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体塞棒棒头普遍采用具有优异抗熔钢侵蚀性的镁碳材料,但是由于镁碳材料抗热震性差,从而容易导致塞棒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掉头、掉块现象,严重影响了钢厂的连铸生产过程.研究探索适宜镁碳材料抗热震性测试评价法,并制作具有优异抗热震性的镁碳材料对保证整体塞棒安全使用性至关重要.因此,本试验通过采用不同配方镁碳棒头材料对比研究水急冷法和浸钢法抗热震性试验方法,从而探索出适宜镁碳材料抗热震性测试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卫生洁具抗热震性试验装置主要用于卫生洁具(陶瓷类洁具,诸如洗面盆、厨房洗涤盆、淋浴底盘、浴缸)抗热震性试验。该装置主要有操作工位、水路及水温控制系统、电气控制及软件操作平台。该检测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性能稳定、人机界面友好、自动控制程度高,另外可满足欧标、澳标洗面盆、洗涤槽、浴缸及浴盆等四类产品的抗热震性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器件热流密度的不断增加,热聚集产生的热点问题严重影响电子器件性能和应用,急需开发高效热扩散材料。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以6061铝合金为基体材料,退火石墨(Annealed pyrolytic graphite,APG)为导热组元的高导热复合材料。探究了退火石墨表面Ti元素的改性处理对退火石墨/铝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界面结合状况的影响规律,研究讨论了退火石墨/铝层厚比对复合材料整体热、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Ti元素改性处理的退火石墨材料与铝之间形成了干净、紧密结合厚度在400 nm的Al—Ti—C界面。当Al∶ APG∶ Al的层厚比为1∶3∶1时,复合材料面内方向热扩散系数达901 mm2·s−1,所承载最大抗弯强度为141 MPa,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陶瓷材料抗热震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明了陶瓷材料抗热震性研究的重要意义,系统总结了脆性陶瓷抗震性的评价理论,热震断裂机制和设计制造高抗热震陶瓷材料的新近研究成果,并由此得出制作高抗热震陶瓷材料的工程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压铸SiCw/Al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用挤压铸造法制备的SiCw/Al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热传导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的提高,SiCw/Al复合材料和铝合金的热膨胀系数均明显增加。经人工时效处理的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比铸态略有降低,而经-196℃深冷处理的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低的热膨胀系数。另外,随晶须含量的提高,SiCw/Al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明显降低,并且热传导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利用Kingery抗热震断裂理论构建了BN纳米管(BNNTs)强韧化陶瓷复合材料的第一抗热震因子模型,通过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了四组BNNTs含量分别为0.5wt%、1.0wt%、1.5wt%和2.0wt%的BNNTs/Si_3N_4复合材料,并采用水浴淬冷法和三点弯曲法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震后弯曲强度和临界热震断裂温差)。测试结果验证了在急剧加热和急剧冷却条件下第一抗热震因子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添加BNNTs使BNNTs/Si_3N_4复合材料第一抗热震因子增大,抗热震性能提升。分布在晶界上的BNNTs起到裂纹钉扎、桥联和裂纹偏转作用,增加了裂纹扩展的阻力;纳米管孔隙的存在改变了裂纹扩展路径,提高了BNNTs/Si_3N_4的断裂韧度,从而有效提高了其抗热震断裂能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Kingery抗热震断裂理论构建了氮化硼纳米管(BNNTs)强韧化陶瓷复合材料的第二抗热震因子模型,通过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了BNNTs质量分数分别为0.5wt%、1.0wt%、1.5wt%和2.0wt%的BNNTs/Si3N4复合材料,并采用预制裂纹法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测试结果证实了在平稳状态下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BNNTs的存在使复合材料第二抗热震因子增大,抗热震性能提升。分布在晶界上的BNNTs起到裂纹钉扎、桥联和裂纹偏转作用,增加了裂纹扩展的阻力,从而有效提高了BNNTs/Si3N4复合材料抗热震断裂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制备出具有优良热物理性能的石墨/铜复合材料,采用流延法将天然鳞片石墨定向排列在铜箔表面,并使用真空热压法制备具有层状结构的高定向石墨/铜复合材料。使用XRD和SEM等表征方法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在高温的作用下,流延所使用的溶剂充分挥发,热压后石墨仍高定向排列在相邻的两层铜箔之间,并相互搭接;部分熔化的铜在压力作用下渗透到石墨层的孔隙处,铜层之间相互贯穿。这种结构使石墨/铜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热物理性能。当石墨体积分数为20vol%~70vol%时,石墨/铜复合材料在高导热平面内热导率高达402~743 W/(m·K),抗弯强度达到126~48 MPa。深入讨论了石墨/铜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机制,并建立了导热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碳纤维增强TiC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桂明  武英 《材料工程》2001,(12):16-19
通过测量力学性能和热物理性能,研究了热压烧结碳纤维增强TiC复合材料(Cf/TiC,20vo%碳纤维)的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加入到TiC基体中,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进而使得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断裂参数R,抗热震损伤参数R^TV和裂纹稳定性参数RST都得以提高,复合材料热震残留强度在热震温差超过900℃后迅速下降。复合材料热扩散率的提高有利于抗热稳定性能的提高,复合材料增强机理是纤维承载。韧化机理是纤维桥联和纤维拔出。  相似文献   

10.
不同封闭处理ZrO2热障涂层抗热震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用有机硅树脂,NiCrBSi涂层和水玻璃封闭的ZrO2热障涂层的抗热震性能,试验表明,有机硅酸脂封闭的效果最好,NiCrBSi涂层次之,水玻璃封闭效果不明显,当涂层氧化失效占主导地位时,涂层热震寿命短,当热应力导致涂层失效占主导地位时,涂层热震寿命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