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广绣艺术特色的家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秋丽  郭琼  周宁昌 《包装工程》2018,39(12):149-154
目的广绣历史悠久,内涵丰富,2006年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绣曾常见于日用品中,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广绣不再广泛运用在生活中,面临着传承发展的问题。研究广绣艺术特色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即通过创新运用来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家具设计的新思路。方法通过论述广绣的历史,分析广绣艺术特色中的寓意、针法、色彩等要素,探讨广绣的文化内涵,从而总结出广绣运用到家具中的设计方法。结论基于广绣艺术特色进行两个家具设计案例的探讨与实践,一是将广绣的展示功能和家具的实用功能相结合的家具设计,二是基于特色针法和题材的家具设计。在广绣艺术特色运用于家具设计的过程中,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家居产品设计结合的可行性,拓宽两者发展、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秸秆拼贴艺术在现代家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雁  王春申  姜圳  郭洪武 《包装工程》2018,39(20):224-230
目的 将传统非遗文化中的秸秆拼贴艺术与绿色环保利用理念相结合,探究秸秆拼贴艺术在现代家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理论和设计方法。方法 以民俗学、现代设计美学、工业设计、家具装饰设计等相关知识为理论基础,总结归纳传统秸秆拼贴艺术的制作工艺、应用现状及不足,对秸秆拼贴肌理表情的创新设计思路进行详细分析,使其作为新型装饰元素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结论 对传统秸秆拼贴艺术的设计理念及制备工艺进行创新,使其与现代家具装饰相结合,既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拓展了现代家具的装饰材料和设计方法,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审美,对指导现代家具装饰的创新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瑞益  郭晶 《包装工程》2023,44(20):163-172
目的 为了复兴成都非遗蜀锦文化与传统技艺,解决当前蜀锦文化在传承发展上的难题,深入探讨全新的传承路径,设计出具有时代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非遗蜀锦家具产品。方法 研究基于设计学的视角,以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成都地区非遗蜀锦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蜀锦的艺术特征,通过提取蜀锦图纹、色彩、寓意等因子,探索出平面图案组合、装饰形态调整、情感纽带链接等转化方法,将转化后的蜀锦文化因子应用于沙发、屏风、座椅等家具设计中,打造具有古蜀意韵的家具产品,彰显蓉城家具的艺术魅力。结论 通过对当前成都非遗蜀锦文化基因的提炼以及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实践,体现出蜀锦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能够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的保护方式,实现其活化利用,让蜀锦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因此,开发出具有深厚文化基因的非遗蜀锦家具产品,不仅提高了现代家具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也为蜀锦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对于成都地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伟霞  吴智慧  姜玉忠 《包装工程》2016,37(18):139-143
目的为木雕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及传统家具雕刻的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通过对南通工笔檀雕在传统家具中应用现状的实地调研,以传统家具原有浅浮雕技法为比较基准,依次从题材、技法、肌理和意境等方面来探讨工笔檀雕的创新应用形式,并结合案例进行具体解读。结论工笔檀雕是一种新型的浅浮雕技法,改变了中国传统家具雕刻的创作观念和方式,雕画融合的现象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与影响,全面推进了传统家具雕刻工艺的进步以及审美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化的视觉设计与传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守明  王明星 《包装工程》2014,35(14):1-4,18
目的研究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化设计与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方法运用艺术设计学中的视觉设计方法,对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其美学价值和艺术特征,然后进行视觉形象设计。通过品牌化视觉传播的对外展示,让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节奏产生共鸣。结论提升传统工艺美术形式的现代设计感,呈现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等广州传统手工艺新的活力,拓展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化的视觉表现语言,并扩大其传播效果,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化传播提供新的推广形式。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创新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吕燕茹  张利 《包装工程》2016,37(10):26-30
目的研究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创新应用。方法分析新媒体技术与数字化展示之间的关系,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设计模型要素,分析多元化数字展示中的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研究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的创新应用,从传统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画可视化创新应用、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移动交互式应用、传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虚拟仿真展示、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展览体验等方面进行阐述。结论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型应用有利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7.
漆艺文化在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晨艳 《包装工程》2016,37(22):209-212
目的探究漆艺文化在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策略。方法以传统漆艺文化为突破口,探究漆艺家具的艺术价值,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漆艺家具面临的在理念、材料、技艺上的问题,对漆艺文化在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展开分析。结论漆艺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对现代家具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创新漆艺家具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法,能够丰富室内空间的层次,增强艺术氛围,突出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黄雄  陈易 《包装工程》2019,40(8):208-211
目的探究徽派家具的艺术特征以及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方法从徽派家具的风格特点、题材、材质、装饰手法、文化内涵等方面入手,探寻徽派家具的艺术特征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的可行性,分析其中蕴含的传统儒家思想、徽商的尚儒情结以及新安画派与徽雕匠人等文人志士的推动作用。结合徽派家具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艺、题材内容以及装饰技法,总结其对现代家具设计思路的启发。结论徽派家具包含了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价值,其中所体现的人文情怀以及文化底蕴对现代家具设计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现代家具设计应当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吸取徽派家具中的精髓成分并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将非遗文化解读、传承、创新,应用于包装设计,寻求中国特色包装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包装上的实践与创新.当代包装设计可与非遗文化相结合,传承与推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包装产品的文化底蕴和大众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案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汪颖 《包装工程》2012,33(12):68-71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概念入手,提出将创新设计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从白蛇传传说、十里红妆和常山战鼓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取设计元素,分别进行创新设计实践。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民间文学、传统手工技艺和民间舞蹈3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以及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11.
张浩 《包装工程》2023,44(22):11-16
目的 传统工艺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基因等多元价值,是现代设计助力传统工艺振兴,弘扬中华美育,彰显中国风格的宝贵资源库。以设计实践活化优秀传统工艺,探索中国设计教育和设计行业的中国文化特色。方法 以中国传统工艺传承创新为导向,紧密契合传统文化复兴国策,以传统工艺形式为设计元素在设计实践中进行创新应用,来引导探索设计教育和设计行业的中国文化特色。为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创新创业型”设计人才注入中华文化基因、积蓄传统文化能量,用设计的手段传承、创新及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论 以明确的学科方向、专业建设为基础,通过重大社会服务项目设计成果转化等平台,探索新时代符合国家文化建设发展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设计价值引领路径。  相似文献   

12.
陈高杰 《包装工程》2021,42(2):291-297
目的探究闽南特色文化元素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策略,寻求闽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途径。方法在深入了解闽南文化的基础上,分析文化元素与家具设计的关系,筛选符合家具设计的文化形式,提出通过外观取用与再现、特征提炼与抽象、内涵物化与传播等设计策略,让能体现闽南特色文化符号的“形”、“意”、“神”,在现代家具产品中得到仿生、延续与传承。结论将极具地方特色的闽南传统文化与家具设计相结合,为地方文化的延续与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家具产品烙上闽南地域符号的印记,是造型创新、内涵提升、风格突破的新途径,既能传播与发扬闽南文化,提高文化影响力,又能发挥家具设计的文化价值,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王娜娜  乐凤  靳紫微  高秦艳 《包装工程》2022,43(24):420-430
目的 从金陵节庆文化的描述入手,对金陵文化及金陵节庆文化进行简要论述;就秦淮灯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就非遗数字游戏化的概念及特征进行简要阐述;以南京秦淮花灯的非遗数字游戏化策略为研究载体,分析探讨非遗数字游戏化开发提升大众主动接触和探索文化遗产的兴趣和动机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调研,搜集南京秦淮花灯技艺的历史发展、制作技艺等第一手研究资料,从更深层次找到蕴含于城市传统技艺中的历史文化,找到非遗游戏化策略的情感载体,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方法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文化元素,将其转化为设计符号,融入南京秦淮灯会数字游戏化推广策略的应用开发。结果 首先是非遗数字游戏化,使传统的传播方式得以优化和提升,可以体现“ 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其次是游戏化设计策略可以帮助文化传播,使体验者更好地学习和感受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再次是技术的进步为非遗游戏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游戏设计增添更多的优势,最后,游戏化的手段提升了大众主动探索文化遗产的动机与行为的潜力。结论 了解传统地域历史技艺的内涵并将其发扬光大,突显地域特色,运用数字化趣味性的游戏策略更能为非遗的传承和传播赋能,这一过程能充分体现出设计思维模式的创新性。为今后的相关学者和设计师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傅燕翔  罗霞 《包装工程》2023,44(16):330-339
目的 在非遗产业化背景下,探索乡村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创新生态,以应对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二元对立危机,力求在非遗活态化层面探讨事物的传续与创新发展途径。方法 以文化生态学为视野,将非遗手工艺落脚于整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创建传统手工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创新生态与设计参与模式,寻求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消费市场之间融合互动的对策与连接点,提出非遗手工艺创新发展的“四化”生态模型,从内容化、品牌化、产品化与数字化4个维度讨论非遗手工艺的提升策略,提供可行的设计参与路径,并以湖南湘潭地区石鼓油纸伞为例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结论 文化生态具有动态衍变与整体协调特征,能够适应非遗手工艺的活态变迁与传承。通过充分发挥工业设计专业特长,能有效地给非遗产业化内容做设计学上的注脚。“四化”生态模型有助于非遗手工艺的核心价值留存与创意性转换,设计参与能够有效促进乡村传统手工艺高质量发展,并以期通过推进该模式让非遗手工艺产业化发展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最大作用,从而建设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文化传承和设计创意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突出以创意和文化等无形资源实现创造性智力成果的生产,激发沈阳地域旅游文化产品创新潜能。方法提取地域文化符号,结合传统手工与新材料、新工艺,设计旅游纪念品。结论将传统满清文化与现代旅游纪念品相结合,创造出独具沈阳特色的新型旅游纪念品,更好地传播沈阳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6.
王家飞 《包装工程》2019,40(22):253-259
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如何在保护它的基础上进行活态化传承和创造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以此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方法阐述非物质文化的成因、历史、分布与类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探索现代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点,归纳其中的关键因素。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包含3种较合适的途径,即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工业化及标准化、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化和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化。跨界是当前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融媒体可以激活非遗的影响力,体验可以促进非遗的聚集效应,使非遗IP创造出跨界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