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职务分析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结构特征也在发生变化,职务分析研究也呈现出相应的新内容。章综合了目前职务分析领域的两个研究动向:一是在认同原有职务分析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环境而适当地加以补充、完善;另一类则是在怀疑甚至是否定原有静态化的职务分析模式基础上,提出新的替代模型。在阐述新动向的基础上,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在这些职务分析领域革新背后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改进胜任力建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常规流程和方法胜任力建模会产生一些局限,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使用基于模糊集理的定性比较方法作为改进策略.通过采用该方法考察文化企业经营人才的胜任力与企业能力间的匹配关系,结果发现,无论组织属于何种能力类型,执行能力都是文化类企业经营人才必需的,而创新能力却不是.此外,基于模糊集理的定性比较方法的特点也得到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工作的不断开展,对招生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院校的招生人员,承担着为学校、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任。由于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在报考时也要面临多方的选择,如何顺利的进行招生工作,就成为了评价高校招生工作人员胜任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主要针对高校招生工作人员胜任力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胜任力的高职双师型教师评价,应结合高职双师型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借鉴工业组织管理的先进技术,采用胜任特征模型、模拟溯验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科学地评价高职双师型教师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是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本文在界定了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回顾梳理了标准化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文献,并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从宏观上构建了标准化人才的培养体系。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应该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整合提升的胜任力为基础,以多方联动、多层互补、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在职教育和在校教育相结合为培养途径,以科学合理的课程实施为平台,以培养适合行业需求与实践发展的标准化人才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职级建筑设计师晋升条件。采用关键事件技术对4个职级的49名建筑设计师进行访谈、编码分析,初步确定了18个胜任特征。通过方差分析,发现4个职级设计师在11个特征上没有差异,为基准性特征;在另外7个特征:设计信息收集、艺术修养、设计经验、以客户为中心、专业知识、设计技能与理解客户的需求上有显著性差异,为鉴别性特征。其中设计师与助理设计师相比,在除了设计经验外的6个特征上都有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中级设计师在除了以客户为中心外其它6个特征显著高于设计师;高级设计师仅在艺术修养方面显著高于中级设计师。  相似文献   

7.
以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背景下的营销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营销人员胜任力及其与组织支持和工作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和LISREL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先,营销人员胜任力模型包含客户洞察力、客户沟通力和客户服务力3个维度;其次,营销人员胜任力的3个维度对工作幸福感中的工作价值、福利待遇、发展前景、自我接受、人际关系以及自主性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客户洞察力对环境驾驭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再次,组织支持在营销人员胜任力各维度与工作幸福感各维度之间起着部分或全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胜任力理论与内创业者角色特征,指出内创业者胜任力包含工作技能、个性特征等五大要素,据此构建内创业者胜任力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综合赋权对灰色多层次评价方法进行改进:由AHP、熵权法求得主观权与客观权,求解线性规划得到对主、客观权加权的权重,构造综合权重后进行灰色评价。实例应用表明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首先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探究9个岗位18名农民工的就业胜任特征,然后根据获取的18项胜任特征编制《农民工就业通用胜任力调查问卷》,最后对130名农民工实施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120份合格问卷进行农民工就业通用胜任力模型的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和信、效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就业通用胜任力模型包括6个因素、18项胜任特征,该模型的信度系数为0.94,对农民工就业胜任力的累计方差解释率达到75.16%,其中,沟通能力和职业技能是预测农民工就业胜任力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健  张再生  李广 《工业工程》2011,14(2):26-30
乡镇基层公务员素质和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构建了乡镇基层公务员的胜任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层次胜任力指标的权重,采用多层次灰色理论来综合评价乡镇基层公务员的胜任力水平。实例表明,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的乡镇基层公务员胜任力评价模型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