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02例,分别对患者采取选择性冠脉造影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诊断,将选择性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作为对照组,将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结果作为研究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检测方法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位置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测出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患者中合计出现150支血管狭窄,其中研究组患者左回旋支、左主干、左前降支阳性准确率分别为84.21%、100%、90.48%与78.26%。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予以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方法,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能够成无创性的冠心病诊断方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比较64排螺旋CT多期相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6月-2014年2月诊治的102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将64排螺旋CT多期相血管成像检查结果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种方案检查结果一致性情况和对心肌桥长度及冠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情况。结果:两种方案检查深在型心肌桥的一致性较高Kappa=1.000;研究组检查深在型和浅表型心肌桥长度比对照组长,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多期相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64排螺旋CT多期相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心肌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98例心肌桥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和冠脉造影检查),按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心肌桥诊断的一致性、心肌桥长度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情况。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在心肌桥诊断中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1.00);研究组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检查肌桥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多期相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心肌桥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64排螺旋CT对心肌桥长度诊断更具优越性,临床应用现实意义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肺段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肺段动脉栓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双源CT检查,双源CT设为研究组,64排螺旋CT设为对照组,对比64排螺旋CT与双源CT之间的诊断差异。结果:CT检查显示肺段动脉栓塞的影像学图像可分为直接与间接征象。直接征象:其血管充盈时明显出现缺损;间接征象:患者的肺部纹理出现明显局限性。若患者存在血管栓塞,则造影剂周围环绕较为明显,其轨道征象会受到切面影响,表现为中心性血管充盈缺损。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患者血管壁附着血栓,则造影剂呈现不规则性充盈,出现血管内向心性充盈缺损。若肺动脉血管远端未见造影剂,且血管处这段未出现规律性,则表示为完全栓塞。研究组共有58例患者确诊为肺段动脉栓塞,真阳性58例、真阴性2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相比,其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段动脉栓塞诊断中选择双源CT,诊断准确率较高,与64排螺旋CT诊断相比,一次扫描可获得平扫、增强及碘图等多种数据,较常规肺动脉成像更利于栓塞的检出,其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且该诊断方法无创,患者接受程度高,可作为肺段动脉栓塞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控制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120例,使用AquilionTSX-101A64排CT进行检查。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有动脉亚段全部显示清晰79例,占65.8%;四个动脉亚段单一显示不清晰29例,占24.2%;动脉亚段均显示不清12例,占10.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控制好患者心率,选择最佳的重建时相窗,可以提高冠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行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判定.结果:对比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导性分别为92.5%和96.3%.结论:64排螺旋CT对中度及以上的冠脉狭窄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基本满足冠心病的诊断需求,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一种初筛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患者实施64排128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时的有效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3年之内收治的67例64排128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在护理中的配合情况进行收集,并分析有效护理配合方法。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尽量让患者较好配合检查,检查成功患者65例,1例患者由于静脉干扰无法诊断,1例患者由于体位改变无法诊断。结论:完善精心的护理配合是保证64排128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成功和诊断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吴海凤 《影像技术》2012,24(6):9-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方法:对5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MSC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度为98.6%,特异性为96.0%,阳性预测值94.0%,阴性预测值99.1%.结论:64排螺旋CT操作相对简单,无创、费用低.可作为冠心病的临床筛查和冠脉支架术后复查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6例,先进行64排CT扫描(CTA),后再进行数字减影检查(DSA),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性和血管病变检查情况。结果:CTA对下肢血管病变准确范围、部位等显示清晰。其检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DSA,P<0.05。且前者特异性、准确性均优于后者。DSA发现狭窄或闭塞血管76段,CTA发现狭窄或闭塞血管84段,其中包括31例轻度狭窄,25例中度狭窄,16例重度狭窄,12例完全闭塞(有侧枝循环血管形成)。结论:CTA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有效地检测诊断,与DSA相比较,能提高检测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叶永锋 《影像技术》2023,(6):48-51+74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MRI)多模态成像联合常规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102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均进行常规头颈部CTA、MRI多模态成像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MRI多模态成像、常规头颈部CTA单一诊断以及二者联合诊断大脑中动脉大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的价值。结果:DSA检查结果中,无狭窄-中度狭窄人数56例、重度狭窄/闭塞人数46例,经一致性分析,MRI多模态成像、常规头颈部CTA、二者联合诊断与DSA检查诊断大脑中动脉大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8、0.80、0.94;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MRI多模态成像、常规头颈部CTA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情况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二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心病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本院接诊的冠心病病患70例,患者都接受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综合分析冠心病用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法的敏感性达88.71%、特异性达89.92%、阳性预测值达89.43%、阴性预测值达89.23%,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积极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法,可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十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观察低剂量扫描在螺旋CT(64排)头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螺旋CT(64排)扫描,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剂量扫描。结果:观察组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用螺旋CT(64排)头颈动脉扫描时,采用低剂量扫描方式,可以降低头颈动脉CT造影中的有效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38例急性脑梗死病例,所有病例发病后1-5h内进行第1次螺旋CT平扫检查,发病后4h-6d复查CT确诊,观察分析螺旋CT平扫征象。结果:第1次诊断急性脑梗塞34例,可疑诊断4例,螺旋CT平扫阳性表现为脑实质低密度征38例,局部脑肿胀26例,脑动脉高密度征6例。结论:螺旋CT平扫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彭明明  潘智荣 《影像技术》2023,(6):13-16+21
目的:探讨3.0T MR 3D TOF MRA、CE MRA,以及T2WI进行头颈总动脉管腔内血管成像,评价其对头颈总动脉管腔内血管成像在头颈总动脉管腔内狭窄病变中的作用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曾接受3D TOF MRA检查的患者117例,其中43例进行头颈CE MRA检查,74例同时进行颈内动脉分叉的T2WI血管壁黑血成像。分别采用3D TOF MRA、CE MRA,对两种技术所完成图像中的脑血管、颈内动脉虹吸段、椎动脉起始部、颈动脉分叉部等多个部位动脉血管狭窄的数目进行统计,并对两种技术的诊断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分别进行TOF MRA与T2WI颈部总动脉分支处的黑血显像,计算两组之间的病变数目,并进行F检验,以确定是否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果:行头颈部TOF MRA和CE MRA患者组,各部位诊断结果 Kappa值为:大脑前动脉A1段0.711,大脑后动脉P2段0.677,大脑中动脉M1段0.824,颈内动脉虹吸段0.733,颈动脉分叉部0.635,椎动脉起点部0.707。头颈部TOF MRA检查与应用于颈总动脉分支的T2WI检...  相似文献   

15.
吴海凤  叶宁 《影像技术》2013,25(2):9-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下肢动脉cTA造影参数的最佳选择。方法:收集我院2叭1年6月至2012年10月双下肢CTA31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7例,分析其CTA图像,并与DSA图像相比较。结果:血管正常4例.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7例,硬化闭塞或血栓闭塞20例。所有阳性病例者与DSA结果对照,结果两者符合率100%。结论:合适的造影剂总量,注射流率,最佳的扫描延迟时间。能大大提高CT成像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利于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结肠癌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疑似结肠癌患者50例,进行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观察诊断结果。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50例患者均为结肠癌,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检查50例结肠癌,诊断敏感度为100%。手术病理检查A期5例,占10.00%,B期15例,占30.00%,C期18例,占36.00%,D期12例,占24.00%;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检查A期8例,占16.00%,B期17例,占34.00%,C期14例,占28.00%,D期11例,占22.00%,两种检查结果对比,P0.05。结论:在结肠癌患者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有效提高检出率,确定结肠癌分期,安全有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进行糖尿病足血管造影(CTA)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42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在进行治疗前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CTA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治疗前的评估手段。结果:本研究42例患者中,优良图像30例,优良率71.43%;合格8例,合格率19.05%;不合格4例,不合格率9.52%。为此,64排螺旋CT平台进行糖尿病足CTA成功率为90.48%(成功率=优良率+合格率),失败4例,失败率为9.52%。结论:糖尿病足CTA检查可以作为糖病足治疗前评估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64排的螺旋CT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对再狭窄程度诊断评价。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在本院的心内科诊治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复查患者44例(支架数69个),将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将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种方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程度的具体诊断情况。结果:64排螺旋CT检查与金标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类似,kappa=0.874;64排螺旋CT检查支架直径≥3mm患者的灵敏性及特异性情况均优于支架直径3mm患者,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程度具有临床积极诊断价值,具有现实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共5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n=30)采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而对照组患者(n=28)则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检出颈动脉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4例,重度狭窄或闭塞5例,总检出率为93.33%(28/30),而对照组检出颈动脉轻度狭窄6例,中度狭窄10例,重度狭窄或闭塞4例,总检出率为71.43%(20/28),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CT血管联合造影技术可准确评估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其检出率显著优于颈部血管彩超技术,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30例临床怀疑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先行64层螺旋CT检查,再行冠状动脉造影,二者相隔不超过1个月,比较分析二种检查方法结果,对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64层螺旋CT对中度、重度、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95.6%、88.1%、70.0%,特异性分别为98.7%、95.7%、88.1%,准确性分别为98.7%、95.7%、88.1%.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高,且无创伤,可作为筛选冠状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