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基于不同的气流组织利用CFD技术对空调客房室内的速度场、温度场、PMV、PPD值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3种气流组织速度场、温度场比较,结果显示散流器送风能够得到均匀的温度场、速度场。同时,PMV、PPD值更靠近推荐值范围,热舒适性更好,从而为改善空调客房的热舒适性设计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赵相相  周孝清 《制冷》2005,24(Z1):22-25
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气流组织方式下的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得出了适合于该房间的最佳气流组织方式,从而为该房间的空调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春阳  林豹 《制冷》2010,29(3):50-56
针对相同室内条件、不同送回风口位置下的两种模型,运用暖通空调专用数值模拟软件Airpark,对室内速度场、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不同送回风口位置下的空气品质和人体热舒适,为教室等人员密集区域空调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优化设计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房间内气流组织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维紊流k-ε模型,应用Fluent6.1计算室内空调的气固传热问题,并对室内空调的气流组织形式,主要是对流速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为空调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的优化设计及舒适性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5.
办公室空调房间不同送风速度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流组织是控制、安排空调区域内空气流动过程的技术,其优劣直接影响室内的空调效果,而室内气流组织与送风温度的大小有直接关系。以办公室空调房间为例,建立其数学和物理模型,用CFD软件Airpak模拟它在不同的送风温度下的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得出送风温度与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关系,并用能量利用系数指标对其设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送风温度升高时,室内气流流形和各点速度大小几乎不变,相同位置的气流温度有所升高,但垂直方向上温度梯度变小。  相似文献   

6.
任晓利  陈小砖  袁东升 《制冷》2007,26(2):58-61
气流组织是控制、安排空调区域内空气流动过程的技术,其优劣直接影响室内的空调效果,而室内气流组织与送风温度的大小有直接关系。以办公室空调房间为例,建立其数学和物理模型,用CFD软件Airpak模拟它在不同的送风温度下的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得出送风温度与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关系,并用能量利用系数指标对其设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送风温度升高时,室内气流流形和各点速度大小几乎不变,相同位置的气流温度有所升高,但垂直方向上温度梯度变小。  相似文献   

7.
夏季办公室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描述和分析在夏季使用分体落地式空调器来制冷的办公室室内的气流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其物理和数学模型,应用CFD方法对办公室空调房间上送下回的送风方式下的气流组织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Fluent软件来进行数值解算,给出室内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状况。通过对不同空间位置的速度矢量图和温度等值线图的分析,得到了该室内气流组织的合理性和人员所处不同区域的热舒适性,并以此来指导办公室内空调通风的设计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建立复杂的载人地铁数学模型,对多种不同空调送风参数下的气流组织,运用标准???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指出地铁运行过程中车厢内气流组织达到稳定状态时送风参数、温度场、速度场及气流组织均匀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三维图展示了车厢内温度场、速度场的"静止区域"及超标区域的分布情况。车厢内温度场、速度场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存在最佳的送风风速使速度场均匀性达到最好。此次研究结果对地铁空调最优送风参数值的选取以及进一步改善气流组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空调室内三维紊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维紊流模型,应用有限容积法计算了室内空调的气固耦合传热问题,并对室内空调的气流组织形式,主要是对流速场,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为空调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的优化设计及舒适性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地下主厂房按照1:20的相似比例建立物理模型,按照相似模型律,计算出实验模型的送风量和发热量,进行热态气流组织实验。通过布置在发电层区的温度测点和速度测点来分析模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进而推算原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从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实验安排了四种不同工况进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知,发电机层拱顶送风的气流组织形式采用垂直下送,双排风口均匀送风的方式能够使工作区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均匀,工作区水平方向温度分布规律为:安装场段温度比较均匀,机组段温度分布略为不均,从安装场段到3号机组段温度逐渐升高,但是整体温度场分布还比较均匀,温差不是很大。同时工作区速度范围在0.2~0.5m/s,满足《规范》要求,因此这种气流组织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顶棚辐射、散热器与热风三种采暖方式在大换气量情况下室内热状况的实测,对其热舒适性与节能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辐射采暖可以利用墙体的蓄热能力获得节能效果,房间空气温度垂直分布状况主要取决于通风路线而非采暖方式,因而房间设有通风系统时,顶棚辐射采暖房间的舒适性要优于另外两种采暖方式。  相似文献   

12.
供暖方式不同时,房间换气次数的高低将对室内热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三种典型供暖方式在不同换气次数下的室内热状况分别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换气量较大时,三种供暖方式对应的室内气温和热舒适指标PMV分布将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对于大换气量房间,供暖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热环境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低温送风系统的通风、热舒适和空气品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燕涛  赖学江  曾东琪 《制冷》2005,24(3):62-66
介绍和评价了低温送风系统通风量、新风比的修正方法,空气分布性能指标ADPI(Air Diffusion Performance Index).分析了具有较低的相对湿度的低温送风系统对室内热舒适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作用,得出在等效热舒适时,可通过提高室内干球温度,而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同样在保证空气品质前提下,通过减少新风量,提高系统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全空间空调方式不能同时为所有人提供可接受的热感觉和室内空气品质,只有个体化调节方式才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员的不同需要;而近年各种疫情对空调建筑环境安全也提出新的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分别介绍了桌面工位空调与独立新风系统(DOAS)的概念和特点,阐述并分析了DOAS应用于桌面工位空调的可行性及其优势。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空气集热耦合地板蓄热系统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被动式太阳能空气供暖的混凝土地板蓄热系统,并对该蓄热系统在寒冷地区农村住宅中的应用进行了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讨论了该蓄热系统对室内热环境的作用,不同集热器朝向、热气流湿度及供风速度作用下地板蓄热系统的蓄放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太阳能空气集热耦合混凝土地板蓄热系统充分利用建筑本体结构蓄热,有效提高了太阳能供暖房间的室内温度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集中热源是室内最重要的热对流源。在房间送风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热对流与送风动量流,相互作用实现动量和热量交换,从而达到室内冷却、加热及通风的效果。采用CFD模拟方法,研究了散流器上送风空调系统集中热源分布在室内不同分布位置,对工作区温度场的均匀性影响情况,得到室内发热设备,人员活动区相对风口的合理布置范围。  相似文献   

17.
地板辐射供冷与置换通风空调房间热环境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地板辐射供冷与置换通风相结合空调房间的辐射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室内的热湿分布;在室内冷负荷最大时,模拟等温和非等温送风情况下不同的地板表面温度所形成的速度场、温度场和相对湿度场;运用PMV-PPD热舒适指标进行分析,得出了人体在基本满足热舒适情况下的空调系统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空调房间室内热环境的三维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秀力  赵菊  肖勇全 《制冷》2006,25(1):9-14
本文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利用PHOENICS对空调房间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空气温度、流速的分布图,并对模拟房间进行了实验测试,对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吻合度很好,这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模拟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9.
空调室内空气计算参数与建筑能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空调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对热舒适性和建筑能耗的影响,对实际建筑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室内热舒适性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的范围内,可通过提高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途径来减少空调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20.
以某一典型的空调办公室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计算软件FLUENT模拟冬季室内设计温度分别为18℃和20℃时室内气流组织的分布状况,对比分析了在不同的室内设计温度下,达到相同的热舒适温度时,室内热负荷的变化,得出冬季室内设计温度为18℃时,采用大温差送风在消耗较少能量的情况下能达到最佳的热舒适温度,为其他相同或类似房间空调系统的选择和气流组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