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诊断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和常规MRI对3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5例,亚急性期10例,稳定期7例,慢性期5例.观察各期脑梗死、多发脑梗死、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在常规MRI及弥散图像上的表现,测定梗死灶ADC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或表现为部分稍高信号,在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梗死灶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DWI有助于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多发脑梗死中新旧病灶的区分、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的检出,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极大帮助.DWI较常规MRI敏感,对疑有急性期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者,应加作DWI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CT关注成像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的影像学表现,对照梗死区域与对侧健侧脑区的CTPI与DWI各项参数值。结果 :观察40例患者的CT脑灌注成像情况均可见明显的脑灌注异常区,且无论是脑灌注、强化峰值还是达峰时间、脑血容量,梗死区域这些指标均与对侧健侧脑区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梗死区和对侧健侧脑区的ADC值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对灌注值、相对脑血容量以及峰值时间的测量来反映急性梗死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判断缺血半影区的存在,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能够清晰直观地对脑梗死的程度、梗死面积等病理特征进行显示。两种影像学诊断的图像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应用其来诊断急性脑梗死可以为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全面的有效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磁共振SWI和PWI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量化评定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自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124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62例。A组进行磁共振SWI扫描,B组进行磁共振PWI扫描。对比两组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量化评定结果。结果:A组检出率小于B组检出率,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灶检出率低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I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整体检出率与PWI没有明显差异,说明SWI可以用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半暗带筛查,且与PWI相比对人体损伤较小,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路凯 《影像技术》2023,(1):43-47
目的:探讨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灌注成像特征及其脑血流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抽选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院内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60例,均接受常规CT扫描与灌注成像,以患者健侧为对照区域,与患侧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域CBF、CBV、TTP及MTT进行对比,并探讨CBF影响因素。结果: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域CBF、CBV水平低于对照区域(P<0.05);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域MTT、TTP水平,相对对照区域偏高(P<0.05);梗死区域CBF、CBV水平,则相对低于半暗带区域(P<0.05);梗死区域MTT、TTP水平高于半暗带区域(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患侧CBF值与CBV值为正相关,与TTP值、MTT值则为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侧CBF影响因素为MTT、TTP、缺血部位(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更好地掌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参数,其血流灌注路径延长,同时速度缓慢;影响患者患侧CBF值的影响因素包括MTT、TTP、缺血部位,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肝癌(sHCC)在磁共振(MR)检查平扫和动态增强各序列的特征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就诊的36例确诊sHCC患者的临床和MR资料。对患者各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各序列信号特征记录并总结。结果:36例sHCC患者,共41个癌灶,病灶形态主要表现为小结节状,境界相对清晰。癌灶主要位于肝右后叶(15/41,36.59%)和肝左内叶(10/41,24.39%)。MR平扫序列中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病灶敏感性最高,可显示异常高信号癌灶38个(92.68%)。MR动态增强典型的"快进快出"强化方式癌灶28个(68.29%),延迟期出现"假包膜"征象癌灶11个(26.83%)。结论:结合MR各序列特征表现,有利于sHCC癌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0例的影像资料,然后对CT平扫、常规MR成像及DWI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超急性期脑梗塞5例,急性期脑梗塞45例。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共检出病灶67个,其中新发病灶59个。急性脑梗塞DWI检出率为100%(50/50),明显高于常规MR序列SE/TSE T1WI检出率75%(36/50)、SE/TSE T2WI检出率70%(35/50)、FLAIR检出率82%(41/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WI在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尤其在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更直观、准确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各类型及预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本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划分为A组(脑出血)、B组(脑梗死)、C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全部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对患者全部入院后的心电图实施检查,并观察其心电图变化状况。结果:三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出血患者具有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与疾病类型以及预后不相关。心电图的应用可用于评判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磁共振(MRI)多序列联合检查对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于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早产儿,均行头颅MRI多序列联合检查,观察其影像表现。结果:早产儿脑损伤最为多见的是缺血性病灶,脑蛋白损伤最为常见,特别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缺血性脑损伤主要表现有T2加权成像(T2WI)低信号、侧脑室周围斑片T1加权成像(T1WI)、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呈现为显著高信号。DWI对缺血灶检出率较常规扫描明显偏高(P0.05)。结论: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采用MRI多序列联合检查,能够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资料,便于诊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磁共振磁弥散成像(DWI)联合磁敏感成像(SWI)在急性脑梗塞出血转化(AH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其中急性脑梗塞出血转化(AHT)者44例,非急性脑梗塞出血转化(非AHT)者42例,所有患者均行DWI、SWI检查,观察AHT和非AHT SWI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DWI联合SWI与单一DWI对AHT的诊断效能,以及对比不同时期和不同梗死灶大小AHT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SWI图像显示,观察组基底节区、脑白质区域可见脑回状、片状低信号,对照组双侧脑半球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信号,基底节区未见异常。DWI联合SWI诊断AH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及阳、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5%、95.24%、95.35%、95.45%、95.24%,均大于单一DWI检查的70.45%、71.43%、70.93%、72.09%、69.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联合SWI对急性期AHT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DWI检查(P<0.05),对于超急性期、亚急性期与慢性期的AHT...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超急性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1例超急性期和15例急性期单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DTI图像。在DTI序列各项异性指数(FA)、平均弥散系数(MD)图上选取病灶感兴趣区(ROI)并镜像生成对侧ROI,记录FA和MD值以及相对值。比较FA和MD在病灶与镜像对侧间的差异,分析两组间FA和MD相对值的差异。结果:超急性和急性组梗死病灶MD值均低于镜像对侧,FA值仅在急性期低于对侧(P0.05)。超急性期梗死病灶FA相对值和MD相对值均高于急性期(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导致FA和MD值降低,且FA相对值和MD相对值在两组中存在差异,临床可运用于鉴别超急性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从而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临床特征、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MRI磁敏感加权序列对出血性转化的诊断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9年8月240例MM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为出血组(HT组,n=56)及非出血组(NHT组,n=184),采用单因素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MMI发生HT的危险因素。对其中同时采用MRI常规序列及SWI序列扫描的50例在HT检出率及检出体积大小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两组临床上均表现为严重的大脑半球综合征;(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血压水平、心房颤动、既往脑出血病史、占位效应(中线移位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脑出血病史(OR=4.222,95%CI:1.445-12.334)、心房颤动(OR=3.452,95%CI:1.275-9.349)、中线明显移位(OR=0.156,95%CI:0.038-0.641)及较高的NHISS评分(OR=0.475,95%CI:0.345-0.656)是MMI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影像学上均可见典型急性MCA供血区大面积梗死征象,部分病例可见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yperdens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ign,HMCAS,n=63)、FLAIR大脑中动脉血管高信号征(hyperintense vessel sign,HVS,n=79)、梗死区域FLAIR序列可见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n=65)及SWI图像上可见到突出血管征(prominent vessel sign,PVS,n=9);(4)SWI与MRI常规T1WI、T2WI、FLAIR及DWI序列分别检出HT50例、20例、34例、40例及46例,SWI与MRI常规序列在HT的检出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20例SWI与MRI常规序列均能检出的HT出血灶大小方面,SWI与MRI常规T1WI、T2WI、FLAIR及DWI序列检出的出血灶体积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既往脑出血病史、心房颤动、中线移位≥2.5cm及较高的NHISS评分是MMI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SWI相比常规MRI序列在MMI的HT检出率及对出血灶大小显示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部CT及MRI在脑血管取栓术中的评估应用。方法:选定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住院的28例脑血管取栓术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脑CT灌注(CTP)成像检查、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比较治疗前后CTP灌注参数、MR-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28例患者进行为期90d的随访,以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5例)、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23例),比较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CTP灌注参数、MR-DWIADC值。绘制ROC曲线,比较CTP、MR-DWI对脑血管取栓术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TTP、MTT、CBV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CBF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MR-DWIADC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TTP、MTT、CBV均低于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CBF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MR-DWIADC值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脑部CT及M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氢质子核磁共振波谱(~1H-MRS)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辨波谱(PRESS)序列定位技术及运用随机分析软件包Functool获得代谢物波谱,并采集其相对比值,对23例急性脑梗死的波谱:N-乙酰天门氨酸/肌酸(NAA/Cr)、N-乙酰天门氨酸/胆碱(NAA/cho)、胆碱/肌酸(cho/Cr)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以自身对侧相应部位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梗死病灶~1H-MRS表现与正常脑组织有明显不同,表现为NAA/Cr降低、NAA/cho降低、cho/Cr升高,且不同时间段之间也存在差异。结论:~1H-MRS可以提供生化和代谢方面的信息,为早期诊断治疗脑梗死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对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共114例椎体终板骨软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MR在椎体终板骨软骨炎中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可在图像中发现不同程度的椎间盘变性或膨出,椎间盘与相邻椎体边缘呈现为斑片状、条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序列显示为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序列显示为高信号或低信号。114例患者中,累及单面椎体终板88例,占比77.19%,累及双面椎体终板26例,占比22.81%。结论:MR在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反映出患者的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确诊的80例ACI患者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53)和预后不良组(n=27)...  相似文献   

16.
蒲伟  余晖  刘丹 《影像技术》2015,(1):51-52
目的:探讨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特点,并对其病理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的CT表现影像和MR表现影像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其影像特点和病理特征。结果:在5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中,有39例患者的影像倾向WHO II级,11例患者的影像倾向WHO III级。少突胶质细胞瘤位置处在额叶皮髓质交界处的患者有41例,顶叶皮髓质交界处9例;边界清晰患者7例,边界不清患者43例;CT平扫显示密度较低41例,密度较高9例;低信号32例,等信号7例,高信号11例;伴有水肿现象9例,囊变8例,钙化27例,出血4例。结论:对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的CT表现和MR表现影像以及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诊断中应用CT和MR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中选取58例,分别给予所有患者CT和MR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和MR检查均能够比较清晰地显示患者的病变位置,病变位置主要为小脑蚓部、胼胝体内壁、第四脑室和额叶等。CT扫描主要表现为肿瘤实质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的有20例,表现为囊性病变4例,片状钙化有7例,其他患者表现为肿块呈分叶状和结节状钙化等。MR检查主要表现为肿瘤实质呈等或稍低信号、丝瓜瓤样囊变等,其中表现为血管流空5例、瘤内钙化、7例表现为坏死囊变、出血8例。通过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CT与MR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5.17%和81.03%,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均能为临床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提供重要依据,但MR诊断的准确率相对更高,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仔细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冯洁萍 《影像技术》2014,26(4):10-11
目的:探讨研究MR动态增强(DEC-MR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癌肿患者(Pca组)以及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BPH组)进行MR常规平扫以及DEC-MRI检查,并选择3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对比观察Pca组、BPH组患者的SI-T曲线类型及其特征。结果:Pca组与BPH组患者的SI-T曲线类型分布具有明显差异(P0.05);Pca组、BPH组患者与正常组中央带的强化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Pca组、BPH组患者、正常组中央带以及正常组外周带的达峰时间两两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组患者与正常组中央带的强化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两两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C-MR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可提高前列腺癌的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SCTP)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TIA的患者24例,均接受SCTP检查以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SCTA)检查,测量局部脑血容量(r 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达峰时间(TTP),以此评价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本组患者经头颅CT平扫均未见与临床表现相应的病灶,CTP显示17例患者的CT脑灌注成像存在与临床表现相应异常灌注区,包括13例前循环TIA以及4例后循环TIA;CTP脑灌注成像异常的前循环TIA患者中,MTT、r CBF及TTP均显著高于健侧对照区(P0.05),而r CBV无明显差异(P0.05);SCTA检查显示13例前循环血管病变,8例后循环血管病变,4例阴性。结论:SCTP检查能够准确评价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合颈部SCTA检查对于TIA的病因诊断以及病情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冲 《影像技术》2015,(1):34-36
目的:探讨颅底浆细胞瘤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浆细胞瘤的患者,均行CT或MR扫描,影像检查重点观察了肿瘤的发生部位,信号特点,侵润范围,骨质破坏情况,和增强扫描特征。结果:10例有5例发生斜坡,3例发生岩尖区,1例发生鞍区,颅底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特点如下:1CT平扫肿瘤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实性肿块,邻近颅底骨质呈溶骨性破坏,无骨质硬化边缘。肿瘤内常见斑片状高密度影,为瘤内钙化或骨质残片。2MRI平扫肿瘤呈等T1或稍长T1、等T2或短T2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结论:颅底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MR表现与肿瘤起源部位和侵润范围有着密切关系,肿瘤的MR表现与某些肿瘤十分相似,不易鉴别。MR能够清楚地显示肿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显示浆细胞瘤及其侵润范围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