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A3α-肽聚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机能和抗病毒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验考察了A3α-肽聚糖(PG)制剂对养成期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免疫机能及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能力的影响。设立了连续投喂、间隔投喂和浸浴等6个实验组,分别在30d、60d和90d时,测定对虾的体长、体重、免疫机能和对虾的抗WSSV感染力。结果表明:30d时,连续投喂组对虾的体长和浸浴组及0.05%、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的体重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长(P〈0.05);0.05%、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体内的PO活性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60d时,浸浴组及0.05%、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的体长、体重较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增长(P〈0.01),浸浴组、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血细胞吞噬活性显著增强(P〈0.05),浸浴组及0.05%、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血浆上清液PO活性均有显著提高(P〈0.05);90d时,浸浴组对虾的体长、体重较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增长(P〈0.01),间隔投喂组对虾血细胞吞噬活性显著增强(P〈0.05),间隔投喂组血浆中的PO活性显著增高(P〈0.05)。各期感染实验均证明PG能增强对虾对WSSV的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份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基因组差异的微阵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与应用,设计了190对引物,覆盖全基因组绝大多数可预测的开放读框(ORF).扩增相应基因片段,在尼龙膜上点样,制备成为DNA微阵列.收集了1996年和2002年感染阳性对虾,分别提取纯病毒基因组DNA,用地高辛标记后与DNA微阵列杂交.与1996年病毒株相比较,2002年病毒株缺失了wsv479、wsv482、wsv489和wsv493.运用PCR技术验证了DNA微阵列杂交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酚氧化酶(PO)的生理功能和活性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中都存在PO,主要以酚氧化酶原(proPO)的形式存在,并且都可以被可以被胰蛋白酶、SDS和酵母聚糖激活。抗凝剂SSS(Shrimp Salt Solution)会影响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中的PO活性引起的PO活性的降低。正常状态下中国对虾血清中PO活性较凡纳滨对虾血清PO活性低。中国明对虾血清PO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8.5,而凡纳滨对虾PO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7.5。 相似文献
4.
β-1,3/1,6-葡聚糖制剂对凡纳对虾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从啤酒酵母泥悬液中提取的 β 1 ,3/ 1 ,6 葡聚糖制剂 (含 2 5 % β 1 ,3/ 1 ,6 葡聚糖 )对凡纳对虾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 3个水平 (0 1 % ,0 2 %和0 4 % )的 β 葡聚糖制剂配制成 3种实验饲料 ,以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实验饲料采取间隔投喂的策略 ,即每投喂 1 5天实验饲料后再投喂 1 5天对照饲料 ,整个饲养试验持续 6 0天。饲养试验结束后 ,无论是投喂 3种实验饲料还是对照饲料 ,对虾的成活率都很高(94 7%~ 1 0 0 0 % ) ,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然而 ,投喂 0 2 %或 0 4 % β 葡聚糖制剂的实验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 (P <0 0 1 )对照组 ;投喂 β 葡聚糖制剂的 3个实验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 (P <0 0 1 )对照组。此外 ,投喂 β 葡聚糖制剂的实验组 ,对虾血细胞酚氧化酶活性和吞噬活性都显著高于 (P <0 0 1 )对照组。无论是增重率还是免疫指标 ,投喂 β 葡聚糖制剂的 3个实验组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6 0天的饲养试验结束后 ,通过注射白斑杆状病毒 (WSSV)进行对虾攻毒试验。在攻毒后的 1 4天内 ,对照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高于 (P <0 .0 1 ) β 葡聚糖实验组。攻毒后第 1 4天 ,3个 β 葡聚糖实验组的免疫保护力为 75 %~ 80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 相似文献
5.
β-t,3/1,6-葡聚糖制剂对凡纳对虾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从啤酒酵母泥悬液中提取的β-1,3/1,6-葡聚糖制剂(含25%β-1,3/1,6-葡聚糖)对凡纳对虾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个水平(0.1%,0.2%和0.4%)的β-葡聚糖制剂配制成3种实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实验饲料采取间隔投喂的策略,即每投喂15天实验饲料后再投喂15天对照饲料,整个饲养试验持续60天。饲养试验结束后,无论是投喂3种实验饲料还是对照饲料,对虾的成活率都很高(94.7%~100.0%),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投喂0.2%或0.4%β-葡聚糖制剂的实验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P<0.01)对照组;投喂β-葡聚糖制剂的3个实验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P<0.01)对照组。此外,投喂β-葡聚糖制剂的实验组,对虾血细胞酚氧化酶活性和吞噬活性都显著高于(P<0.01)对照组。无论是增重率还是免疫指标,投喂β-葡聚糖制剂的3个实验组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60天的饲养试验结束后,通过注射白斑杆状病毒(WSSV)进行对虾攻毒试验。在攻毒后的14天内,对照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高于(P<0.01)β-葡聚糖实验组。攻毒后第14天,3个β-葡聚糖实验组的免疫保护力为75%~80%。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可以促进凡纳对虾生长并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2)在本投饲策略下,全周期养殖期间投喂β-葡聚糖是安全的,不会产生免疫疲劳或其他副作用;3)从提高免疫力的角度,凡纳对虾饲料中β-葡聚糖制剂的添加量推荐为0.1%;若考虑促进生长,则添加量建议上升到0.2%。 相似文献
6.
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痕量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设计了2对引物用于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外引物用于PCR扩增,内引物用于合成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外引物PCR-电泳的检出极限为1pg WSSVDNA;PCR产物经内探针斑点杂交,可检出10fg的WSSV DNA;单纯的内探针斑点杂交只能检测出1ng以上的WSSV DNA。PCR-斑点杂交的检测灵敏度比PCR-电泳高2个数量级,比单纯斑点杂交高5个数量级。Southern杂交表明,PCR-斑点杂交检测WSSV特异可靠。该方法可用于痕量WSSV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重PCR同时检测WSSV和MBV两种对虾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检测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主要致病病原——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及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onodon baculovirus,MBV)的技术。用多重PCR检测方法,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从不同虾池中收集斑节对虾,提取DNA模板,同时检测两种对虾病毒。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检测至每毫克组织100个病毒粒子;从对虾组织中提取的DNA模板对病毒DNA的扩增无抑制,适合于对虾中两种病毒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8.
地衣芽孢杆菌De株的胞外产物对凡纳滨对虾脂肪酶活性影响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析芽孢杆菌提高水产动物的消化酶活性的作用机制,在体外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De株的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以半透膜法收集地衣芽孢杆菌De株的胞外产物,以匀浆离心法提取凡纳滨对虾成虾的肝胰腺和肠道消化酶,将胞外产物和对虾消化酶按体积比10:90混合,于体外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pH及胞外产物添加量对样品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地衣芽孢杆菌胞外产物添加组的脂肪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其最适的pH8~10下对虾肝胰腺和肠道的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18%和136.5%;而在其最适温度30℃~50℃时样品的脂肪酶活性则比两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94.2%和195.1%.研究还发现,胞外产物添加组的脂肪酶活性与样品中胞外产物的添加量呈正相关.可见,在体外条件下地衣芽孢杆菌De株的胞外产物对凡纳滨对虾的脂肪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定量PCR方法研究对虾白斑杆状病毒感染与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收集了6批共134尾不同感染程度的对虾样品,测定其WSBV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无病症的对虾样品每毫克样品所携带的病毒量低于10^3个病毒粒子,有病灶的对虾样品每毫克组织所携带的病毒量均高于10^3个病毒粒子,根据这一结果,初步确定了疾病爆发的危险临界值为每毫克组织含10^3个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对虾血细胞单克隆抗体研制及对虾血细胞类型的鉴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聚乙二醇(PEG)作为细胞融合剂,将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P3-X63-Ag8U1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产生抗中国对虾血细胞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IFA)进行了杂交酶细胞的筛选,最后建立了分泌抗中国对虾血细胞单抗的23株杂交瘤细胞。其中以3A3、3B3和3B6为代表的三组单抗能够鉴别中国对虾对虾的三类血细胞亚群。这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中国对虾血细胞不同亚群的免疫特性提供了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用含水冷冻电镜技术测定的水稻矮缩病毒的三维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含水冷冻电镜技术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方法分别测定了水稻矮缩病毒(RDV)完整颗粒和只含内壳层的颗粒的三维结构,其分辨率分别为2.6nm和3.3nm。从完整颗粒的结构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外层和内壳层的双层结构及其内部的RNA或非结构蛋白质的电子密度。完整颗粒和内壳层的直径分别为69.8nm和54.0nm,外壳层和内壳层的厚度分别为6.9nm和2.5nm。外壳层表面的三角形剖分数T=13。外壳层由26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