纤维状结构、中空结构、核壳结构等。MOFs衍生材料不仅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均一的孔径分布,通常还结合了衍生多孔碳的高导电性及其他衍生材料(金属化合物或掺杂的金属原子及杂原子,如N、P、S等)的优异性能(如电容性能、催化性能),从而发挥出更加优异的性能。其中,MOFs衍生金属化合物材料具备多孔结构,能够提供优异的容量性能及催化性能等,且其性能通常优于通过其他方法制备得到的同种材料。从结构方面出发,近几年,研究者们通过调控前驱体结构亦或是反应条件,制备得到多种不同结构的MOFs衍生材料。一方面,部分制备得到的结构(如核壳结构、中空结构)可以缓解MOFs衍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从而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另一方面,通过调控MOFs衍生材料的结构,使其活性位点得到充分的暴露,从而使其性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本文综述了MOFs衍生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组成特点、结构调控,及其在储能器件、催化领域的应用,最后阐述了MOFs衍生材料研究领域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微穿孔板(MPP)、聚氨酯泡沫(PU)、丁腈橡胶(NBR)和空腔(AG)为原料,根据不同的结构顺序分别制备出MPP-AG共振结构、MPP-PUFM层状结构、MPP-AG-NBR-PUFM多层结构材料和NBR-PUFM-MPP-AG多层结构材料,研究了MMP穿孔率、PUFM厚度、泡沫层孔径、泡沫厚度和结构交替顺序对复合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频率较低的条件下MPP穿孔率越低或在较高频率条件下MPP穿孔率越高,层状结构材料的吸声系数越高;随着PUFM厚度的增大层状结构材料的共振峰值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与MPP-PUFM层状结构材料相比,MPP-AG-NBR-PUFM在500~1600Hz频率范围的平均吸声系数由0.58提高到0.66;NBR-PUFM-MPP-AG多层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中低频吸声性能,频率为400 Hz时最大吸声系数达到0.94,频率为2700 Hz时吸声系数达到0.85。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具有不同π电子共轭键3个新的有机光学材料4-(吡啶-4-乙烯),4'-(N,N-二羟乙基氨基)二乙烯苯(a),N-((4-(N,N-二羟乙基氨基)-苯亚甲基)-4-(吡啶-4-乙烯)苯胺(b)和4-(吡啶-4-乙烯),4'-(N,N-二羟乙基氨基)偶氮苯(c),使用脉宽8ns波长532nm调Q倍频ns/ps Nd:YAG脉冲激光系统测试了它们的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了分子结构与非线性光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具有大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这可能来源于它们长的D-π-A共轭电子结构;以N=N双键为共轭键的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能优于以C=N或G=C双键为共轭键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Nanostructured (ns) materials, i.e.,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s with grain sizes in the nanometer regime (typically below 100 nm), have drawn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the past decades due to their unique properties such as high strength and hardness. Wear resistance of ns material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perties for engineering materials, has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in the past decades. Obvious difference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s Between the ns material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oarse-grained (cg) counterparts, consistently correlating with their uniqu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uperior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ns materials illustrate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under contact loads. The present overview will summarize the important progresses achieved on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s of ns metallic materials, including ultrafine-grained (ufg) materials in recent years.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nd effects on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s of ns materials will be discussed under different wear conditions including abrasive wear, sliding wear, and fretting wear.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ll be analyzed. Perspectives on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will be highlighted as well.  相似文献   

16.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mild healing conditions has long existed in self-healing materials, which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self-healing materials. The preparation of robust materials with excellent healing performance under mild condition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resource wast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erein, self-healing polysiloxane elastomer materials, APDMS-MDI-IPDI-Bs, based on microphase separation strategy are reported. Through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designed urea hydrogen bond and the nitrogen-coordinated boroxine structure, the materials can maintain high mechanical properties (maximum tensile strength up to 3.35 MPa, elongation at break up to 316%), while maintaining excellent self-healing and recyclable ability (24 h healing efficiency at room temperature can reach 94.77 ± 3.23%), and the performance can be repeated many times without decay. APDMS-MDI-IPDI-Bs also exhibit unique hydrophobicity,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materials containing boroxin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羟基封端的不饱和聚酯树脂(HUPR),在苯乙烯(St)和多苯基多次甲基多异氰酸酯(PAPI)的存在下,运用同步缩聚-加聚复合反应合成出一种高强度的材料。采用DSC,SEM、固化度测定等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材料的性能,苯乙烯起交联作用,其用量多时,出现双重玻璃化温度,而材料的韧性增强;引发剂用量增加;材料的玻璃化温度下降;SEM显示聚苯乙烯锻段可形成脆性富集微区存在于网络结构中。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热浸渍法,以柚子皮为前驱体,在KOH活化作用下制备得到分级多孔炭电极(HP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材料的形貌和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恒定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材料呈现出由大孔、微孔和中孔组成的多孔结构,当前驱体和KOH质量比在1∶9时,获得的HPC材料(HPC-9)的电化学性能最好。电化学测试表明,在5mV/s下,HPC-9质量比电容高达306F/g,是未活化样品的23.5倍。在10000次循环下HPC-9容量无衰减。因此,这种利用生物质制备的分级多孔炭具有优异的电容性能,可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SiO2不同的掺杂方式对聚氨酯树脂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志华  沈军  吴广明  夏长生  杨帆  付甜  孙骐  王珏 《材料导报》2003,17(Z1):127-13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颗粒,然后在聚氨酯弹性体/SiO2复合材料的不同制备方法方面进行了尝试,并针对SiO2不同的掺杂方式对聚氨酯树脂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优化提供了一条最佳的思路和方法.利用红外分光光度计(IR)、万能电子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仪(DMA)、量热示差扫描仪(DSC)、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VIR)分别表征了纳米复合树脂材料的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展色性和干爽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一个低成本条件下成熟高效制备石墨烯-聚苯胺-银基复合电极材料的工艺路线。方法研究石墨烯的制备工艺以及石墨烯与聚苯胺、银粒子的复合效果,将石墨烯与苯胺、银粒子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得石墨烯-聚苯胺-银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法(CV)和恒电流充放电法(GCD)对石墨烯和石墨烯-聚苯胺-银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SEM、FT-IR、XRD等测试表明,聚苯胺类衍生物、石墨烯以及银粒子在整个复合材料中共存。结论 CV和GCD的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比电容最高可达到293 F/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